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测井自动识别程序(MATIDEN)是将自动确定岩性程序(CLLOG)处理所得到的岩性剖面进而划分测井的程序。首先需要选择工区内相同沉积单元中的纯泥岩段,做为对比的标准层,将所有井的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后应用CLLOG程序对标准化的的测井曲线进行处理,得到主成分曲线PC1,再以此为依据建立工区的测井相识别模式(识别矩阵)。MATIDEN程序是通过识别矩阵对未知测井进行识别,确定其归属类型。由于该程序运行时,不对未知测井特征值进行计算,所以不需输入未知测井的全部特征值,只用数字“1”、“2”分别表示未知测井“有”、“无”相应的特征,“3”表示对应的特征“未纪录”。通过X-5井的实际应用说明该程序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 标签: 测井相 自动识别程序 识别模式 识别矩阵 归类算法 积沉相
  • 简介:莺歌海盆地具有烃类水运移特征:它生成并聚集的油气(崖13-1气田)有高含量的联苯系列,具水运移的化学组成特征:经物质平衡计算有足够的烃类水运移效率。烃类水运移机制必须具备特定的地质条件:以充裕的水源和气源;存在一个温度、压力和渗透率骤降的物理界面;有一垂直断层或裂缝带,起“垂向高速”运移的作用。崖13-1气田诸多的地质和地化异常,如油气的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和有机质成熟度等资料都是水运移的佐证.饱含天然气的地质水从盆地高温高压的深部通过断层向上运移,抵崖13-1气田储层时有大规模的气水分离,烃类在储层聚集,而地层水继续沿上倾方向运移。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烃类 水相运移 物质平衡 计算
  • 简介:通过比较关键井的测井数据,取心资料及其它地质信息,提出了识别河流沉积5种微的测井曲线形态,利用高分辨率倾角测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了研究区的测井资料,结合曲线形态分析,对河流沉积微的测井识别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观点,并与地质家的结论吻合较好。

  • 标签: 综合利用 测井资料 河流 沉积微相 测井曲线 高分辨率倾角测井
  • 简介:近年来,在渤海海域陆续发现了几个陆多油层大油田.国内外对陆多油层大油田的开发,已在先导开发区;井网、井距和开发层系部署;实施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再研究;驱替机理和开采规律研究;重要措施现场试验;开发中后期提高产液量和稳油控水手段运用;开采工艺不断完善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对今后海上陆多油层大油田的开发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陆相多油层油田开发 渤海海域 先导开发区 井网 井距 开发层系
  • 简介:选择热解气色谱中的特定化合物nC7(正庚烷、烯烃)、nC8(正辛烷、烯烃)和甲苯,并计算相应的参数nC7+8/甲苯×2和甲苯/nC7,确定三类生油岩的划分界限为:Ⅰ型,nC7+8/,甲苯×2>3.25,甲苯/nC7<0.25;Ⅱ型,nC7+8/甲苯×2=1.10~3.25,甲苯/nC7=0.5~0.8;Ⅲ型,nC7+8/甲苯×2<1.10,甲苯/nC7>0.8。近百块次样品经过与元素分析、Rock-Eval分析结果对比,并实际应用于划分珠江口盆地生油岩类型,证实方法简便易行。

  • 标签: 应用 热解气相色谱参数 判别 生油岩 类型 甲苯/nC7
  • 简介:从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将珠江口盆地(东部)21-16.5Ma地层(大致相当于珠江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和16个准层序组。探讨了砂岩储层的物性、均质性及其分布规律。通过岩心描述、遗迹古生态、测井及地震相分析,结合本区沉积演化特点,对按体系域或准层序组划分的7个层开展了沉积相对空演化规律的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剖析了不同沉积微相对砂岩储层物性及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对砂岩油田产能及开发效果也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沉积环境研究为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建立了良好的地质基础。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砂岩油田 沉积相 研究 应用 层序地层学
  • 简介:江汉油田由于地层水矿化度特别高、区块小,限制了一些三次采油方法的开展。本文通过室内平面模型、长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地层韵律、注气位置、倾角、水气比等因素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氮气混相驱筛选标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选择黄场油田黄16井区开展井组水气交替方式氮气混相驱先导试验,增油效果显著。

