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体(ANA)对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地塞米松(Dex)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剂量Dex治疗的94例(ANA阳性者26例)ITP病例资料,比较ANA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差异。结果ANA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影响。ANA阴性ITP对大剂量Dex治疗总反应率高于ANA阳性者,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ANA阴性ITP的完全反应(CR)率显著高于ANA阳性(P<0.001),并且ANA阴性ITP患者血小板的平均增值(109.838×109/L)显著高于ANA阳性者(49.423×109/L)(P<0.001)。结论ANA可以作为预测大剂量Dex治疗ITP疗效的有效指标,ANA阳性ITP患者对大剂量Dex治疗的初始疗效较差。

  • 标签: 抗核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剂量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绍兴市人民医院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血清中抗体谱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布特点,探讨抗体谱的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欧蒙免疫印迹法对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清做抗体谱的检测,观察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布情况,以及诊断为SLE的患者中抗体谱的联合检测结果之间的比较。结果100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以SLE患者为多数有53例,占53%;诊断为SS,ITP,RA的患者则分别占10.7%,9.7%和9.7%。结论抗体谱的检测能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提示性诊断作用。对SLE的诊断中,ds-DNA抗体核小体抗体组蛋白抗体进行联合诊断,能提高SLE血清学诊断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谱 SL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酐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组,Scr≤450μmol/L组,Scr>450μmol/L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Scr≤450μmol/L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消化道病变和胸水方面的发生率与Scr>450μmol/L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表现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V经常发病于中老年人当中,而且还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尤为复杂,医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病,从而忽视该病。合并肾损害者逐渐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时间越长预防效果越差。因此对于此类病的患者一定要考虑到该病日后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以此改变患者日后的预防情况。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肾脏损害 血尿
  • 简介:血管炎是一类可引起血管非特异性炎症和坏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按血管受累的大小分类,包括了小血管炎、中等血管炎及大血管炎。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属于小血管炎的范畴,主要包含了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它们可累及全身不同脏器,活动期异常凶险,治疗不及时可致高死亡率。本文简要综述AAV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印迹法检测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72例,分别是13例PM/DM、14例RA、22例SLE、7例MCTD、16例SS。入院后采集患者3mL不抗凝血送检。测定是分别选择免疫斑点及免疫印迹法,分析检测技术对上述六种疾病中ENA抗体检出率。结果72例患者中有59例(81.94%)为1种以上ENA抗体阳性;针对抗ENA抗体的检出率,两组检测技术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相较于免疫斑点技术,免疫印迹法的检出率显著较高(P<0.05)。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NA抗体,对其筛查有关键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价值 免疫印迹法 E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LE细胞和抗体的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对患者LE细胞及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经检测LE细胞阳性26例,阳性率52.0%;抗体(ANA)的阳性46例,阳性率为92.0%;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的阳性37例,阳性率74.0%。结论LE细胞检查已成为一重要辅助诊断方法,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不高,DS-DNA抗体为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以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LE细胞 抗核抗体 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单克隆抗体对ALL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ALL细胞株Jurkat及Reh为研究对象,用浓度分别为0和lμg/ml的IGF-ⅠR单克隆抗体(ab16890)及胰岛素(10-8mol/L)共培养两种细胞株各48h,收集两组细胞,以70%乙醇2ml4℃固定24h,上机检测两组的细胞周期。结果以1μg/ml的ab16890及胰岛素共同作用于Jurkat及Reh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5),说明加药后使两种细胞株均阻滞在G0/G1期。结论IGF-ⅠR单克隆抗体(ab16890)可诱导两种ALL细胞株凋亡并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

  • 标签: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130例RA患者,98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的CCP抗体和RF。结果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与任何单一项检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CCP抗体和RF可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

  • 标签: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单克隆抗体(单抗)的酸碱电荷异质体对其生物活性和亲和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过氧化氢、肽-N-糖苷酶F、羧肽酶B对抗Her2单抗进行氧化、脱糖、酶切处理。用阳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分析Her2单抗的电荷异质体,使用微量差示扫描荧光法分析Her2单抗的热稳定性,用细胞增殖抑制法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分析Her2单抗的亲和力。结果脱糖处理Her2单抗的酸性电荷异质体增加了5.58%,与免疫球蛋白G Fc受体1(high affinity immunoglobulin gamma Fc receptor Ⅰ,FcGR1A)的亲和力明显减弱,亲和力常数为9.032×10-8 mol/L。氧化和酶切处理Her2单抗的热稳定性降低,去折叠温度分别为63.6和59.5 ℃,均低于未处理Her2单抗(66.7 ℃)。结论3种处理均会使Her2单抗产生电荷异质性,脱糖处理Her2单抗与FcGR1A的亲和力减弱,氧化和酶切处理Her2单抗的热稳定性降低。

