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口腔医疗也在不断发展进步。通过口腔医疗的进步,能够使相关口腔疾病患者的疾病痛苦减轻,或能够使相关患者的口腔更为健全。例如,及钛合金等金属类物质的开发,其不仅能够与生物高效的相容,也具有一定耐腐蚀性。将及钛合金类物质,应用到口腔医学中,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口腔医学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相关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及钛合金在口腔科应用的研究方向进行说明,以促进口腔医学的进步。

  • 标签: 钛及钛合金 口腔科 研究方向
  • 简介:目的评价镍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CAC)在胃肠吻合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CAC或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行胃肠吻合的4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吻合器的不同分为CAC组(227例)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186例)。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吻合时间、术中吻合口出血情况、术后与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切口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CAC的排出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CAC组胃肠吻合时间为(8.3±2.5)min,短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的(18.7±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P〈0.05)。CAC组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1.32,3.11,P〉0.05)。CAC组患者均无术中吻合口出血,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中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为3.23%(6/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P〈0.05)。CAC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0.88%(2/227),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的1.08%(2/1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CAC组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炎发生率分别为0(0/227)、11.01%(25/227)和2.15%(4/186)、21.50%(40/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8.49,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CAC组患者的吻合夹均于术后12—26d排出体外。结论应用CAC完成胃肠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胃肠疾病 胃肠吻合 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 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
  • 简介:固定钉最初是用于开颅手术颅骨骨瓣的复位固定,极少用于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整复固定。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固定钉修复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18例,手术后外形美观,内固定稳定,无不良反应,疗效良好。

  • 标签: 颅骨凹陷性骨折 颅骨骨瓣 固定钉 骨折整复 复位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可塑形三维网修复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所致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43例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患者,以可塑形三维网修补颅骨缺损。结果43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头颅外观及CT复查均见塑形良好。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恢复良好,无后期感染发生。结论可塑形三维网用于修补颅骨缺损,塑形简便,效果良好。

  • 标签: 颅骨缺损 可塑形三维钛网 颅骨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桡骨颈骨折受伤的机制,评价儿童桡骨颈骨折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8例儿童桡骨颈骨折采用微型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0~15岁,平均12.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伴有肱骨远端骨折3例,合并有肋骨骨折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X线愈合时间6~9周,平均7.6周;无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病例,无骨骺损伤,1例出现钢板阻挡旋后障碍。按照肘关节功能HHS评分标准,旋前均大于90°,旋后均大于60°,均无桡神经损伤情况,评定结果为优。结论对于儿童桡骨颈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微型板内固定治疗不仅增强骨折稳定性,而且可早期关节功能练习,预防功能障碍。

  • 标签: 桡骨颈骨折 微型钛板 儿童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例双侧颅骨缺损网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双侧颅骨缺损网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标签: 双侧颅骨缺损 修补术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比较3种机用镍根管预备器械ProTaper、Mtwo、K3的根管预备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新鲜拔除的54颗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根据其根管弯曲度分成A组(弯曲度≥20°)和B组(弯曲度〈20°),每组再随机分成3个亚组(P组、M组、K组),分别采用镍锉ProTaper、Mtwo和K3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前后,分别拍摄数字x线片,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生成预备前根管几何中心线并投影至预备后根管,测定根管偏移量及根管弯曲度的变化并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中的21例样本根管预备后碎屑和玷污层的分布及评分。结果根管弯曲度≥20。时,根管弯曲起始处的根管偏移量及根管弯曲度减小量ProTaper组和Mtwo组均显著小于K3组(P〈0.05);根管弯曲度〈20°时,ProTaper、Mtwo、K3组间根管偏移量及根管弯曲度减小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P组、M组、K组3者根管冠1/3处碎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根中1/3及根尖1/3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K组与P组、M组有显著差别(P〈0.05),3组各部分玷污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Taper、Mtwo、K3预备上颌磨牙轻度弯曲根管均具有良好的成形能力,Mtwo预备磨牙中、重度弯曲根管能更好维持原始根管走向;配合NaOCl和EDTA冲洗条件下,ProTaper和Mtwo对根管中下段的清理效果优于K3。

  • 标签: 机用镍钛锉 根管成形 根管清理 扫描电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网颅骨成形术的远近期效果。方法对本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11年11月间施行的100例网颅骨成形术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网颅骨成形术塑形满意,术后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局灶性皮肤缺血1例。全部100例颅骨成形术后随访超过1年以上,无感染、修补物外露、修补物松动等远近期并发症。结论覆盖式网颅骨成形术效果满意、安全、并发症少。

  • 标签: 颅骨成形术 钛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加压螺钉、针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积累相关手术临床经验,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性选择结合医生与患者及家属商量的方式选择40位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通过2008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时间段内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疗效、日常活动改善以及手术各指标。结果全部40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治愈39人,治愈率为97.5%,各项手术指标优良,日常活动改善良好。结论经微创加压螺钉、针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治愈率高、手术指标、日常活动改善优良,值得各方医疗组织继续深入研究。

  • 标签: 微创加压螺钉 钛针 粉碎性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微型板内固定治疗 Lisfranc 关节脱位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36 例 Lisfranc 损伤患者实施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6 例患者术后全部随访 3-32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 中足评分标准: 50分以下 2例, 50-74分 3例, 75-89分 15例, 90-100分 16例。结论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行切开复位微型板固定是此类损伤理想的治疗选择。

  • 标签: Lisfranc 损伤 切开复位 微型钛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中选择64例进行分组护理,所有患者均采取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则加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2.2±9.1)min,并发症发生几率为3.1%,生活质量评分为(87.6±4.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加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

  • 标签: 钛板内固定术 颌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骨解剖型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把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7例锁骨中段骨折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6~12个月回访及回顾性研究。结果47例患者均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患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使用解剖型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有稳定的内固定效果,骨折愈合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解剖型钛板 锁骨中段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足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收治的足部骨折患者34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钢丝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型板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失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2%,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4.71%,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较短,愈合所用时间相比参照组较少,实验组失血量也少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治疗足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板内固定方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骨折片移位情况,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感染,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内固定 治疗效果 足部骨折 微型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足部骨折患者通过微型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手足外科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足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微型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四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痊愈情况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96.87%(31例),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1.88%(23例),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3.12%(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25.00%(8例),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痊愈时间为(98.58±6.52)天,手术时间为(75.28±5.89)分钟,术中失血量为(413.12±54.24)毫升;对照组患者的骨折痊愈时间为(89.88±2.43)天,手术时间为(24.68±7.19)分钟,术中失血量为(119.82±17.84)毫升。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的骨折痊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都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足部骨折患者如果接受常规内固定治疗,将极易出现骨折片移位的问题,而通过微型板内固定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并且,在临床上对足部骨折者采用微型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足部骨折 型钛板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钠在预测心绞痛再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66名心绞痛患者,对这些患者的成功治疗所应用的脑钠浓度进行了解,通过随访查看患者心绞痛是否再发。结果有6名患者心绞痛再发,而没有再复发的患者中,其脑钠与入选时相比,明显很低,而心绞痛再发患者却正好相反。再发患者的心绞痛由血管病变与高血压而引起所占比重比较高。脑钠对心绞痛再发进行预测,截断值为64pg/ml,POC曲线的敏感性为72.6%,特异性为97%。结论脑钠在预测心绞痛再发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突出,医学工作者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其能够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 标签: 脑钠钛 心绞痛再发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