  • 标签: 注氮气 采油方法 水气交替方式 非混相驱油 驱油机理 采收率
  • 简介:莺歌海盆地中中新统梅山组地层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它在盆地沉积中心的厚度达2000米。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地层有机质丰度高,且完全成熟;它处在深,热、封闭、含水和高压系统中。这种系统有利于烃类的生成、保存和运移,并且形成独特的模式——石油的深热成因和水运移。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梅山组 石油 深热成因 水相运移
  • 简介:八面河油田北区、广北区沙河街组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前三角洲湖泥岩、远砂坝、河口砂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分流间湾、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滨浅湖滩砂、粒屑滩、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本文重点对北区、广北区沙三段、沙四段沉积微的展布与演化进行描述。

  • 标签: 八面河油田 沉积微相 沉积时期 沙四段 展布 演化
  • 简介:通过对王场油田北区盐间砂岩油藏试油试采特征的分析,结合其储层特性及出油特征,论证了该区扩大试油范围,形成规模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立足于早期补充地层能量开采,延长其高产稳产期的必要性,为江汉油田盐间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 标签: 王场油田 盐间非砂岩油藏 试采特征 储层 试油范围
  • 简介: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沉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层序地层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以断陷湖盆陡坡带(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为例,在假定湖平面变化呈-正弦函数曲线,物源供给速率中等,匀速的条件下,分别模拟了盆地加速沉降和减速沉降两种过程的陆层序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构造沉降旋回过程控制着一个陆层序及其体系域的发育和形成。

  • 标签: 构造因素 断陷湖盆 陆相层序 影响 机理 计算机模拟
  • 简介:为了准确落实构造,克服单一采用地震或测井解释进行构造成图的局限性,本文针对目前老油田在构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机结合测井解释和地震解释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油田开发阶段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的思路与流程,包括测井构造研究、测井层位深度建模、常规三维地震解释、三维地震解释、研究区变速场建立、高精度变速场构造成图以及有利区块分析和井位部署等技术.该技术在大港唐家河油田构造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勘探开发程度很高的港深18-2断块东侧发现了一个圈闭面积为0.8km2的GS18-2东断块,推测为含油断块,建议部署两口探井.

  • 标签: 油田开发 全三维地震解释 应用 构造研究 唐家河油田 GSl8-2东断块
  • 简介:据双河油田测井、地质资料计算单井储层均质渗透率序列,并以分形技术为基本预测方法进行储层均质渗透率预测,利用预测结果,结合沉积微,从储层均质性,井网不完善及夹层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剩余油富集区分析。

  • 标签: 储层 非均质渗透率 预测 剩余油富集区 应用 测井解释
  • 简介:通过深入剖析恩平凹陷下第三系陆地层,认为可以引入层序地层学的思路(以基准面的变化代替海平面的变化)来认识陆层序地层,并将二级层序作为勘探低成熟区陆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单元。以恩平凹陷为例,在实践中总结了陆地层层序划分和对比的标准,以及凹陷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陆相沉积凹陷 应用 珠江口盆地 恩平凹陷 湖相
  • 简介: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使解释者通过调整透明度、设置光照方向等手段改善视觉效果,突出异常目标,观察数据体的表面特征,透视数据体的内部结构,以确定构造特征和储层的发育分布规律.以方差技术为基础,以Geoquest和VoxeIGeo软件为工具,利用层位自动追踪、砂体和地质体"雕刻"的三维可视化解释新方法.可以从三维空间整体把握构造特点和沉积特征,从而提高地震解释的精度和效率,避免解释的随意性,并使地震信息的利用率有较大提高.该方法在渤中251油田的成功应用,为三维地震解释从单纯的单剖面解释向三维解释转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标签: 全三维解释方法 BZ25—1油田 地震解释 三维可视化技术
  • 简介:本文根据Snell定律,导出了VSP(零偏移距)层状介质模型中适合各类波传播特点的系列递推、迭代公式,分析了VSP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特点,阐述了分离提取p-p波和P-SV波以及利用转换横波(P-SV波)到达时求取横波层速度的方法,据此可实现对各种波场的反演成象,最后以理论模型记录和实际资料处理说明上述方法的效果。

  • 标签: VSP层状介质模型 地震勘探 三分量 非零 VSP记录 分析处理方法
  • 简介: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储层沉积微主要有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及远砂坝等类型.探讨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微观、层内、层间及平面均质性控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以油藏动态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油层水淹情况、吸水和产液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沉积微控制储层的均质性和油水运动规律;前缘席状砂、河道间及远砂坝等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

  • 标签: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调整挖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