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近代史,可说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这一时期发生的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使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遭受严重破坏,数千万人丧生。而从清末到抗战时期,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移民大潮——“闯关东”,则拯救了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淮北、内蒙中部广大北方地区千百万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人民生命。

  • 标签: “闯关东” 吴大澂 古塔 中国社会发展 中国人民 中国近代史
  • 简介:中国东北史学家金毓黻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一书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建国前后不同时期出版了很多版本。偶然机遇发现金毓黻先生亲笔跋记,深感先生的治学严谨和《中国史学史》出版的艰辛历程。

  • 标签: 金毓黻 中国史学史 静晤室日记 跋记
  • 简介:在学术研究中,尤其是在人类学研究中,作为专业知识生产者的研究者与所研究群体的关系在民族志表述危机的反思之后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而在地文化精英在知识生产中的地位与学术角色也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于与一位塔吉克族文化学者交往的追忆,讨论了人类学知识的生产过程,说明本土知识分子在关于一个族群或者地方的人类学知识生产中的价值和作用,探讨了双方如何在互动中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人类学和民族文化知识的扩展和变化等相关问题。

  • 标签: 马达力汗 本土知识分子 人类学知识生产
  • 简介:藉由老挝古城琅勃拉邦的保护,反思我国既有的古城保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并认知古城的价值,认知古城保护的核心即应是对古城文化的保护,而要达到对古城文化的保护,必须留住古城,留住当地人,留住人的精神。只有文化得到保护与延续,古城才是有灵魂的,也才是对古城的真正的保护!即应做到“存城”、“存人”、“存神”。

  • 标签: 存城 存人 存神 古城文化 琅勃拉邦
  • 简介:《国殇》对"殉国将士"予以"褒扬"的做法,与战国楚简关于"兵死"的祷祠实践相抵牾,基于此,以为《国殇》即"兵死"之"祭祷辞"的说法,恐难成立。在对包山简"东陵连嚣"称"殇"或有两种可能之推断的前提下,《国殇》以"兵死"为"殇"意味着"兵死"的"宗教身份"将由"非正常死亡"的"外鬼"而归入祖先类人鬼之列,使得"兵死"摆脱了作为"外鬼"的"强死"身份和地位以及"解"的遭遇。故《国殇》以"兵死"为"殇"并列入《九歌》诸神之中,实际上已经为那些战死沙场的"孤魂野鬼"争得了"名分"。《国殇》题旨或与战国楚简"族殇"祷祠仪式中娱乐降神活动的"祝号"存在关联,而《国殇》性质的考察,或可与楚人"族殇"祷祠仪式中的"祝号辞"相联系,但将《国殇》与"祝号辞"对号入座式的比附或等同,则存在困难。

  • 标签: 《九歌·国殇》 战国楚简 族殇 兵死 祝号辞
  • 简介:学校规定.40周岁以下教师每月必须完成一篇文章,论文、案例、反思、随笔、心得都可以。每逢交文之时,教师抱怨不绝,叫苦连天,在学校的群发短信、个别通知的“软磨硬泡”下,只能交上一篇应付了事。学校要求教师撰写月文的初衷是要教师勤学习,多观察,善思考,常动笔,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教师写作的困境?

  • 标签: 教师 写作 “水” 专业发展 学校 文章
  • 简介:许多一线教师都曾进行过“新课程”理论培训,都接触了新的教学理论知识。然而教学中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从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环节来看,依然没有多少变化。培训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把课文目标完全列出,

  • 标签: 课堂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 问卷 理论培训 一线教师 教学理论
  • 简介:在过去的一年中,由前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郎西丝·伍德博士(汉名吴芳思)所撰著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中文版的出版发行在国内学界引起一定的兴趣与关注。这本1995年问世以来已引发不少争论的书以其大胆的猜测与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的传统印象发起挑战,此番经妙笔生花的洪允息先生介绍而登陆中国史界。其对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而持的否定态度及其为此所做的多方面考证也同她论战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均给人一种清新的印象。对于这新一轮“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质疑,以著名元史专家杨志玖先生为代表的国内学者给予坚决的反驳,并几番撰文就伍德博士一书谈了自己的意见,对其中的论证表示不能同意,从而形成了一场针锋

  • 标签: 马可·波罗 杨志玖 马可·波罗游记 《寰宇记》 中西文化交流 新一轮
  • 简介:末代皇帝溥仪,是举世瞩目的传奇历史人物。近年,事涉"末代皇帝"生前身后的纠葛不断,一桩由撰写末代皇帝引发的名誉权官司,再次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早在2007年6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作出二审终审判决:贾英华被侵犯名誉权案成立,贾获赔十万元。按照人民法院判决,败诉者还应在《人民

  • 标签: 名誉权 溥仪 三十年 中级人民法院 皇帝 著作权
  • 简介:洪武五年“岭北之役”中,冯胜彻底放弃了包括宁夏在内的甘肃行省广大地域,其原因是“惧回鹘之兵”,即惧怕当时势力正盛的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但北元和东察合台汗国皆受困于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未趁机进取甘肃,而以甘肃为战略版图中的“边缘地带”。这就给明朝重新收复甘肃提供了时间与机会。但明朝在甘肃的经略也止于沙州与哈密,原因是明朝作为建立在东南部的政权,同样将甘肃地区作为“边缘地带”,满足于收复元朝旧疆。冯胜放弃甘肃的主观原因是他对甘肃中唐以来“北方民族化”的社会文化面貌觉得隔膜。明初西北疆界格局与洪武初年明朝、北元、东察合台汗国三方政权在甘肃地区形成的地缘政治格局密切相关。

  • 标签: 洪武初年 甘肃 地缘政治 冯胜 《纪事录》
  • 简介:本刊讯今年的5月18日是第36个“国际博物馆日”,为了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关注和参与,中国客家博物馆在这一天特别筹划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活动内容既有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喜爱的“专家免费鉴宝活动”,也有普及《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文物、博物馆知识和客家文化知识的“有奖知识问答活动”。

  • 标签: 国际博物馆日 收藏爱好者 客家 中国 《文物保护法》 动作
  • 简介: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环节。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基本陈列是体现本馆性质和任务的永久性陈列,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临时展览则是形式多样,能经常更换的专题性展览,它是对基本陈列的补充,是活跃博物馆对件宣传教育的有效方法,因此,博物馆必须有与本馆性质、任务相适应的、内容比较固定、常年对外开放的基本陈列,但是在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举办临时展览在当前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工作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浅谈以下个人论点。

  • 标签: 博物馆工作 临时展览 中小型 陈列展览 工作质量 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