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讨论社区治疗和管理的施行效果,为日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中心全科门诊诊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高血压患者的入选研究年份,集中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患者总计120例。将12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治疗和管理,能够帮助患者在血压控制上得到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患者构成的各项威胁,患者自身并发症表现较少,能够达医患关系的和谐。建议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将社区治疗和管理手段,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 治疗 管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胃癌患者T分期的评估效果,旨在提高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3家医院)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S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胃癌的大小、位置等病理特征比较,并评价CT的分期诊断准确程度.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105例胃癌患者CT病灶的长度、厚度及不同T分期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CT值采用F值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病灶的长度、厚度随着T分期的升高CT值也增高;静脉期及延迟期的病变CT值随着T分期升高而逐级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患者中,胃周脂肪模糊的患者为74例(70.5%),占比最高;光整型患者21例(20.0%)其他类型10例(9.5%);CT诊断105例胃癌患者中,T4期准确度最高(98.7%);T1期(91.2%)、T2期(89.0%)次之,T3期(87.6%)准确度最低.结论MSCT对原发性胃癌患者T分期的评估效果显著,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诊治和护理)和观察组(综合评估及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住院老年患者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老年 老年综合评估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新的护理评估标准在护理操作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护理操作前的评估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使得护理操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人文化。结果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的更新与完善,保证了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培养了护士的沟通能力,提高了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增强了病人的依从性。结论新护理评估标准适合当前护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 标签: 新护理评估 效果观察 规范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丹红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心电图改善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内,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强,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 心绞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综合评估(CGA)在住院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5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2)给予常规疾病治疗、营养指导和营养支持,观察组(n=63)同时实施CGA,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营养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的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得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CGA)能够明显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CGA) 老年患者 营养状态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经检验,组间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护理服务效率,将护理满意度有效的提高,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急诊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工企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一2014年4月期间,对86家化工企业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效果评价和干预措施。使用风险评价对干预前后职业危害风险变化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干预后,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明显降低。与干预前相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化工企业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能够降低职工患上职业病的风险,避免高风险回归。

  • 标签: 化工企业 危害风险 评估 措施
  • 简介:摘要: 企业的正常发展依赖于大量的员工,员工的专业水平越高时企业将能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不断进行员工培训,以此让员工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满足企业正常发展的需要。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是企业明确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的有效方法,也是其不断改进员工培训的依据。但根据企业员工培训的实际情况,其效果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很容易对企业后续的员工培训造成不良影响,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以企业员工培训为基础,研究其培训效果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标签: 企业员工培训 效果评估 问题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解析在护理管理制度中落实全面流程管理的效果。 方法: 将院所 2018.01——2019.01 期间分成两阶段执行不同性质护理管理工作,对应治疗患者 90 作为实验对象,即 2018.01——2018.07 中 45 名患者接受一般护理管理为常规组、 2018.08——2019.01 中 45 名患者接受全面流程护理管理下工作为实验组,而后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效率。 结果: 常规组患者反馈其护理工作效率相比实验组明显较差,数值差异性统计符合标准 P < 0.05 。 结论: 面对护理管理贯彻全面流程护理管理可让工作人员效率提升,给予病患优秀护理服务,医学实施价值良好。

  • 标签: 护理管理 全面流程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类肿瘤可视化的小鼠膀胱癌气囊(APBCa)模型,并评估药物灌注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构建人源性肿瘤APBCa(H-APBCa)模型和具有免疫功能的APBCa(I-APBCa)模型。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的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人膀胱癌细胞EJ建立H-APBCa模型。对比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H-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利用Tunel染色法比较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在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建立I-APBCa模型。比较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I-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两组肿瘤组织CD80+巨噬细胞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肉眼能直视观察且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H-APBCa小鼠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81.02±241.02) mm3与(1 213.88±214.02) mm3,P<0.05]。灌注吉西他滨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7.33±4.63与14.67±2.60,P<0.05)。H-APBCa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卡介苗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645.02±156.63) mm3与(948.84±221.76) mm3,P<0.05];灌注卡介苗组肿瘤组织浸润的CD80+巨噬细胞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49.67±7.57与16.33±5.69,P<0.05),肿瘤组织浸润的CD3+T细胞也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18.00±3.46与4.67±1.45,P<0.05)。结论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APBCa模型化疗以及卡介苗灌注治疗后肿瘤均明显缩小,与临床中膀胱癌灌注治疗效果相似,可作为评价药物灌注疗效的新型动物模型。

  • 标签: 膀胱肿瘤 模型 气囊 灌注治疗
  • 简介: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要促进二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不断创新路径、明确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注重价值理念协同、立规立法协同、组织实施协同、监督监察协同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的协同,通过建立相应的冲突协调机制来化解矛盾,形成合力;加强成效协同,要以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成效促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 标签: 依规治党 依法治国 协同 路径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患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112例眼外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6例,试验组患者采取心理评估及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心理承受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眼外伤患者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心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身心各方面的康复,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眼外伤 心理评估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评估3D骨科医患沟通系统在骨关节病科试运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4年6月-2014年11月骨关节病科收治的达到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仅单膝)共67例,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常规谈话组和3D软件谈话组,记录各个患者术前谈话用时、患者对于病情及手术的理解程度评分以及医患沟通满意程度评分。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常规谈话组和3D软件谈话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D软件谈话组和常规谈话组的谈话时间为3D软件谈话组(393.06±80.03)秒和常规谈话组(490.20±124.78)秒,两者相比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前谈话的理解程度评分为3D软件谈话组(8.16±0.81)和常规谈话组(8.14±0.76),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其术前谈话的满意度评分为3D软件谈话组(8.19±0.74)和常规谈话组(7.66±0.91),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使患者对术前谈话内容达到相同理解程度的情况下,借助3D交互式医患沟通系统进行谈话比常规模式用时更少,且患者最终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三维可视化 医患沟通 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