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阿萨菲耶夫(1884-1949)1943年起,任苏联科学院院士,1948年任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音调论》1947年作为《音乐形式即过程》的第二出版,后收入苏联科学院出版的《阿萨菲耶夫选集》第四卷,被苏联音乐界认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经典性音乐美学专著。国外早有译本。本译文据原作译出,本期刊出代绪言。全书共十二章,将陆续刊出。限于水平,深望识者指正。

  • 标签: 音乐形式 音乐美学 苏联科学院 萨菲 十二章 音列
  • 简介:唐代坐、立伎历来是我国音乐史学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课题。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1.唐坐、立伎始于何时的探讨;2.唐坐、立伎与隋唐多部伎的关系;3.唐坐、立伎的内容;4.唐坐、立伎中所使用的乐器及其组合;5.唐坐、立伎流传的研究。文章就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唐代坐、立伎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唐代 坐部伎 立部伎 研究 问题
  • 简介:"苏武牧羊"是中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个音乐作品题材。长期以来,以此题材为核心内容的音乐创作层出不穷,而同一题材下的诸多不同音乐作品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传统的继承和演绎。本文通过对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创作的四混声合唱曲《苏武》的研究,从中探寻中国古老的传统声乐艺术与现代合唱艺术的继承融合与时代演绎。

  • 标签: 《苏武思君》 《苏武》 李焕之
  • 简介:我们在编审、校对过程中,发现不少作者在引用他人论述时,不够细心严谨,因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毛泽东著作、苏维埃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历史典籍、音乐文献、教材文集、古典诗词、格言名句、书名、作者名、页码、商榷批评对象的论述,等等,

  • 标签: 星海音乐学院 音乐文献 批评对象 严谨 著作 商榷
  • 简介:四川是个多民族的省,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在这绚丽多姿,奇芳异彩的百花园中,有一支独具特色的奇葩,这就是阿坝藏族自治州黑水县藏族(阿尔麦人)二声民歌。它不仅种类多,演唱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也很丰富。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我们对黑水县知木林区进行了调查、采录,历时一个多月,邀请了五十二个民歌手(其中最大年纪62岁,最小年纪12岁),录制了不同演唱形式的二声民歌一百○五首,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 标签: 民歌手 演唱形式 民间音乐 阿尔 黑水县 衬词
  • 简介:在现存元杂剧剧本中,白朴的《裴少俊墙头马上》、石君宝的《李亚仙花酒曲江池》、乔孟符的《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三剧作,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爱情剧,唐代爱情剧;它们所表现的爱情发生,都以三月三上巳节为岁时节日背景。令人有兴趣探索的是:这三剧作的本事,无论来自唐人小说、唐人叙事诗,还是传说,原本都没有,月兰上巳节背景,也就是说,这一节日背景是杂剧作家在创作时加上去的。《墙头马上》剧受唐白唇易诗《井底引银瓶》的启发创作,但白诗涉及物候的,似乎只有这么几句:“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季节交代是含糊的,更勿论节日习俗。《曲江池》剧取材于唐代白行简的传奇小说《李娃传》,小说未交代男女主人公初见面时的季节,只说某生(连姓名都略去)赴长安赶考,在平康里一宅门口见“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没有三月三,更没有杂剧里的曲江池畔酒席宴。

  • 标签: 元杂剧 《井底引银瓶》 唐人小说 杂剧作家 《墙头马上》 岁时节日
  • 简介:莫扎特(全名为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19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维也纳古曲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作品,如交响乐、弦乐四重奏、钢琴独奏及歌剧等。他一生中创作了20多部歌剧,其中尤以晚期的《费加罗的婚礼》、

  • 标签: 宣叙调演唱风格 歌剧宣叙调 演唱风格特征
  • 简介:舞台艺术政府奖——第四届文化奖于1994年11月14日在京隆重颁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文化部长刘忠德,副部长徐文伯、陈昌本,部长助理高运甲,艺术局局长曲润海以及文华奖评委会顾问、文化艺术界的老领导、老前辈周巍峙、吴雪、张庚、马少波、欧阳山尊、孙慎、赵寻等出席了颁奖大会.刘忠德在会上作了讲话.

  • 标签: 文华奖 文化部 舞台艺术 文艺为人民服务 文化艺术 艺术表演团体
  • 简介:阿伦·科普兰(AaronCopland)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作为美国专业音乐创作的领袖人物,他的那些具有“美国精神”的作品,在那一时代及至今天,都具有深刻的影响。科普兰的创作道路大致经历了四个可以划分的时期,显示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其中第三个时期(1936—1945)的作品,主要特点是它的大众性和“美国精神”的体现。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墨西哥沙龙》(《ElSalonMexico》,1937)(以下简称《墨》),《林肯肖象》(《ALincolnPortrait》,1942)(简称《林》),《小伙子比利》(《BillytheKid》,1938)(简称《比》),《罗狄

  • 标签: 科普兰 管弦乐作品 和弦结构 专业音乐创作 创作风格 五度
  • 简介:英国古典音乐杂志是欧洲重要的古典音乐出版物.它每年举行的古典音乐唱片奖都有很多读者参与.而这个"50WorksThatChangedMusic"评选,邀请10位重要音乐评论家,选出对西方音乐史影响最大的50作品.这些作品是对音乐发展影响最大的作品,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作为音乐爱好者的基本修养,我们不妨在有机会时欣赏一下.这50作品按顺序排列如下

