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1999年《破产清算法》中剩余债务免除制度的引入为免除自然人在破产程序中未清偿的债务提供了可能。但德国的剩余债务免除制度非常严格。其一,冗长的程序给参与者很大的压力;其二,债务人剩余债务的免除会因为严格的要求被拒绝。这些过高的门槛损害了剩余债务免除制度应有的让债务人重新融入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功能。2014年《个人破产法》改革的重点有:缩短了剩余债务免除程序、删除了第312条至第314条的简易破产程序和第114条的优先受偿权,对自主进入程序的决定进行了规定(随之规定了对重复申请的限制),以及对剩余债务免除的拒绝理由进行了修改等。然而此次改革中,国家利益作为最重要的推动力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个人破产法并没有得到理念上的发展,甚至剩余债务免除制度因为扩大的特例范围而被削弱,因为程序的划分而被消解,使此次个人破产法改革显现出了退步。因此,下一轮关于《个人破产法》改革的讨论很快就会到来。

  • 标签: 个人破产法 剩余债务免除程序 简易破产程序 优先受偿权 债务人经济循环再融入
  • 简介:古希腊自然(physis)与约定(nomos)之争兴起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动荡变革的时代对人们观念造成的冲击;二是自然哲学的思维方式在人文领域的运用。这场争论的核心是自然与约定的关系。无论两者是对立还是统一,自然都是约定的基础。自然的至高无上性、普遍性和含混性等特征直接影响了后世自然法观念;自然与约定视角下的约定概念是后来社会契约论的雏形。可以说,自然与约定之争开启了西方二元思维的传统。

  • 标签: 自然 约定 古希腊 智者
  • 简介:富勒的法理学论述,通常会被视为一种新自然法学思想。那么,他的自然法思想到底新在何处,作为富勒自然法思想体系奠基之作的《人之目的与自然法》可以为我们提供诸多线索。从"人之目的"的角度来描述或阐释自然法并不算特别新颖,但是富勒对于"共享目的的合作表达"的阐述以及对于社会秩序形式方面的开拓却是自然法学家核心意旨的发现,尤其是对于法律之内在道德的阐发则是其新自然法学思想的重要标志。

  • 标签: 人之目的 自然法 共享目的的合作表达 内在道德
  • 简介:文章的写作已经成为今天知识分子的一种徽章,它能将个人的才华性格体现其间.但是,在商品经济的浸弥之下,文章本身的这种精神取向和价值取向被严重地模糊了,一种公式化、模式化的运作,以及矫情而又夸饰的文风四处弥散,甚至影响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精神取向和高校的文科教育,其负面效应直接影响人着人们的道德、审美和行为方式及社会价值感受.本文以作文的开头为话题,重新提出文章写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美学要求……自然,以此倡导一种健康的作文之风,从而试图树立起一种高雅的作文及文化的审美观念.

  • 标签: 自然 开头 平淡 矫情 审美观念
  • 简介:自然人行为能力与法律行为效果认定密切相关。但限于法律逻辑体系的要求,其具体设计不能完全符合生活现实,民事立法在兼顾行为人利益和交易安全与便利各种需求时应有所作为。具体是:依年龄为一般标准划分行为能力范围时,既要合理界定各种行为能力的年龄段,又要辅助于未成年缓冲制度和能力补充手段等方式,以鼓励和保护未成年人参与民事活动;依智力为非一般标准设置禁治产等制度时,应关注成年人行为能力的限制与尊重行为人意志的协调,以适度确定限制范围和能力。

  • 标签: 自然人 行为能力 禁治产制度
  • 简介:死刑存废之争,日益激烈,然又久久相持不下。对比死刑存废之各种观点,主要集中于哲学基础、伦理学基础和刑罚学基础,围绕这三个焦点展开的论证各有其合理性及非合理性。实际上,死刑的存废问题,对于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而言,归根结底是一个死刑存废的界限问题。自然犯、法定犯的分类理论,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死刑存废的界限问题。对于自然犯保留死刑,对于法定犯废除死刑,如此可以达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的基本功能。

  • 标签: 死刑废除论 死刑保留论 自然犯 法定犯 界限
  • 简介:刑法解释的目标是刑法条文的真实含义(客观解释),而不是立法者制定刑法时的本意(主观解释);对于刑法文字表述的缺陷,应当通过解释予以补正,批判刑法不如解释刑法;刑法的真实含义是从生活事实中发现出来的;解释者应当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往返于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别具有相对性。

  • 标签: 刑法 客观解释 主观解释
  • 简介:格里塞-菲尼斯学派试图在现代语境下激活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该学派把自然法视为一组"实践理性原则"。通过对阿奎那实践理性首要原则"要行善、追求善并避免恶"的重新解读,该学派提出了自然法的前道德层面和道德层面,衔接这两个层面的是道德的首要原则和实践合理化的基本要求。当然,该学派的生命力还需在现代社会的鲜活实践中获得检验。

