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贯穿于数千年艺术管理全过程的俗雅之争,其教训是应该永记不忘的。艺术的雅也是错误的管理政策所导致的恶果。我们切不能重蹈复辙。在原始社会中,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艺术之树是长青的。进入奴隶社会,才出现专为宫廷服务的乐舞,至周代才创造了完整的雅乐体系,制定了整套的帝王祭祀天地、祖先,朝贺、宴享等大典所专用的六乐六舞。儒家奉之为最高典范。由于它具有“中正和平”“典雅纯正”的特色,后世给了以“雅乐”的美名。而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取得政权后,都循例制礼作乐,以颂天地祖宗之德,歌本朝武功文治之高,示朝仪宴享之威武华贵。这种乐舞后来统称之为雅乐。而活跃在民间的各种艺术形式虽

  • 标签: 雅化 宴享 制礼作乐 本朝 艺术管理 封建统治者
  • 作者: 李晓娜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新闻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伴随着市场化的步伐,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闻娱乐化在电视传媒中已经形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话剧来自西方,取道日本。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用汉语演出了《茶花女》第3幕;四个月后,该社又演出了《黑奴吁天录》,规模盛大;同年秋,王钟声等人组织的春阳社,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天录》。中国话剧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余年。

  • 标签: 中国话剧 理论批评 《黑奴吁天录》 大众化 民族化 向度
  • 作者: 孟丹娜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庆祝活动越来越多,而晚会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娱乐、庆祝的首选。而一台晚会的质量怎样,甚至有时可以说一台晚会的成败如何,除了大腕与绝活的作用以外,舞蹈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舞蹈是晚会的贯串线,是晚会的进行曲,是晚会的调色盘,更是晚会的基础、主干和灵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总爱循着传统的因果思维,编织那些颠三倒四的故事。以为写戏就是写因果,写好因果关系,情节就自然成立,戏也就成功过半了。亚里士多德确曾说过,戏剧六大因素之首是情节。而情节又依赖因果观的支撑,否则戏剧不能自园其说,何以令人倾倒呢?因此,从传统里,我们因袭的艺术思维,用于实际中最起作用的因果论,始终支配着我们的作为。运用因果链去组织一个完整生动、封闭统一的故事,确曾帮助剧作家写出了一部部感天动地的作品,其中多有如好人变坏——作恶——恶有恶报;

  • 标签: 因果链 感天动地 艺术思维 因果关系 十年文学主潮 现象世界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爱萍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话剧导演的民族化问题,对于中国话剧而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命题。因为话剧是以导演为中心的戏剧,导演艺术的民族化,直接影响并决定整个中国话剧艺术的民族化。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话剧导演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考,对于中国话剧导演的民族化问题发表若干浅见,以期引起中国话剧人的共同关注与热烈讨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何方在《炎黄春秋》2010年第5期发表同题文章,探讨了和全球有关的六个问题。一,国际与全球的区别。1,国际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高于一切的民族国家。全球的行为主体除了国家外,还有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以至个人。2,国际实际上缺少对各国都有严格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和必须遵守的国际法规。全球则有越来越多和越来越严格的国际制度、法规和组织。

  • 标签: 全球化 《炎黄春秋》 民族国家 行为主体 国际组织 国际法规
  • 简介:中国已经加入WTO,全球语境从外部带来的压迫必定会导致整体的扰动与重组.一旦转化为内部的新的结构要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必将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近年来,由于好莱坞大片的进口,民族电影比其他领域更早地面临这个新的语境.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意味着在遭受极大冲击的同时,也昭示了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前景.

  • 标签: 全球化语境 民族电影 电影面对
  • 简介:<正>自七十年代末,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戏曲艺术与社会的步伐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从那时起,人们就不断地叹息戏曲的危机,呼吁戏曲的振兴,直至今日,九十年代的后期,仍有人在叹息戏曲艺术的不景气。在这种不断的叹息中,翘首回顾,人们却惊喜地发现:戏曲在廿年的艰难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构建出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并存的艺术新格局。虽然这种多元的艺术格局仍在以动态的面目呈现着,而且其中新的发展变化还不够耀眼夺目,但在艺术的价值功能、形象塑造、审美趣味方面,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其突出的一点,便是戏曲创作的平民。这构成了九十年代戏曲艺术的走向。

  • 标签: 戏曲艺术 戏曲创作 平民化 人文精神 人物形象 戏曲作品
  • 简介:  "会、通、精、",出自于欧阳予倩先生《我怎样学会京剧》一书.他谈到:"……只会而不通,不算好玩意儿.通了还得求精,精益求精这才慢慢走入化境,化境就是随心所欲,无不如意."……

  • 标签: 会通 精化 舞蹈艺术
  • 作者: 张晶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现代化的21世纪,要求一切艺术创作必须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特点,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舞台艺术创作如此,为舞台艺术服务的舞美设计亦如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最早的影片创作,经历了它特有的发展过程,即戏曲片开其斌,纪录片、故事片及其后的道路。1905年。中国电影在北京任庆泰的“丰泰照相馆”迈出了它的第一步,戏曲纪录片《定军山》成为中国电影的开荒之作,以及随后的《青石山》《艳阳楼》、《收关胜》、《金钱豹》等戏曲片的拍制,把电影真正引入到中国。

  • 标签: 中国 电影化 《定军山》 《收关胜》 影片创作 纪录片
  • 作者: 芦山丹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小提琴对于中国而言,属于引进来的西洋乐器,但同所有引进来的西洋乐器乃至西洋艺术一样,都要以民族化作为生命和灵魂。我国的钢琴艺术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战台风》,钢琴曲《太极》、《庙会》、《二人转的回忆》等等,都是民族化的杰作。我国的芭蕾舞剧,例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也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我国的话剧,也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例如《蔡文姬》、《茶馆》、《红色风暴》等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在当代绘画中,对"光线"的表现正受到越来越多画家的重视.一方面,在写实性绘画创作中,画家们比以往更加注重了光与影的捕捉与传达;另一方面,在平面绘画中,艺术家们也更加强调光影的独立性,注意研究画面的总体构成和色彩,探索笔触在光影作用下所产生的种种视觉效果,使之能从绘画的构成的诸元素中突显出来,直接与观众的视觉审美构成一种意象性的交往与对话,成为平面绘画中的重要表意符号.

  • 标签: 中的光与影 平面化绘画 绘画中的
  • 简介:川剧《山杠爷》(载《四川戏剧》1995年第4期)的演出,将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戏曲界讨论过的戏曲现代问题,重新提了出来。要讨论戏曲现代是什么,不妨先明确界定戏曲现代不是什么。我以为,戏曲现代,首先不是简单的现代题材戏曲。也就是说,以中国戏曲特定的载歌载舞的形式,简单地搬演一个

  • 标签: 戏曲现代化 生命形态 文化形态 审美形态 川剧 戏曲化
  • 简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美术资料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对美术工作者收集整理查找,分享以及重新使用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更别提保管它们了,因此仅有纸张的印刷品是不够的.而E-paper数字存储技术就为美术资料管理体系带来了方便,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不但节省费用而且数据的再使用也更准确.

  • 标签: 化特点 美术资料 资料化
  • 作者: 王巍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舞蹈艺术所走出的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以铁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民族化的可能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戏曲作为我国古代艺术的精品之一,从古至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热爱与欣赏。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戏曲的形式与表演的舞台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现代社会,戏曲舞台的布景会随着技术的不断改变有所提升。本文将针对戏曲舞台布景,谈一谈关于戏曲舞台现代布景的一些方式,展示出戏曲舞台的变迁。

  • 标签: 戏曲舞台 布景现代化 艺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