  • 标签: 影响最大 最大作品 西方音乐史
  • 简介:在歌剧中,音乐与台词哪个更重要?这是自歌剧产生以来就一直缠绕着人们的老问题。格鲁克说:音乐只应为台词增色,而不应喧宾夺主。莫扎特说:台词应该无条件地成为音乐的最温顺的女儿。1786年,那位传说谋害了莫扎特的意大利作曲家萨列里采用剧作家卡斯蒂的脚本写了一喜歌剧《音乐为先,歌词为后》,首次将这个问题摆放到了歌剧舞台上。剧中有一位诗人和一位作曲家,两人为究竟是谁在歌剧中所占的地位更加重要而争得不可开交。时隔一个半世纪之后,已经创作了十四部歌剧的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又对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他借用了萨列里的那部歌剧的故事框架,写了一名叫《随想曲》的歌剧,继续探讨这个问题。《随想曲》是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的封笔之作。实

  • 标签: 歌剧 理查·施特劳斯 随想曲 台词 音乐 伯爵夫人
  • 简介:丘鹤俦编写、1920年出版于香港的(第一集),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扬琴教材.在中西因素的结合和各方面历史环境的影响下,的面世有其必然性,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扬琴领域.在里,丘鹤俦首次总结提出了扬琴演奏的左右竹理论和"竹法十度"理论,为广东扬琴音乐的传统技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之后日益多样化的扬琴技巧发展提供了依据.中的练习曲对后人研究和学习地道的广东扬琴音乐加花规律提供了实物资料,使今天的广东扬琴音乐加花演奏有所依据.作为由中国人在中国编写的、从文字到谱式到思想等都完全是中国的传统样式的第一本扬琴教材,其本身就是扬琴中国化的最好体现.

  • 标签: 《琴学新编》 第一部扬琴教材 扬琴 扬琴演奏技法 扬琴练习曲 扬琴的中国化
  • 简介:三、“雅乐演奏团第一次赴日公演”主攻奚琴兼修洋琴纯宗皇帝诞辰50周年时,在仁政殿摆寿宴,举行圣典,这是10余年来的第一次,也是朝鲜王朝举办如此规模盛事的最后一次。当然那以后李垠殿下归国时,也曾有设宴和演出活动,但其规模就与之不可相比了。我之所以强调那次演出的重要,并不仅仅因为它是宫廷圣典的最后一次,而是因为正是有了那样一次演出,宫中舞蹈才得以延续下来。1910年“韩日合帮”之后,宫中舞蹈就已不再演出,在它销声匿迹10余年后的1923年才重新再演。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演出,才使濒临灭绝的宫中舞得以挽救。在那之后,每逢宫中举行宴会或喜庆事时,“雅乐”的“雅乐生”都会去演出,一直持续到祖国光复。而当时在宫中女伶演出的舞蹈却沦落民间,作为艺妓界的舞蹈流传,到了1940年左右就消失了。

  • 标签: 演出活动 乐舞 先生 朝鲜王朝 舞蹈 雅乐
  • 简介:吕骥评传第二分1937-1949(下)李业道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邀请延安文艺界一百多位同志到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小礼堂举行文艺座谈会,吕骥参加了座谈会。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讲了话。党在延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在困难的物质条件下...

  • 标签: 民间音乐 音乐思想 毛泽东 《白毛女》 艺术个性 西洋音乐
  • 简介:英国现代音乐的复兴始于19世纪末叶,前期代表人物是艾尔加(SirEdwardElgar,1857-1934),中期有蒂皮特(TippettMichael,1905-1998),当代音乐代表人物为戴维斯(PeterMaxwellDavies,1934).本文选取这三位作曲家各自代表的交响曲——艾尔加的《第二交响曲》、蒂皮特的《第三交响曲》和戴维斯的《第六交响曲》进行研究,试图证明英国现代音乐创作多运用较为“保守”的技术语言,并在陈述这些“保守”技术语言的过程中,“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通过对这种音乐发展历程的解析,我们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

  • 标签: 艾尔加 蒂皮特 戴维斯 交响曲 保守 坚守
  • 简介:<正>编辑的故事之忙忙碌碌、疯疯癫癫又一年。这一年在充满爱的编辑部里(此处的爱很广义,也很复杂。比如狐小狸和小麦哥温暖的"闺蜜情",小麦哥跟老男孩治愈性的"地下情",IinIin7跟小恶魔王的"毫无感情"……),和

  • 标签: 告诉我 染着 子有 子直 麻辣烫 BOSS
  • 简介:现存的目连戏剧本中,《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和《劝善金科》是两个较早付诸印刷的目连戏剧本。郑之珍和张照,也是迄今为止,两个有姓名可查的目连戏作者。在目连戏的研究中,明代郑之珍和他改编的目连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相比之下,对《劝善金科》的研究似乎就显得逊色多了。作为宫廷大戏的《劝善金科》,由

  • 标签: 忠孝节义 目连戏 劝善金科 目连救母 宫廷大戏 杂扮
  • 简介:混声合唱是人们感受合唱多声魅力的最佳方式之一,混声三合唱因其适宜的音域、良好的和声性功能等优势成为最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合唱组织形式。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班级合唱训练还停留在齐唱或以二声为主,

  • 标签: 混声合唱 高中阶段 实践与研究 歌唱教学 合唱训练 音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