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核糖核酸(RNA)是一种遗传物质,参与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免疫调节等生理活动。RNA及其降解物在药物开发、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富含RNA的酵母发酵提取RNA是生产RNA的有效途径。概述了酵母发酵法制备RNA的进展及其应用。

  • 标签: 核糖核酸 核苷酸 酵母 培养优化 连续发酵
  • 简介:目的:在FUS-50L生物反应器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培养表达含重组质粒pET28a(+)-GNLY的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株,生产重组颗粒溶素(GNLY)。方法:选取含pET28a(+)-GNLY的BL21(DE3)pLysS菌株单个克隆分级培养,将制备的二级种子液接种于发酵罐中。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溶为30%~50%,温度为37℃;在基础培养基内生长4h后,补加以甘油为碳源的补料,继续生长到11h;加入葡萄糖至终浓度为1%,30℃诱导表达6h;收集菌体,纯化制备目的蛋白。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用CFU方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达80g/L;纯化所得重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含量为60mg/L;经鉴定所获重组颗粒溶素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结论:用含重组质粒pET28a(+)-GNLY的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系统,可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颗粒溶素,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

  • 标签: 颗粒溶素 分批补料 发酵培养 重组蛋白质
  • 简介:饲料是养殖业的物质基础和必备品.饲料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畜禽的成长,对于畜禽的健康以及产量都有至关重要的关联.近些年来,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进行饲料加工,可以更好的提升饲料质量,从而对畜禽的生长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将针对当前饲料加工过程当中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做出一些简单的分析与思考.

  • 标签: 饲料加工 生物发酵 技术 应用
  • 简介:目的:选择发酵系统中各可控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从而减少各种干扰的影响,以获得稳健的赖氨酸产量。方法:利用田口法的内外表与Box性能规则优化赖氨酸发酵条件。结果:通过实验得知,转速、硫酸铵和葡萄糖浓度对发酵影响较大;结果稳定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葡萄糖浓度为80g/L、硫酸铵浓度为42g/L、转速为225r/min、初始pH值为6.7、接种量为8%。经实验验证,最优化发酵条件是低灵敏度的,最优目标值比较稳健。在10L自动发酵罐上培养65h,L-赖氨酸盐酸盐的产量为165.68g/L,比优化前提高了12.4%。结论:基于稳健性设计所得的最优发酵条件参数,可使目的产物产量稳定,便于生产操作。

  • 标签: 稳健性设计 信噪比 L-赖氨酸 发酵优化
  • 简介:为了探讨不同酿造条件对蓝莓果酒酒精发酵以及蓝莓果酒品质的影响,以贵州麻江县种植蓝莓“粉蓝”为原料,酿酒酵母1203作为菌种,在不同发酵条件下进行蓝莓全果果酒酒精发酵.研究表明:影响蓝莓果酒前发酵因素依次为初始糖度〉初始PH〉酵母接种量〉主发酵时间;对酒精发酵结果造成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仅有初始糖度;不同发酵条件并不影响酒精发酵程度:实验组蓝莓果酒发酵28天后残糖量均低于2g/l;但大量接种酵母实验组由于产生酵母异味,且致花色苷迅速降解,导致果酒色泽、香味、营养价值均较低(p〈0.05);最后,低温陈酿可减缓蓝莓果酒中最主要营养成分花色苷的降解(p〈0.05).因此,初始糖度22Brix,初始PH3.5,酵母接种量4%,前发酵时间13天,后发酵时间15天,低温陈酿,最有利于蓝莓果酒发酵且得到较好的感官品质,同时还可较好保留蓝莓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蓝莓 发酵工艺 果酒品质
  • 简介:用气相色谱法对发酵液中的乙酸进行了分析。以丙酸为内标,样品用硫酸酸化后再用乙醚提取,在HP-FFAP毛细管分析柱上进行色谱分析,采用FID检测器检测。该方法样品制备过程简捷精密度和回收率都很高。乙酸的回收率为99.44%-102.41%,变异系数1.69%-6.11%。方法的建立为工程菌发酵控制和代谢工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手段。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分析 乙酸 工程菌发酵液
  • 简介:随着对厌消化技术不断深入的研究,厌消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如处理效率低、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厌消化工艺中主要的抑制因素及其抑制机理,为厌消化工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厌氧消化 抑制因素 抑制机理
  • 简介:目的: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厌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一种高效提取环境微生物DNA的方法。方法:厌颗粒污泥样品经液氮速冻、沸水浴融化、溶菌酶处理和SDS裂解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提取的DNA,以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进行细菌核糖体小亚基16SrDNA基因V8、V9区的PCR扩增。结果:经检测,其DNA片段约为20kb,样品D260nm/D280nm值为1.88,扩增结果理想,与OMEGA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提取效果基本一致。结论:为薯类酒糟厌氧发酵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DNA提取方法。

  • 标签: 颗粒厌氧污泥 DNA提取 PCR扩增
  • 简介:活性(ROS)是生物体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活性含氧化合物的总称,机体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持ROS产生与降解的动态平衡。研究表明,活性可作为第二信使调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c-JunN端激酶(JNK)通路可以介导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紫外照射等引起的细胞凋亡。另外,κ基因结合核因子(NF-κB)是氧化应激调节的靶因子之一,同样也能诱导促进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还可通过活性蓄积抑制JNK的激活。简要综述活性对NF-κB和JNK信号通路的调节。

  • 标签: 活性氧 κ基因结合核因子 c-JunN端激酶 信号通路
  • 简介:在30L搅拌式反应器中用多孔微载体培养分泌尿激酶原的DNA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rCHO),研究了血清浓度及溶对细胞生长和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05/ml低密度接种条件下,使用低(无)血清培养基会延长细胞生长延滞期并降低比生长速率,而细胞密度大于106/ml时,血清浓度对细胞生长和产物表达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溶(DO)维持在20%~45%时,对细胞表达产物和葡萄糖代谢无明显影响,但溶降至7%~9%时,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葡萄糖代谢转化为乳酸的比例上升.

  • 标签: 细胞培养 多孔微载体 尿激酶素 无血清培养基 溶氧 血清浓度
  • 简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成基因,已经合成了100多种"非天然”的天然化合物,为筛选新抗生素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先用PCR扩增出红霉素合成基因eryKR6两侧片段,再用重叠PCR将其拼接成去除KR6的约3.2kbDNA片段,并克隆于pWHM3载体,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201.用PEG介导将pWHM220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原生质体.PCR鉴定和生物活性检测均显示pWHM2201已重组到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在无抗性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重组体原生质体,并涂R3M平皿.利用PCR筛选出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

  • 标签: 酮内酯类化合物 3-去氧-3-羰基-红霉内酯B 基因工程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