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在对复发性流产合并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以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优化各机体指标为目的,探究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实施性。方法 于本院2019.01—2023.01期间择复发性流产合并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共计96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8名研究目标,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整合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整体疗效显著,本组患者凝血功能(除APTT外)、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同时妊娠成功率高达40/48(83.33%),上述指标对比结果均有差异性,P值均<0.05。结论 对复发性流产合并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阿司匹林+羟氯喹+泼尼松+达肝素钠注射液),整体用药安全性有保障,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多药联合作用下可恢复其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对病情的控制、妊娠结局等方面均可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价值良好,值得大规模推广。

  • 标签: 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复发性流产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复发性流产合并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复发性流产合并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药物疗法,观察组采用三联药物疗法(同对照组)联合达肝素钠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妊娠情况、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PTT、FBG、D-二聚体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羟氯喹+波尼松三联疗法联合达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复发性流产合并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患者妊娠率,改善机体凝血情况,值得应用。

  • 标签: 多种药物联合疗法 复发性流产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 简介:摘要:总结1例以下肢动脉栓塞为首发症状的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围术期出血风险管理;围术期心理干预;术后早期活动,合理凝治疗,预防动静脉血栓再形成。结果及结论:患者住院21天后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随访时凝用药计划执行顺利。

  • 标签: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动脉栓塞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血清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检测对膜性肾病(MN)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入院诊断的58例MN患者,其中包括特发性膜性肾病(IMN)32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26例,对其进行PLA2R抗体检测,评估检测结果。结果:除甘油三酯(TG)以外,IMN组患者的24h尿蛋白(24hUP)与白蛋白(Alb)等各项指标均高于SMN组,IMN组的PLA2R抗体滴度、抗体阳性率高于SMN组,IMN组的IgG1-3亚型抗体滴度与阳性率均低于SMN组,IgG4亚型抗体滴度与阳性率高于SMN组(P<0.05)。结论:PLA2R抗体检测可鉴别诊断MN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 抗体检测 膜性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分析。方法:本次收治的患者为男性,1例,随后进行血型以及血清学试验:该患者为O型,Rh表型CcDEe,其它血型Mur(-),抗体筛选阳性,直接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结果:通过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测出患者体内同时产生类-Ce同种抗体-Mur抗体,造成交叉配血困难。结论:对类-Ce同种抗体-Mur抗体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分析,应加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和筛查,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的鉴定。

  • 标签: 类抗-Ce同种抗体 抗-Mur抗体 交叉配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磷脂抗体(aPL)阳性,且表现出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和(或)妊娠期疾病。aPL包括磷脂抗体(ACA)、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PⅠAb)和狼疮凝物(LAC)。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将以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称为血栓性APS(TAPS),而以妊娠不良结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则称为产科APS(OAPS)。OAPS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日益受到产科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殖内分泌学及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检测技术的进步,OAPS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诊治方案亦不断更新和完善。

  • 标签: 产科 抗磷脂综合征 诊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生化汤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产后血栓的预防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APS产后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生化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参数、炎症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水平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PS患者产后应用生化汤可有效调节血小板参数,减轻炎症反应,预防血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 标签: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生化汤 产后血栓
  • 简介:摘要突触蛋白-3α是2016年发现的一种可导致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新型抗体突触蛋白-3α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一般伴有感染前驱症状或情绪改变,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发作、记忆障碍、意识模糊或昏迷、中枢性通气不足、异常行为和言语障碍等。笔者现围绕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拓展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突触蛋白-3α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突触蛋白-3α抗体相关脑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结缔组织疾病的抗体检验结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2023年6月,对作者收集的70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应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抗体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重叠综合征病阳性率最高,为100.00%,皮肌炎并阳性率最低,为33.33%。结论 抗体检验对结缔组织病的各种疾病类型均有不同的敏感度,结合其它检查能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结缔组织疾病 抗核抗体检验 免疫荧光
  • 简介:摘要:血管炎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可影响各个器官系统。其中,肾脏受累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预后的决定因素之一。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其产生的机制可能涉及不同种类的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血管炎与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关联性展开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策略。

  • 标签: 血管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研究策略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冰清 都乐 徐娜 范俊平 范洪伟 曹玮 黄程锦 黄晓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非结核分枝杆菌为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常见于免疫抑制人群。本文报道1例以骨痛、发热、淋巴结肿大起病的青年女性,伴有反复皮肤和淋巴结破溃以及肺内病灶,起病2年内先后多次病理活检均阴性。最终经病原学检查和分子检查,诊断为抗干扰素γ 抗体相关获得性免疫缺陷继发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予长疗程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终得以稳定。

  • 标签: 干扰素 获得性免疫缺陷 非结核分枝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抗肺炎支原体应用明胶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986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患儿,对所有患儿分别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化学发光免疫法准确率为82.96%,特异度为71.38%,灵敏度为87.46%。酶联免疫吸附法准确率为71.60%,特异度为58.70%,灵敏度为76.62%;化学发光免疫法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全面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0.05)。结论 明胶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均可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检测,具备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而化学发光法免疫法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应作为主要的检测方式。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明胶颗粒凝集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一致性
  • 简介:摘要:血管炎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血管壁受损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根据病变区域的不同,血管炎可分为大血管炎和小血管炎两类。小血管炎是指病变累及直径小于50微米的血管,如皮肤小血管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等。大血管炎则是指病变累及直径大于50微米的血管,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等。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NCA)是一种自身抗体,可在血管炎患者中发现。MPO是一种酶,常见于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中,也存在于人体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MPO-ANCA的产生与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是血管炎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 标签: 血管炎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研究策略
  • 简介:【摘要】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是由PM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它是一种温度依赖性的双相真菌,广泛流行于东南亚地区,TSM通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约90%的患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亦见于因恶性肿瘤、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器官抑制或结缔组织病所导致的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

  • 标签: 马尔尼菲篮状菌 SWEET综合征 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不同治疗时长对产科磷脂综合征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100例,时间为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患者均提供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甲组中途停药,乙组全程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确患者的磷脂抗体转阴、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血钙浓度、血浆浓度、血浆粘度。结果: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相关指标明显优于甲组患者,P<0.05,转阴时间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治疗产科磷脂综合征治疗中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全程用药比部分用药较果更佳,可以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 标签: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不同治疗时长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RBD抗体,以及研究IgG、IgM、IgA、总抗体RBD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种1剂次或2剂次志愿者血清样本47例,以及166例完成2剂次接种后的随机血清样本。使用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类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检出RBD抗体,在不同种类的抗体中IgG和RBD抗体相关性相关性最高,IgA最低。 结论 化学发光法因便捷、自动化是RBD抗体首选方法,IgG和RBD抗体相关性最高,在无法检测RBD抗体时可用IgG替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RBD抗体 抗体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CV特异性抗体的效果对照。方法:本单位就诊的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比对分析,时间区间为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对照组(40例)给予ELISA法检测,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检测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阳性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95.00%(38/40),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检测成本及检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符合临床统计学要求。结论:-HCV特异性抗体检测中,ELISA法和胶体金法的检出率均较高,但是,胶体金法的检测成本较低,检测时间较短,操作比较便利,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ELISA法 胶体金法 抗-HCV特异性抗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