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音乐辩护──再论音乐的人文学科性质杨燕迪一缘起之所以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笔者作为音乐学者,从一开始便希望能对自己所事的专业进行哲学一方法论意义上的说明。古人日"正名",西人讲"justifyoneself",其根本的意思都...

  • 标签: 人文学科 音乐学家 西方音乐 人文知识分子 学科性 人文学术
  • 简介:音乐认知包括音乐的概念、知识和思维等范畴,又涉及音乐演奏者大脑内部对音乐的组织方式和创作过程。民族音乐学者一方面试图从音乐的声音结构或在音乐的声音结构里捕捉音乐的认知;另一方面他们也从音乐的言谈信息中触及音乐的认知,以及通过与音乐相关的行为中研究音乐认知,在多数研究中,皆把文化分析作为音乐认知分析的起点。音乐表演实践是理解文化认知的一个重要通道,学者们对不同文化中的表演研究呈现出多样的角度和丰富的内涵,在研究方法和过程上也各有侧重,民族音乐在理解一种文化、一种音乐风格以及个体的音乐认知等问题上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本文对民族音乐英语文献中表演与认知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旨在为国内学界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音乐认知 表演实践 姿态 体验 即兴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音乐与认同的关系成为民族音乐的流行话题。为了理解民族音乐学家如何看待这一主题,本文对过去25年间发表在《民族音乐》期刊上,标题含有“认同”一词的17篇文章进行了综述。此综述表明,这些本文的作者既没有引用有关“认同”话题通常所用的文献,也没有引用其他文献。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通常文献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即认同的概念、来源、种类、产生及由谁界定并且规范化认同等来解析民族音乐学文献。最后通过反思,总结出音乐在认同的建构与符号化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认同 认同性 归属 缝合 自我理解 能动作用
  • 简介:现代西方哲学问题语式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从"是什么"到"如何是"的转向."在场"、"前提后"、"理解"向"不在场"、"前提前"、"前理解"的转向都是在此基础上分延出来的.这一转向为音乐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元思考维度.我国音乐研究要提升自己理论品位,就必须逾出音乐"是什么"的实体思考方式,而走向音乐"如何是"的形而上元思考.

  • 标签: 现代西方哲学 元思考 音乐学
  • 简介:音乐是研究音乐的一门科学,它包含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学科。奥地利学者格·阿德列尔于1884年首先提出了音乐的分类问题,以后于1919年在他的著作《音乐历史研究方法》中发展了这一问题。他提出音乐所包含的所有学科可以分为两大类:历史音乐和系统音乐,阿德列尔按照时代、国家、乐派来确定历史音乐的范畴,所以音乐史自然归于这一类了。音乐古文字,有历史因素的音乐形式的分类和乐器也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研究论证音乐艺术的“高一级”规律的,主要表现在和声、旋律、节奏

  • 标签: 论音乐 音乐音响 乐器学 德列 研究论证 音乐作品
  • 简介:<正>首先大略介绍的是欧美音乐学者在音乐研究方面的几种主要的着眼点。不同的着眼点各有特点和必要性,可以互相补充,但由于着眼点的不同,研究者往往过份注重某一方面,忽略其他的因素,从而产生片面性或偏见。我在介绍的同时,也要指出这方面的问题。一、历史进程的观点:美国学者通常把音乐学上的历史研究观点分为两种,一种叫历时性研究法(Diachronic),一种叫同步性(共时性)研究法(Synchronic)。历时性研究法指研究者以历史的观点,一步步地对某种音乐的来源和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的材料不是自己亲自收集的,而是经过别人记录整理

  • 标签: 二十世纪 严肃音乐 美学 节奏 比较音乐学 阿兰
  • 简介: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对于韩国的音乐学者来说,思考韩国传统音乐研究的未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由于南、北韩(韩国、朝鲜--编者按)音乐发展的差异性,本文仅针对南韩的音乐发展来探讨,它包含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两个主要领域:有文字记载的宫廷音乐与宗教音乐,以及以口传为主的民俗歌曲与舞蹈.