  • 标签: 抗体,单克隆 抗体亲和力 动力学 电荷异质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相关幼年皮肌炎(JDM)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例MDA5相关JDM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和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其转归,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岁,起病到确诊1~7个月。结果5例均有皮损,其中面部非特异红色斑疹3例,Gottron疹/征4例,2例表现为皮肤粗糙和角化过度。甲周毛细血管炎改变5例,皮肤黏膜溃疡3例,关节受累3例,发热1例。肌力2例正常,3例轻度下降,肌酸激酶均正常,肌肉核磁和肌电图异常各4例。血清学全部为MDA5抗体阳性,3例伴Ro52阳性。5例肺计算机断层摄影(CT)均显示间质性肺病(ILD)但缺乏呼吸系统症状,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和铁蛋白均增高。5例患者的治疗中均包括了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2例单独使用环磷酰胺作为免疫抑制剂完全缓解,2例难治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联合他克莫司方案。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达到完全缓解,后由于密切接触发生肺结核。结论MDA5相关JDM发病年龄低,肌肉损害轻,皮疹不典型,容易漏诊及合并ILD。肌炎抗体有助于诊断,肺CT、铁蛋白和KL-6综合评估治疗反应,应积极免疫抑制治疗以改善预后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 幼年皮肌炎 肺疾病,间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型磷脂抗体(ACA)及β2糖蛋白I抗体(Anti-β2-GP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血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1-12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SLE患者76例,依据其是否出现血栓并发症分成血栓组(20例)与非血栓组(5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其血清中的IgG型ACA与Anti-β2-GPI,分析其在预测血栓并发症中的价值。结果 血栓组IgG-ACA、Anti-β2-GPI水平均较非血栓组高(P<0.05)。血栓组IgG-ACA(60.00%)、Anti-β2-GPI(55.00%)阳性率均较非血栓组(3.57%、1.79%)高(P<0.05)。IgG-ACA阳性患者的血栓形成率(85.71%)较ACA阴性患者(9.68%)高(P<0.05)。Anti-β2-GPI阳性患者的血栓形成率(78.57%)较ACA阴性者(11.29%)高(P<0.05)。结论 IgG-ACA、Anti-β2-GPI能够有效预测SLE患者的血栓并发症,这两个指标水平升高,易发生血栓。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心磷脂抗体 免疫球蛋白G 抗β2糖蛋白1抗体 血栓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展开诊断工作时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进行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工作于我院展开,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共选取200例患者,因为患者疾病不同,将其分为四个组别,分别为桥本氏病组(n=50)、自身免疫性甲亢组(n=50)、甲状腺功能减退组(n=50)和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组(n=50),另外选取50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展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浓度检测,对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四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TPOA水平均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高,各项数据对比差异大,P

  • 标签: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CCP抗体和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过程准确率,明确该方法的意义。方法:通过RF(类风湿因子)、CCP抗体环瓜氨酸肽)对500例RA(类风湿性关节炎,下文以RA替代)患者和500例非RA患者(他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测,分别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RF运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专业方式,不用删除),而CCP抗体运用ELISA法,进一步检测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结果:经过反复的论证,在阳性率表达上,观察组患者的RF和CCP抗体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同时差别具有统计学分析的意义。另外观察组中对于RA和CCP抗体的灵敏度值分别为68%和70%,特异性数值为78%和96%,联合检测法的灵敏度为98%,特异性为24%。结论:RA患者的诊断中,CCP抗体优于RF,同时联合RF和CCP抗体的检测方法拥有更高的灵敏性,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

  • 标签: 抗CCP抗体 RF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视为A组,选取同期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视为B组,均行抗体检测,分析诊断结果。结果:B组患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是32.00%,主要滴速1:100,部分患者存在中高滴度,是合并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的表现。临床应当重视监测抗体检测,予以长期医学观察,及时警惕自身免疫疾病。

  • 标签: 抗核抗体检测 强直性脊柱炎 自身免疫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MOG-IgG)阳性与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抗体(AQP4-IgG)阳性视神经炎或伴有视神经炎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共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以视神经炎为主要表现、血清抗体阳性的住院连续病例106例,根据血清抗体型别分为MOG-IgG阳性视神经炎(MOG-ON)组(35例)及AQP4-IgG阳性视神经炎(AQP4-ON)组(71例),平均随访14.9个月(5~26个月),比较不同血清型别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差别,并进行不同转归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与AQP4-ON患者比较,MOG-ON患者男性[37.1%(13/35)比15.5%(11/71),χ²=6.274]、双眼受累[48.6%(17/35)比19.7%(14/71),χ2 =9.432]、伴眼痛[82.9%(29/35)比62.0%(44/71),χ²=4.770]、视盘水肿[63.5%(33/52)比36.5%(31/85),χ2 =9.442]及盘周出血[15.4%(8/52)比2.4%(2/85),χ²=6.286]较多见,其他自身免疫指标异常较少见[11.4%(4/35)比52.1%(37/71),χ2 =16.360](均P<0.05)。与AQP4-ON类似,MOG-ON广泛累及幕上、幕下和颈、胸髓脊髓长节段及视路各段,但视神经眶内段前部受累较AQP4-ON多见(χ2 =17.506,P<0.001),而视神经鞘膜受累少于AQP4-ON(χ²=4.075,P=0.044)。MOG-ON患者发病3个月矫正视力≥0.5的比例(92.3%,48/52)高于AQP4-ON患者(50.0%,34/68)(χ²=24.374,P<0.001),血清MOG-IgG阳性是视神经炎视力恢复的有利因素[OR(95%CI):11.537(2.090~63.690)],起病年龄大[OR(95%CI):0.945(0.908~0.983)]、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OR(95%CI):0.116(0.031~0.439)]、视神经鞘膜受累[OR(95%CI):0.246(0.066~0.916)]是不利因素。MOG-ON的复发率(37.1%,13/35)低于AQP4-ON(59.2%,42/71;χ2 =4.550,P=0.033),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是视神经炎复发的促进因素[OR(95%CI):6.908(2.312~20.634)]。结论相比AQP4-ON患者,MOG-ON患者男性多见,更多表现为双眼痛性视力下降、伴视盘水肿及盘周出血、视神经眶内段前部受累,而视神经鞘膜受累以及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相对少见。MOG-ON患者较AQP4-ON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较好,复发较少。起病年龄大、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视神经鞘膜受累是视神经炎恢复的不利因素,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也是视神经炎复发的促进因素。

