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保持教师职业发展关键因素是教师驱力,驱力不足则工作能力不足,发展乏力。缺乏驱力老师表现出正向感知低、行为进入僵化及教学行为偏离教育理念等。缺失驱力原因则主要有学习能力及职责影响、环境不适当、薪酬水平、学校配套设施以及社会对教师评价等等。因此,提高教师驱力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机制来激励教师,以提高教学素质和教育水平,提高教师内在动力。

  • 标签: 教师 内驱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综合国力提高,消化镜技术不断发展,超声镜(EUS)检查已成为目前国内胃肠、胆胰疾病可靠诊断手段。它可直接观察消化道管腔形态,又可对消化道管壁层次及附近脏器进行探查,且可判定有无邻近脏器侵润及淋巴结转移等,对普通镜不能确诊黏膜下疾病及消化道肿瘤分期,有其他检查不能替代独到之处,故在诊断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内镜 检查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结合CD10评价白光镜、染色镜、NBI镜筛查早期胃癌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入60例胃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黏蛋白、NBI-ME、术后病理共3种方法进行评估。结果黏蛋白诊断早期胃癌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94.12%(16/17)、95.0%(38/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0%(2/40)、6.3%(1/16);CD10诊断早期胃癌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51/56)、87.5%(14/16)、92.5%(37/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5%(3/40)、12.5%(2/1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三种镜检测方法前瞻性研究胃肿瘤性病变粘膜表面及微血管结构,以黏蛋白(MUC2、MUC5AC、MUC6)结合CD10阳性率为参考指标,可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效率。

  • 标签: 黏蛋白 CD10 白光内镜 染色内镜 NBI内镜 早期胃癌 阳性率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评估鼻镜下鼻翻性乳头状瘤(NIP)切除治疗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耳鼻喉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诊断为鼻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鼻镜手术组(镜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鼻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复发、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年,两组复发率比较无差异(x2=0.96,P〉0.05);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镜组,两组比较有差异(x2=4.16,P〈0.05);镜组患者手术满意度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差异(x2=5.02,P〈0.05)。结论:鼻镜下鼻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比传统开放手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不会增加复发率,是治疗NIP有效手段。

  • 标签: 鼻内镜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手术
  • 简介:慢性扩张性脑血肿(chronicexpandingintracerebralhematoma,CEICH)是由Hirsh等[1]于1981年首先报导,因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颅肿瘤卒中极为相似,易误诊,往往需手术后明确诊断.我科自1999年至2004年共诊治4例,现将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 标签: 脑内血肿 慢性
  • 作者: 张炯豪 尹华伟 邱彦群 王海鹏 沈云东 徐文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肢体功能重建中心,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上海 20004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与手外科,福州 350005,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肢体功能重建中心,上海 20004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上海 2000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44例桡骨远端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1例;年龄35~85岁[(62.5±12.9)岁]。骨折AO/OTA分型:B型7例,C型37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固定,22例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关节镜组),22例采用传统术中透视治疗(透视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关节镜组术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及骨折移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以及腕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5个月[(13.3±1.1)个月]。关节镜组手术时间为(104.0±40.5)min,长于透视组(71.3±32.1)min(P<0.05)。关节镜组术中诊断TFCC损伤14例(64%),关节镜直视下见骨折移位间隙为0.8(0.3,0.8)mm,台阶为1.0(0.3,1.5)mm,关节镜辅助复位后分别为0.3(0.0,0.5)mm、0.5(0.0,0.5)mm(P均<0.05)。术后12个月关节镜组PRWE评分为(9.8±4.9)分,低于透视组(13.4±5.8)分(P<0.05)。关节镜组DASH评分为(9.0±5.0)分,低于透视组(13.0±6.1)分(P<0.05)。关节镜组腕关节背伸和旋后分别为(73.8±8.9)°和(82.5±8.0)°,高于透视组(65.8±14.2)°和(76.3±10.4)°(P均<0.05)。两组术后未出现螺钉松动或断裂、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骨折可增加关节面复位准确性,改善术后腕关节功能,同时术中能明确诊断TFCC是否存在损伤。

  • 标签: 关节镜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术中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腔麻醉在髌骨骨折固定术中应用临床效果。方法以膝关节腔麻醉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28例。结果术中均无明显疼痛,麻醉效果满意。结论膝关节腔麻醉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行之有效麻醉方法。

  • 标签: 膝关节腔内麻醉 髌骨骨折 切开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营养制剂对颅脑损伤病人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64名颅脑损伤患者分为Gln强化组和常规EN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及支持后14天营养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Gln强化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常规EN组;预后好于常规EN组;感染并发症发生均少于常规EN组。结论谷氨酰胺强化型肠营养治疗可增强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治疗效果,减少与肠营养有关并发症及降低颅脑损伤病人感染率和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谷氨酰胺 颅脑损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镜注射针技术在消化镜诊疗操作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消化镜诊疗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技术,观察组对患者采取镜注射针,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止血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镜诊疗操作当中采取镜注射针,可以使发生并发症几率明显减少,使治疗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内镜注射针技术 消化内镜 诊疗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使用外剥扎括约肌松解术在治疗环形混合痔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环形混合痔患者70例,采取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外剥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外剥扎加括约肌松解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剥扎加括约肌松解术对环形混合痔有着显著治疗效果,同时还避免了术后肛门狭窄发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松解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纤维镜下补片堵术方法和术前后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10例患者经纤维镜下补片堵术治疗前后配合情况和护理方法观察与整理,形成护理常规和要点并加以完善。结果手术获得成功,通过护士精心护理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重视经纤维镜下补片堵术,通过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造瘘管护理、造瘘管周围皮肤护理,输注肠营养时护理以及出院前健康教育等各方面,是保证患者顺利恢复关键。

  • 标签: 经纤维内镜下补片内堵术 肠瘘 护理
  • 简介:目的血栓形成导致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graft,AVG)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治疗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人造血管动静脉瘘闭塞治疗患者共14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腔治疗患者共7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对比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primarypatency)。结果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腔治疗患者共78例,成功74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成功68例。切开取栓组和腔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和95%。腔治疗组手术时间(74.95±5.78)min短于切开取栓组(109.6±7.85)min(P=O.001,t=3.55)。腔治疗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切开取栓组。术后3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primarypatency)分别为85%±2%和84%±1%(P=O.290,t=O.580)。术后6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分别为75%±2%和73%±1%(P=O.370,t=O.340)。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瘘血栓腔治疗安全、微创、有效。

  • 标签: 人造血管内瘘 闭塞 血栓 超声 腔内治疗 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