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米尔顿姬蜂是一种入侵我国台湾地区的植食性蜂,能够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食用价值。目前在我国大陆没有分布,由于其个体微小,与近似种区别较小,通过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难以鉴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基因片段序列,探讨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并测定了米尔顿姬蜂线粒体16SrRNA和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各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利用DNAMAN的Maximum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米尔顿姬蜂与膜翅目其他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426bp,COⅠ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488bp。通过测序获得米尔顿姬蜂16SrR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16SrRNA和COⅠ基因的A+T含量均较高,存在较强的A+T偏向性。系统发育树显示,米尔顿姬蜂与蚜蜂科的Encarsiaberlesei亲缘关系最近,与姬蜂科的Chrysocharisnautius、C.eurynota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米尔顿姬蜂的分子鉴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米尔顿姬小蜂 16S RRNA基因 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鉴定
  • 简介:[背景]椰心叶甲啮蜂在防治椰心叶甲危害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其耐低温胁迫能力将决定该寄生蜂是否能在低温环境下建立种群并发挥控害效能.筛选椰心叶甲啮蜂低温胁迫下相关响应基因,可为揭示其耐寒性机理提供重要线索.[方法]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别以经0℃处理24h后的试虫与未经低温处理的试虫.DNA互为t.st.r与driver,正反向构建椰心叶甲啮蜂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鉴定阳性差异片段,并分别随机挑选正反向文库224和119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本试验所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为椰心叶甲啮蜂低温胁迫下特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分别得到了40和4个高质量ESTs,经PCR鉴定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于200~700bp之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新陈代谢、细胞结构、信号传导、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的生理过程,并筛选出5类与啮蜂耐寒性相关的基因,包括Hsp家族蛋白、海藻糖磷酸合酶、谷氨酰胺合成酶、ATP合成酶β亚基和NADH脱氢酶.[结论与意义]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椰心叶甲啮蜂抗寒性状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揭示啮蜂抗低温耐寒机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椰心叶甲啮小蜂 差异表达基因 抑制消减杂交
  • 简介:应用prima蛋白加农药马拉硫磷对橘实蝇进行防治,每8d点喷一次,共喷5次。试验结果表明:prima蛋白与马拉硫磷混合后点喷对橘实蝇的诱杀效果显著,保果率达到64.71%左右,卡方检验的结果为P=0.027〈0.05,表明点喷prima蛋白与马拉硫磷的混合溶液对柚子的保果效果显著。

  • 标签: prima蛋白 橘小实蝇 防治效果
  • 简介:【背景】近年来"Q"烟粉虱在我国快速扩张,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Q"烟粉虱已对多种农药产生高抗药性,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对其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在室内研究了近年引入我国的海氏桨角蚜蜂对不同龄期"Q"烟粉虱若虫的取食和寄生能力。【结果】各龄期的"Q"烟粉虱若虫均可被海氏桨角蚜蜂取食和寄生。在48h内,寄生蜂取食1、2、3、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10.7、6.4、6.7、5.0头,呈现随龄期增大取食数量下降的趋势;海氏桨角蚜蜂对不同龄期烟粉虱若虫的寄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更偏好寄生2、3龄若虫(25.4和27.5头),其次是1龄若虫(22.1头),而寄生4龄粉虱的数量最低(16.5头)。【结论与意义】寄主龄期对海氏桨角蚜蜂的取食和寄生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综合来看,该寄生蜂表现出对"Q"烟粉虱较好的生物防治潜能,是防治烟粉虱的理想寄生性天敌昆虫。

  • 标签: 烟粉虱 海氏桨角蚜小蜂 取食寄主行为 寄主选择 生物防治
  • 简介: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非细胞肺癌细胞株H1299的杀伤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H1299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1299细胞的细胞周期;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剪切的(cleaved)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cleavedcaspase-3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水平;用DCF-DA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用萤光素酶活性测定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雷公藤红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1299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阻滞在G2/M期。同时,雷公藤红素显著上调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提高细胞内的ROS水平,并且抑制NFκB的活性。结论:雷公藤红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129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具体机制与细胞内ROS的积累和NFκB的活性抑制有关。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肺癌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对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9例非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RAF211)、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1.940,P=0.026),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55.66%)显著高于对照组(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P=0.034);化疗后,两组CEA、CYFRA21-1、CA125及NSE水平均较化疗前较有显著下降,同时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Ⅲ期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CA125及NSE水平均显著低于Ⅳ期患者(P〈0.05);化疗后,Ⅲ期和Ⅳ期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CA125及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Ⅲ期水平显著低于Ⅳ期(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具有显著疗效,血清CEA、CYFRA21-1、CA125及NSE水平经化疗后显著降低,可作为分期和评价化疗疗效的可靠指标。

  • 标签: 培美曲塞 顺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 标志物
  • 简介:冈崎姬蜂是我国多种潜叶蝇的优势寄生蜂。鉴于蔬菜潜叶蝇尤其是入侵斑潜蝇在我国的肆意扩散和危害,本文总结了冈崎姬蜂的分类地位、分布和田间发生、寄主种类、取食和繁殖、性比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田间应用进展。冈崎姬蜂是一种抑性、卵育型的幼虫内寄生蜂,通过产卵寄生和取食2种方式致死寄主;雌蜂对寄主的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寄生蜂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和极强的控害潜力,尤其适用于控制入侵我国的相对耐高温的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未来将以更高效利用该寄生蜂为目标,主要集中于:(1)生物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性的全面深入研究;(2)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生理机制的研究;(3)因地制宜的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应用技术研究;(4)与其他潜叶蝇寄生蜂的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研究。

  • 标签: 冈崎姬小蜂 卵育型寄生蜂 寄主取食 控害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