  • 标签: 音乐学 传统音乐 宫廷音乐 宗教音乐 歌曲 舞蹈
  • 简介:本文载于《苏联音乐》1986年6月号二十世纪国外人类音乐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对收集到的音乐——人类资料进行记录、加工、分析和编纂的技术正在完善起来。这样方法论就成为重要问题了。正是在这个领域里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和资产阶级人类音乐的各种流派发生了冲突。西方人类学理论都和二十世纪资产阶级的哲学密切相联,大部分著作都打上了哲学——方法论上的哲衷主义的标记。1955年美国建立了人类音乐学家的团体,作了许多工作。有关著作的基本缺陷在于没有把艺术作品理解为完整的艺术现象。由于对完整的思想体系、对艺术创作的规津抱忽视态度而导致对艺术形象的意义、对其人道主义内容的忽视。在音

  • 标签: 艺术作品 庸俗社会学 艺术现象 民间歌曲 人类学理论 文化区
  • 简介:人类民族志经历了从业余民族志到科学民族志再到实验民族志的演进,研究方法从“摇椅式”收集到“参与观察”再到主客位叙事的转变;西方音乐也从业余的“异国情调”的音乐记录到实验室音体系比较(比较音乐)再到关注文化研究的音乐(民族音乐音乐人类),而我国的民族音乐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从方志性的音乐集成编纂逐步走向音乐人类学学理,走向人类民族志的文化“深描”,进行着音乐民族志方法的实践和探索。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民族志 音乐民族志 民族音乐 方志 深描
  • 简介:在人类文化进化过程中,音乐被看成了文化符号的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各种形式被赋予比喻义,形成一种极为复杂的符号意义。音乐符号被作为符号意义上的符号来理解和研究,除了自身就是一种可被感知的形式外,还可以在符号使用者的思想中表达其他的东西。从音乐人类视角去研究音乐符号,音乐符号被证明具有象征、思维、功能等特征。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音乐符号 特征
  • 简介:与协奏曲相关的美学问题讨论(第一次课)时间:2011年03月15日星期二上午10:00.11:30地点:上海音乐学院新教学楼中601授课老师:韩锺恩教授参与同学:陈新坤、贺颖、郭一涟、刘娓娓、魏舁、黄海、竹琛汇报人:贺颖课程记录:贺颖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韩锺恩教授沿袭以往课程模式,为音乐美学方向研究生开设针对与围绕音乐作品的专题讨论课程,本次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某部协奏曲结合克尔曼的《协奏曲对话》一书讨论相关的音乐美学问题。课程形式为每一至两周讨论一部作品,由一名同学作主题发言,其他同学参与讨论的形式,并由韩锺恩教授亲自点评。这学期的第一次讨论曲目为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协奏曲对话》的第一章节。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美学 专题讨论 《G大调钢琴协奏曲》 音乐学专业 讨论课
  • 简介:<正>今年是我院音乐学系建系35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标志着音乐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我国建立已经有35个春秋。为此,我院音乐学系和本刊编辑部将于明年召开一次音乐教学研讨会,旨在交流经验,探讨音乐学人才的培养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音乐教学和研究工作。本期学报刊登了一组有关音乐方面的文章以供讨论,并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关心音乐这一学科的建设,为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的音乐而努力。

  • 标签: 音乐学 学术视野 研究工作 民族音乐学 马克思主义 音乐美学
  • 简介:2002年9月16—19日,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当代音乐研究专家论坛”在南京举行。与会代表共30余人,分别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其中既有长期从事音乐研究与教学的著名专家、教授,也有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学者,以及学术刊物、专业报纸和出版社的编辑、记者。东道主南京艺术学院为“论坛”的成功举行作了精心安排。与会代表齐集美丽的南艺校园,就我国音乐研究的整体形势、学科建设的最新进展和不足、学术创新及学术规范、中国当代音乐研究的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建设性的讨论,并在下列问题上达成共识。