  • 标签: 视神经炎 视神经脊髓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水通道蛋白4 免疫球蛋白G 抗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对脂肪肝细胞模型中肝细胞脂肪变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游离脂肪酸(FFA;亚油酸和棕榈酸混合物)诱导建立脂肪肝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LCAT1在脂肪肝细胞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构建空载小干扰RNA(siRNA)质粒和ALCAT1 siRNA质粒。以空载siRNA质粒转染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24 h,然后与FFA共培养24 h,设立脂肪肝细胞模型组;以ALCAT1 siRNA质粒转染L-02细胞24 h,然后与FFA共培养24 h,设立ALCAT1干预组;以常规培养基培养的L-0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脂滴沉积、线粒体形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自噬体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TOR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4-羟基壬烯醛(4-HNE)、活性氧和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细胞模型中ALCAT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9.26±0.83比1.02±0.12、0.35±0.02比0.1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2、6.83,P均<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脂滴沉积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7.67±3.52和7.67±0.33比4.33±0.33),ALCAT1干预组脂滴沉积量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7.67±0.33比17.67±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7.07、2.82,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线粒体肿胀程度高于空白对照组,而ALCAT1干预组线粒体肿胀程度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的LC3-Ⅱ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0.43±0.01比0.2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P<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的Beclin1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93±0.05比0.9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CAT1组的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均高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0.95±0.04比0.42±0.01和0.28±0.02、2.07±0.06比0.93±0.05和0.98±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0、15.63、14.05、13.02,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mTOR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1.44±0.02和0.74±0.01比1.93±0.10),ALCAT1干预组mTOR的表达水平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0.74±0.01比1.44±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12.04、32.14,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0.14±0.01和0.07±0.01比0.28±0.01),ALCAT1干预组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0.07±0.01比0.14±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9、14.10、5.96,P均<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活性氧、丙二醛、4-HNE、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1.44±0.30)和(5.84±0.36) g/L比(1.72±0.38) g/L、(19.94±2.47)和(11.95±1.55) μmol/L比(1.47±0.18) μmol/L、(5.00±0.43)和(2.99±0.37) ng/L比(1.46±0.23) ng/L、(203.40±5.16)和(92.07±11.98) ng/L比(23.32±3.33) ng/L、(123.70±8.38)和(67.42±4.88) ng/L比(47.18±4.5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6、7.86、7.45、6.74、7.22、3.49、29.34、5.53、8.02、3.03,P均<0.05)。ALCAT1干预组的活性氧、4-HNE、IL-6和TNF-α的表达水均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5.84±0.36) g/L比(11.44±0.30) g/L、(2.99±0.37) ng/L比(5.00±0.43) ng/L、(92.07±11.98) ng/L比(203.40±5.16) ng/L、(67.42±4.88) ng/L比(123.70±8.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9、3.51、8.54、5.81,P均<0.05);ALCAT1干预组丙二醛的表达水平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比较[(11.95±1.55) μmol/L比(19.94±2.47) 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CAT1在脂肪肝细胞模型肝细胞中表达上调,敲减ALCAT1可抑制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自噬,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 标签: 氧化性应激 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 肝细胞脂肪变 自噬
  • 简介:溶血磷脂可通过磷脂酶A2的催化而获得。酶浓度,钙离子浓度,温度和pH对溶血磷脂转化率都有影响,对溶血磷脂性能的研究表明,溶血磷脂的乳化能力,乳化液在高温和低温下,在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都明显高于普通磷脂,并且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能力。

  • 标签: 溶血磷脂 制备 性能 食品工业 乳化 广谱抗菌作用
  • 简介:摘要:中国哲学富含人类的智慧思维,但中哲在传承过程中遭遇到古今词义变化等多方面的困境,以致我们对传统思想解读时出现了与原义不相符的地方,本论文通过对比分析,试图在古今释义的异同中找到中哲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

  • 标签: 吾心 物质 意识 非即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