  • 标签: 自然法 格里塞-菲尼斯学派 实践理性 基本善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中国实施法治的种种努力,并根据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詹姆士的急进经验主义提出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规范法学理论。这种"自然法的过程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自然法理论观点,旨在消除法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所谓法的非法性,弥合法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本体论断裂。过程自然法还旨在通过美的目的来协调东西方诸多文化差异,使东方的秩序美感与西方的理性秩序感的统一达到最大化。为了与这种美的目的相一致,过程自然法还支持文化上敏感的法治概念,推崇怀特海所说的"每一种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完美类型"的观点。这种法治概念允许民主和形式合法性的解释中以及法律的个人权利实例中所反映的重要文化差异。因此,作者认为,理想的法治在美国和中国可能在表现形式上非常不同,并会在我们不断变化的、多元的和复杂文化的世界上不断进步和发展。虽然法律理论家们对法的不确定性程度观点不一,但他们都一致认可法律的不确定性。法律之所以有不确定性,是因为在一些疑难案件中,相关的制定法、普通法、合同法或宪法规范显然都不能对于有待裁决的问题提出完全一致的解决方案。法的不确定性提出的难题是,由于法官总是难以摆脱个人的政治、道德或宗教信仰,因而疑难案件的司法判决似乎有不合法之嫌。过程自然法学试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条新的进路。

  • 标签: 过程法学 法治 法的不确定性 法的本体论断裂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遗产保护的国内立法呈现出许多问题,集中地表现在自然遗产界定标准的扩大化、管理体制的选择、中央与地方立法权的冲突、立法模式困境,以及法律责任的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遗产保护法(征求意见稿)》的审议正在进行中,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克服现有国内立法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自然遗产 自然资源 自然遗产保护法
  • 简介:法律关系是强制关系。强制性是法律关系的本质属性。民法有效力待定法律行为,无效力待定法律关系。民法之债是特定人之间的平等法律关系。债权是特定行为后果的移转选择资格。权利之效力即权利之权能。债权效力是受领、请求、代位、撤销、选择等行为资格,不能概括为请求力、执行力、保持力。平等特定人之间,一方可决定另一方是否为特定行为的关系即民法之债,一方可决定是否为另一方请求之特定行为的关系非民法之债,实际上已互为不特定人关系。自然债无强制力,是人情债,非法律债。抗辩权是对抗给付请求权瑕疵的权利,永久性抗辩权概念不能成立。对抗无权请求只须抗辩,无须行使抗辩权。无权请求已明时,被请求人之抗辩只须拒绝给付,无需其他表示。

  • 标签: 自然债 请求权 抗辩权
  • 简介:由于单位犯罪的复杂性,立法放弃了对单位犯罪的定义权,从而将认定单位犯罪的任务留给了理论和实务界。犯罪是行为,行为表现意志。反过来说,意志支配行为,意志具有根本的判定作用。所以,单位意志是判定单位犯罪的最终指标,所谓以单位名义、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为了单位利益、单位的业务范围、由单位决策机关或者负责人决定,都是单位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判断单位意志的辅助标志和参考因素,与单位意志之间是现象与本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判定单位意志的标准,在于单位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单位长期的业务政策、规定、操作习惯,或者具有为单位谋利的动机并经过单位决策机关或者负责人决定。

  • 标签: 单位犯罪 自然人犯罪 单位意志
  • 简介:<正>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将是长期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出了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

  • 标签: 资源税 财税制度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社会发展经验 环境税
  • 简介:我国在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方面的规定存在冲突,由此导致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公法权利还是私法权利的争议。确认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公法权利,并区别私法意义上所有权,有利于在公法思维之下,正视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规制中所出现的问题,有利于确定国家作为管理人对其所有自然资源的定性,有利于将来全民作为实质所有人通过司法途径监督管理人对国有自然资源管理的行径。

  • 标签: 自然资源 国家所有权 公法权利
  • 简介:破产法的适用范围是破产立法首先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依照我国现行破产法的规定,只允许企业法人破产,不承认自然人的破产能力。我国新的破产法应建立能够适用于所有民事主体和商事主体的统一破产法典,也就是在破产能力和破产资格上实行一般破产主义,即破产法适用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所有债务人,而不论这些债务人是企业法人还是其他民商事主体。

  • 标签: 自然人 破产 必要性 制度设计
  • 简介:金属上线形痕迹受自然氧化腐蚀发生的变化,对检验鉴定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剪切金属断头的自然氧化腐蚀实验,研究线形痕迹的相对稳定时间、变化状态和检验条件。一、实验方法取材方法:用6吋钢丝钳在同一部位

  • 标签: 检验鉴定 钢丝钳 自然腐蚀 特征变化 自然氧化 取材方法
  • 简介:注册资金是一个企业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启动资金.同时也是一个企业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保证资金,是市场经济秩序良好发展,各市场主体降低经营风险的基本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4条第2款规定“公司享有公司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种公司股东投资资金就是注册资金。股东

  • 标签: 自然人股东 民事责任 注册资金 法人财产权 民事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简介:智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很多革命性后果,形成了双层空间一虚实同构、人机共处一智慧互动、算法主导一数字生态的时代特征。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将给法学理论、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带来极大冲击和“破窗性”挑战.

  • 标签: 程序自然法 法学理论 社会变革 司法体系 法律制度 革命性
  • 简介:《法国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不仅具有民法学上的意义,同时也是一个法哲学更新的过程。《民法典》起草中出现的各个草案、对各草案的讨论以及其后的学说发展都表明,通过运用自然法的话语,19世纪的法哲学表现出了和启蒙时代法哲学截然不同的特点。在形式上,关于自然法的讨论实际上让民法既成了一个独立于其他法律渊源的体系,也让成文法成为各种法律渊源中最为重要者。但是学说仍然借残留在《民法典》中的自然法滥觞,以法律解释之名创制规范。实质上,民法学家对自然法的讨论让新政权的民法就其内核而言更像是传统秩序的延续。这种"告别革命"的现象在家庭法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 标签: 自然法 民法典 法国大革命 婚姻财产制 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