  • 标签: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 中国 音乐学 研究 会议纪要
  • 简介:<正>分类之于传统音乐,意味着学科研究的发达程度。只有材料的极端丰富,才有分类的必要,同时,也只有学科理论思维的相应深入,才会有分类法的创立和运用。所谓“分类”,乃是广义艺术形态的一个内容。是专门研究艺术分类(划分为诸种类、样式、品种、体裁)的理论及其历史、尤其是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的学说。而狭义艺术形态则成为分类中的一个方法论层次。作为传统音乐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方面的“传统音乐分类”,既隶属于一般艺术分类,又因为“传统的”一词的限定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对象,主要不

  • 标签: 艺术形态学 中国传统音乐 美学 艺术分类学 作品 戏曲
  • 简介:我打算从这一观点开始今天的讲座:音乐是一种历史学科的实践活动,它的研究对象是音乐。因此我必须首先谈谈历史。作为准备工作,我想我应该弄清楚英文中的“history”是怎样译成中文的。我去问我的中国学生徐英迈(译音),他告诉我这个词在中文里叫“历史”,...

  • 标签: 音乐历史 艺术音乐 音乐学家 古典主义 爵士乐 音乐史
  • 简介:本文分别从中国音乐图像研究的历史渊源、中国音乐图像概论的学理基础、中国音乐图像创新发展的导向等三个层面,对《中国音乐图像概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一并揭示我国以"乐"为统领艺术文化和思想文化传统与由"图谱"到"金石"实证研究学术体系的并存发展,在新时期凝练提升中华民族固有的伟大智慧和创新创造能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核心作用。

  • 标签: 中国音乐图像学 历史渊源 学理基础 创新发展
  • 简介:实践是音乐学学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音乐学学科研究中,有不少人存在忽视实践的种种误区。本文试通过对杨荫浏音乐实践方面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探讨他的音乐实践之路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 标签: 杨荫浏 音乐学 实践之路 启示
  • 简介:李荣有教授三十年前便开始关注音乐图像研究,《中国音乐图像概论》既是他承接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传统与现代接轨的中国音乐图像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音乐图像在我国逐渐发展成形的过程中,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收获。学科不断细化、深化,不同学科、方法间更多交叉渗透,是当今世界学术发展一大趋势,笔者希望学界对中国音乐图像这一新学科宽容、扶持的同时,也鼓励它以著名科学学家库恩判断学科成熟的标准,即拥有自己的专属对象、行之有效的"科学范"以及自觉遵循这一范式的"学术共同体",作为努力方向而茁壮成长。同时,也希望这一新学科注意防止当前学术碎片化及学科相互割裂的弊病,注意加强与友邻学科的联系,加强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观照。

  • 标签: 音乐图像学 科学范式 学科碎片化 整体观照
  • 简介:本文为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第二章,文中通过语言和音乐的比较,将当代解释引入到音乐解释的建构方面,通过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双重视角,以及"聆听"、"体验"、"感悟"和"应用"等基本概念,来探寻人类的音乐语境及其实现的"解释复原"与"解释创意"等基本过程,为全文的理论框架进行全面的阐述,并为此后三章有关音乐的形态、情感及意念语境的进一步探讨做了必要的铺陈.

  • 标签: 聆听 体验 感悟 应用 解释学复原 解释学创意
  • 简介:<正>近来,布卢姆(S·Blum,1975)和格尔利(K.Gourlay,1978)的文章,按照他们文化的和个人的方式,考查了音乐民族学家的工作。这些作者指出,音乐民族学家使他们的工作具有来自他们自己的文化背景的特定价值、目的、意义。正如布卢姆(1975)所说,考查“产生这种目的的欧洲和美洲的社会结构间过去和现在的关系以及把非西方社会置于首位的调查。”我乐意不拘形式地按照这些建议来看待音

  • 标签: 民族学 西方音乐 布卢姆 文化背景 社会结构 非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