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环内酯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环内酯抗生素合成基因,已经合成了100多种"非天然”的天然化合,为筛选新抗生素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先用PCR扩增出红霉素合成基因eryKR6两侧片段,再用重叠PCR将其拼接成去除KR6的约3.2kbDNA片段,并克隆于pWHM3载体,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201.用PEG介导将pWHM220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原生质体.PCR鉴定和生物活性检测均显示pWHM2201已重组到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在无抗性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重组体原生质体,并涂R3M平皿.利用PCR筛选出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

  • 标签: 酮内酯类化合物 3-去氧-3-羰基-红霉内酯B 基因工程 合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寻找高活性的新农药化合,以3-取代氨基-1-芳基丙酮-1-肟与氨基甲酸酯反应,设计并合成了19个氨基甲酸苯丙酮肟酯衍生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c11在浓度为500mg/L时,对蚜虫Aphiscraccivora的致死率达到90%以上;c16和c17在1000mg/L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abarinus的致死率达到100%。

  • 标签: 取代苯丙酮肟 氨基甲酸肟酯 合成 生物活性
  • 简介:依据多年来积累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附表化学的有机膦酸酯类合物的气相色和凝聚相状态下的红外光谱图谱数据,对其中的P=O;P-O-CH3;P-O-C2H5;P-CH3;P-F键的特征吸收频率进行了初步探讨,找出了各自的一些规律,可供这类化合物的化武核查、毒剂、毒物的图谱分析时参考。

  • 标签: 有机膦酸酯 红外光谱 特征频率 化学武器 分析
  • 简介:依托咪酯(Etomidate)是一种非巴比妥类、短效、快速的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无影响的静脉全麻药。阐述了Etomidate的作用机制、药理及临床应用等,概述了此类化合物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对其合成路线进行了综合分析。

  • 标签: 镇静催眠药 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 配伍 药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我们研究了苯磺酰基类化合物与乙烯基甲基的反应,在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结果生成了一类意想不到的加成加成成环产物。产物通过元素分析、IR、HNMR、MS进行结构签定,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 标签: 乙烯基甲基酮 加成加成成环
  • 简介:摘要:对于硫醇类化合物来说,其属于关键的有机中间体,被推广于多个领域,例如医药与化工。本文分析了一系列硫醇合成工艺方式,提出将以下两种物质当作原料,也就是溴代以及硫氢化纳,从而制取硫醇的新工艺,制成多种硫醚类化合物,同时借助核磁以及质谱,来明确以下两种物质的结构,即硫醇与硫醚。总之通过本文的探究,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 标签: 硫醇 合成 硫氢化纳 溴代物 硫醚
  • 简介:为了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灭螺药,以取代苯乙腈为原料,经成肟、磷酰化等反应,制得9个新的二异丙基磷酸酯类合物(3a-3i),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初步杀螺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3b和3h具有显著的杀螺活性,其半致死浓度LG50值分别为0.50mg/L和0.35mg/L。

  • 标签: 二异丙基磷酸酯 合成 钉螺 杀螺活性
  • 简介:    摘要:药用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比较高,其属于一种特殊的种质资源,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中得到了良好运用。对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和运用,能够推动农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提取和纯化处理,保证化合浓度与纯度,以免受到杂质影响。本文主要对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和纯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药用植物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然产物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提取方法 分离纯化
  • 简介:摘要醇类化合物中有许多醇对香料工业具有很大的作用,是合成香料的基础物质,更是调香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原料。

  • 标签: 醇类 脂肪族醇类 萜类醇 缩合反应
  • 简介:以氯化碘(ICl)为催化剂,通过苯胺、乙醛酸乙酯与炔反应制备了喹啉-2-羧酸乙酯类合物.各种炔、苯胺与乙醛酸乙酯均能顺利反应,产物收率为57%-94%.讨论了底物取代基与产物收率的关系,确证了产物的结构.

