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是一组缓慢进展的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痉挛步态和肌无力为主要特征的单基因神经系统退行性遗传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该病发病率低,基因检测为诊断的金标准,迄今为止已报道了70多个致病基因和80多个致病基因相关位点。在所有HSP类型中,以SPAST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type 4,SPG4)最常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SPG4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诊治等方面的研究日渐深入,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 SPAST基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半定量量表法对肌肉的痉挛情况进行评估,但这些评估方法都依赖于评估者的主观判断。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肌肉组织硬度、弹性、粘弹性等生物力学信息,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来评估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情况、信效度和应用条件。大部分文献均指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脑卒中后肌肉痉挛评定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脑卒中 肌肉痉挛 评估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后喉痉挛发生的原因和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麻醉诱导后发生的喉痉挛的急救与护理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喉痉挛的发生机制、术前评估与急救护理等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通过一系列干预与处理:解除刺激因素、加压给氧、加深麻醉、气道护理等,3例患者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解除了喉痉挛,安全送返病房,术后随访无相关并发症。结论护士加强对喉痉挛的认识,做到及时、准确、熟练地配合麻醉医师抢救患者,做好急救后气道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喉痉挛的抢救成功率和临床转归。

  • 标签: 麻醉诱导 喉痉挛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面肌痉挛患者60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情立即缓解、疗效优者占(90%);术后延迟缓解、疗效良者占(4%)。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高,长期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病死率极低,尤其适合身体情况好,无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痉挛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及处理,寻求最佳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临床258例TURP术后膀胱痉挛患者护理实践及治疗方法。结论TURP术后膀胱痉挛经给予及时、有效的采取护理干预,可达到预防、减轻、缓解、控制膀胱痉挛的发作,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耐受性,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前列腺增生术后 膀胱痉挛 诱因分析 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索对于 婴儿痉挛症并发低血糖危象患儿, 实施 急救与护理 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婴儿 首先采取 预检分诊再评估、抽搐发作急救护理、病情观察和低血糖危象的处理 工作。结论: 患儿经过急诊早期干预与急救护理 之后 ,病情 逐渐 平稳予留院观察, 2d后康复出院。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低血糖危象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以增强肌力、耐力为目的设计核心肌力训练方案,观察该方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痉挛型脑瘫患儿10名,年龄2至10周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核心肌力训练8周,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干预前后评估患儿平衡能力。结果核心肌力训练后实验组患儿的平衡测试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训练方案适合痉挛型脑瘫患儿,8周运动干预有效改善了患儿的平衡能力。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肌力训练 平衡能力
  • 简介:目的采用终合康复治疗方案,改善痉挛性脑瘫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10-2010.06痉挛性脑瘫膝过伸康复治疗病例56例,年龄15Y-6Y,负重站立均有不同程度的膝过伸,平均康复治疗半年。结果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膝反伸明显改善20例,有效改善33例,无明显改善3例,总有效率94.6%。结论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痉挛性脑瘫 膝过伸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麻醉期间哮喘、支气管痉挛发作的诱因、表现及护理方法,得出结论预防、处理围术期支气管痉挛、哮喘的发生对麻醉医师及病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围麻醉期 哮喘 支气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儿童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30例;对照组选择运动疗法,观察组选择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疗法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充分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延长住院时间,可让患儿尽早恢复运动功能。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儿童康复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在间歇导尿过程中遇膀胱痉挛的处理方法,通过插管的方法和插管前所做的护理措施,来减少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从而增加导尿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膀胱痉挛 间歇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降低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TURP治疗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痉挛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95%)与对照组(62.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TURP术后患者行舒适护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缓解患者痉挛疼痛情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痉挛性斜颈是神经科较为常见且难治的一组症候群。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Scott首先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斜视后,该方法即被神经科采用治疗痉挛性斜颈。但治疗剂量及方法不尽相同,副作用亦屡有报道删。因此,为了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合理应用剂量,使其既可产生良好疗效且又令副作用减少,笔者对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于门诊接受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的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A型肉毒杆菌毒素 痉挛性斜颈 毒素治疗 临床探讨 局部注射治疗 SCOTT
  • 简介: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脑组织严重缺血或缺血性脑损伤,甚至导致脑梗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由基清除剂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文就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自由基清除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加味小柴胡汤配合尼莫地平、复方丹参片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35例。结果显效至基本恢复32例(占91.4%),有效2例(占5.7%),无效1例(2.9%),总有效率97.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较好。

  • 标签: 加味小柴胡汤 血管痉挛性头痛 尼莫地平 复方丹参片
  • 简介: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孪(HFS)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06例MVD治疗HFS的临床经验。术前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为91.5%(97例),术中显露面神经入脑干区(REZ),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结果术中均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REZ区,其中与小脑前下动脉(AICA)相关占66.0%(70例),复合血管压迫者占36.8%(39例)。MVD术后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术中面神经REZ区的充分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面神经REZ的充分减压,减压棉片的大小和放置位置等,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对112例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疼痛采取术后硬膜外导管推注吗啡,膀胱灌注利多卡因或维拉帕米,及时应用镇痛镇静剂,保持引流管通畅,心理护理的综合治疗与护理的措施,经处理均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前列腺切除术后 膀胱痉挛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