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方法。方法:对院内尿常规检验患者1000例进行调查,分析异常结果的原因,并总结质量措施。结果:实验室因素以亚硝酸盐为主(0.80%),其次为葡萄糖(0.50%)与隐血(0.50%)及蛋白质(0.30%),共计22例,异常率2.20%。临床因素主要为用药影响(1.00%),其次为收集方式(0.60%)、标本送检延时(0.40%)、标本与申请单误差(0.40%)。结论:尿常规检验质量可受到实验室与临床相关因素影响,加强检验前质量有助于确保检验结果精准度。

  • 标签: 尿液 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当下质量的现状展开了综述,主要分析了中药质量标准以及当下存在的问题,理清了基本思路与方法,并对其挑战与发展做出了总结,以期为建立符合中医用药特色规律的中药系列质量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质量控制 现状与发展 技术方法
  • 简介:摘要:开展临床检验质量可以保证临床经验整体结果的准确性,加强质量措施,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完善实验室质量措施,促进医疗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在临床检验过程中,由于检测环境恶劣、技术装配人员不规范,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检验结果往往会被扭曲,进而影响临床检验结果,最终导致监测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不佳。为此,应该加强临床检测工作的质量

  • 标签: 临床 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SPECT/CT的性能和功能的稳定,可以确保图像质量的水平提升,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更加具有保障,检测影响质量的各项指标,对设备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维护设备的稳定运行,保证设备的功能更加有效,促进成像质量处于良好状态,以便于更好的实现设备的临床价值,为疾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SPECT/CT 质量约束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健康体检管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控制能够增强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它也是构建健康管理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健康体检管理工作的质量涉及到多个维度多方面的因素。各个体检管理服务机构由于采用不同的检测设备,其对应的技术水平也是不同的,并且面向的服务对象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机构应当采用不同的质量标准和水平要求。通过规范的质量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保证在服务安全的情况下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将这种方法进行有效的推广,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健康体检管理服务机构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通过优质的健康体检服务,唤醒每一个群众的健康意识,维护大家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健康管理 质量控制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病历是患者在医疗机构实施救治的重要依据,自患者入院之日起,病历便伴随其左右,从病情诊断、检查救治至患者出院前的各项活动,均由主治医师将其记录再案。随着我国医疗工作的逐步进展,广大医疗机构也在不断的加强对病历档案的质量,通过电子病历档案的撰写到病历档案的管理,均引起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关注,而广大医疗行业工作者也均将病历档案的管理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本文基于病历档案管理的视角,针对如何加强病历档案质量管理展开全方位的探究。

  • 标签: 病历档案 质量控制 管理
  • 简介:摘要:保健酒属于一种传统的酒饮料,现阶段国家与行业还没有制定规范的标准,所以当前的保健酒产品主要就是按照保健食品的食品安全控制要求进行生产,但是因为保健酒中运用的材料以及工艺和设备都不同,所以在生产链之中也可能会出现食品安全及质量风险问题。所以,本文针对保健酒食品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并针对保健酒安全与质量策略展开分析。

  • 标签: 保健酒 安全 质量控制 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保健酒属于一种传统的酒饮料,现阶段国家与行业还没有制定规范的标准,所以当前的保健酒产品主要就是按照保健食品的食品安全控制要求进行生产,但是因为保健酒中运用的材料以及工艺和设备都不同,所以在生产链之中也可能会出现食品安全及质量风险问题。所以,本文针对保健酒食品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并针对保健酒安全与质量策略展开分析。

  • 标签: 保健酒 安全 质量控制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实践研究全员参与全程护理质量的有效策略。方法:节选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时间段,全体护理人员均参与科内一级质控,2至3人组成1个质控小组,每个质控小组负责相应的质控任务,每周对自身责任的质控任务展开自查自纠,每月根据科室护士长与护理部质检结果进行讨论并且制定针对性的整改策略,再进入下一轮自查自纠。结果:对比分析得知,实施全员参与全程护理质量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未实施全员参与全程护理质量前。结论:全员参与全程护理质量,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发挥显著效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逐级控制的效能与价值,是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全员参与 全程护理 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提高医学临床检验质量的方法和控制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临床检验质量分析,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检验方法,而实验组给予了一系列提高医学临床检验质量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检验准确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57%)、检验准确率(98.57%)和满意度(100.0%)均高于对照组(88.57%)、(88.57%)、(85.71%),两组患者间的研究所得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医学 检验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质量逐渐应用到临床应用中。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功底,选择比较适合的培养方法,这样才能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本文主要对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因素及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临床 微生物 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该论文旨在研究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通过对现有的质量方法和标准进行综述和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完善的质量方案。该方案包括样品采集、实验操作、质量指标评估等环节,并结合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实验结果表明,该质量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持。本研究为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卫生微生物 检验质量 质量控制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如果医学检测质量不合格,势必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医院的治疗和诊断水平,甚至可能引发医疗事故,产生医患纠纷。因此,医院检验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检验质量,及时为临床使用提供可靠、准确的检验报告,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本文探讨了医学检验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质量的对策,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医学实验室 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临床诊疗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检测技术有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医院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临床检验是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检验质量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不断加强质量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检验医学质量体系建设与优化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医院检验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 标签: 检验医学 质量控制 建设体系
  • 简介:摘要: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意义在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质量的相关要求和措施,可以减少误差和疏漏,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从而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声誉,增强患者对实验室的信任度。因此,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对于保障患者健康、提升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措施的实际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进行数量、性别以及年龄的统计,并归纳出480例患者进行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次数,以及发生检验失误的例数,并分析失误的原因和阶段分布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的480例患者共进行临床检验845次,其中共有199例患者出现了检验失误,占比23.56%。199例患者发生检验失误的阶段分别为检验准备阶段、样本采集阶段、样本处理阶段以及检验设备阶段,其中检验准备阶段中由于患者行为不当导致检验失误的例数为127例,占比63.56%,由于药物影响作用导致检验失误的例数为7例,占比3.51%。可见临床检验的质量与检验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结论:影响我国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因素相对较多,以临床医学检验阶段为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措施中,应加强对临床医学各检验阶段的控制,从而提高我院临床医学检验的总体水平。

  • 标签: 临床医学 检验质量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全面提升我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的工作水平,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消毒用品,有效防范院内感染。方法: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本院消毒供应室200件器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为研讨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件器械。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讨组应用全过程质控与消毒灭菌的供应室。对比两组消毒剂、灭菌液的不合格率及消毒剂的使用差错率。结果:研讨组与对照组相比,使用消毒灭菌的研讨组消毒剂的不合格率和灭菌不合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通过对供应室实施消毒灭菌管理,使供应室的灭菌不合格率显著下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病菌滋生。

  • 标签: 供应室 消毒灭菌 质量控制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