  • 标签: 喹啉-2-羧酸乙酯 苯胺 乙醛酸乙酯 氯化碘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的吡唑类化合物,并探讨其药理活性价值。方法将2,6—二氯吡啶作为起始的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如水解、合成和取代反应等最终合成吡唑类的新型的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目标化合。结果经过初步的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吡唑类化合物在浓度为500mg/L时,对黄瓜霜霉病菌以及黄瓜霜白病菌等的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有的抑制效果甚至可以达到85%以上,是比较高效的新型化合。结论这种新合成的吡唑类的化合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有很好的抑制真菌的药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吡啶类化合物 药理活性 新型合成
  • 简介:摘 要:近年来,随着对黄酮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黄酮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本文旨在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工艺,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比黄酮类化合物传统及新型方法的总黄酮提取率发现,新型提取方法相对于传统提取法而言提取率具有明显优势,但新型提取技术对原料、设备、处理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对偏少。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 微波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简介:三嗪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抗茵、除草及杀虫活性,在新农药和医药中得到广泛地应用。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三嗪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标签: 三嗪 合成 生物活性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繁缕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95%的乙醇提取的水混悬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各种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UV,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1),芹菜素-6,8-二-C—β-吡喃葡萄糖苷(2),即新西兰牡荆苷-2[vicenin-Ⅱ(6,8-β-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苷(8-C—β-D—galactopyranosyhsovitexin(6-C—β-D—glucopyranosyl-8-C-β—D—galactopyranosylapigenin)(3),芹菜素-6-C—-β-D-半乳糖-8-C—β-D-葡萄糖苷(6-C—β-D—galactopyranosylvitexin6-C-β-D—galactopyranosyl-8-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4),芹菜素-6,8-二-C-α-L-阿拉伯糖苷(6,8-di-C-α-L-arabinopyranosylapigenin)(5),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α-L-阿拉伯糖苷[schaftoside(6-C—β-D—glucopyranosyl-8-C-α-L-arabinosylapigenin)](6),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isoschaftoside(6-C-α-L-arabinosyl-8-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7),芹菜素-6-C—β-半乳糖-8-C-α-L-阿拉伯糖苷(6-C—β-D—galactopyranosyl-8-C-α-L—arabinosylapigenin)(8),芹菜素-8-C-β-D-半乳糖(8-C-β-D-galactosylapigenin)(9),牡荆素[vitexin(8-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10),异牡荆素[isovitexin(6-C—β-D—glucopyranosylapigenin)](11),麦黄酮-6,8-二-C—β-D葡萄糖苷(tricetin6,8-di-C-β-D-glucopyranoside)(12),麦黄酮-6-C-α-L-三-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tricetin6-C-α-L-arabinosyl-8-C—β-D-galactopyranoside]13),7-O-β-D-葡萄糖基-6-C—β-D-葡萄糖(6"-乙酰基)芹菜素[7—O-β-D—glucopyranosyl-6-C-β-D-6"-acetyl—glucopyranosylapigenin](14)。结论:9个化合(3~8及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14为新化合

  • 标签: 黄酮碳苷 繁缕
  • 简介:近年来,各类抗生素与抗菌剂的耐药菌发展迅速,例如,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多重耐药性结核杆菌,尤其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出现.给临床治疗造成了困难。细菌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质粒或染色忭介导发生变异,获得耐药。目前,一致认为细菌耐药性的获得主要有4种作用机制:①产生抗生素酶,灭活抗生素。②作用靶位变异,不应答抗菌药物。③改变膜通透性,阻断药物进入。④增强外排,加速泵出进入体内的药物。由于现有药物尚难有效控制此类药菌感染,因此药物化学家正努力研制新型抗耐药菌的药物,设计并筛选具有新化学结构、新作用机剖或新作用靶位的新抗菌药。

  • 标签: 酮类化合物 恶唑烷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表皮葡萄球菌 作用靶位
  • 简介:1,2,3-三氮唑是一种重要的活性结构单元,在农药、医药和化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回顾了1,2,3-三氮唑化合的开发历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1,2,3-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现状。

  • 标签: 三氮唑化 开发 应用
  • 简介: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2条合成途径,即甲羟戊酸途径和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这2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生成、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酶。植物萜类化合物不仅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被广泛用于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

  • 标签: 萜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 甲羟戊酸途径 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