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杨翼骧先生是史学界老前辈,一生治学严谨,著述审慎,为青年史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所著《中国资料编年》(下简称《编年》)三册,将我国先秦至明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史学方面的人、事、书一一加以记载和摘编,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是在“披沙拣

  • 标签: 中国史学史 史学工作者 史学界 史学发展 编年 治学严谨
  • 简介:《增订中国资料编年》四卷本出版后,虽得学界诸多好评,但仍然留下一些尚须梳理的问题。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本人有五点新的认识:《宋书》、《魏书》皆属于官修史;《资治通鉴纲目》的编纂中,赵师渊的贡献其实不大;明代《咸宾录》一书之刘一焜《序》内的星岁纪年,是依据汉代刘歆的《三统历》,这通过民间学者刘坦的著述可以破解;而清入关前纂修的太祖实录,书名有过几次变化;康熙年间之戴名世文字狱,促使王鸿绪匆忙地进呈《明史列传稿》。这些关于中国方面的认识,值得关注。

  • 标签: 官修史 《资治通鉴纲目》 刘坦 戴名世
  • 简介:中国上关于史学的观念有长久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史观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在这个观念的基础上,史学界提出了研究和撰写中国的目标。自30年代至今,中国研究经历了草创时期、活跃时期和建设时期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学术影响。世纪之交,中国研究面临着走向新的理论高度的发展前景

  • 标签: 20世纪 中国史学史 发展道路
  • 简介:<正>中国资料编年(第一册)杨翼骧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5月第一版2.25元中国专著,目前已出版了多种,但为研究工作者提供的资料,还不曾多见。解放初,出版过《史记书录》一类的书,是就一部史学名著裒集资料,只能作专题研究参考,未能在整个史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系统地把先秦以来的史学事迹按年编录,为研究工作者提供的资料书,杨翼骧先生编的这部《中国资料编年》还属于首创。俗语说:万事起头难。对于这种首创性的具有为后人修桥铺路性质的书,作为同行,应当表示热烈欢迎。阅读以后,觉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应予肯定:第一,按年编录史学事迹,做到了巨细毕收。本书既录有历史上史学名家名著的事迹,

  • 标签: 中国史学史 资料 编年 史学史研究 研究工作 首创性
  • 简介:<正>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第一册,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白寿彝先生长期以来从事中国的教学与研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中国研究相结合的中国的力作。全书共七册,计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前期、近代后期,论述了上迄传说时代,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三十余年的中国发展的历史。新出版的第一册,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份,叙篇。第二部分,先秦时期的史学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白寿彝 先秦时期 史学史研究 传说时代 中国史学史
  • 简介:<正>我很高兴能参加史学术座谈会。因为这与我的工作有密切关系。这样的会在国内还是头一次,到会的同志很多,群贤毕至,少长成集,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这次来得很匆促,没有时间很好地准备。我想谈谈中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史学,严格地说应从《春秋》算起,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

  • 标签: 学术座谈会 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史学史研究 回顾与展望 司马迁 章学诚
  • 简介:<正>中国有长期历史。关于中国的论述也有长期历史。《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世,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吕

  • 标签: 孔子 左丘明 史记 史学家 成王 中国史学史
  • 简介: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曾对中国大加称赞,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①'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②但西方人在称赞中国历史典籍丰富的同时,一般对中国史学思想评价较低,认为'中国人的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理论探讨',史学思想贫乏等。时下不少国内学者也有类似的言论。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西方及国内学界对已有的史学思想研究成果注意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过去我们对史学

  • 标签: 史学思想 中国史学 祺先 继续不断 思想史研究 历史哲学
  • 简介:中国会副会长郑师渠教授受李文海会长的委托,宣读中国会的贺信。

  • 标签: 中国史学会 贺信 副会长
  • 简介:一在韩国对于中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近代以前的中国在体裁和体例两方面对所有东亚的历史学均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近代以后,面对西方史学的挑战,尽管因不相适应的部分对中国的传统性有所破坏,但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中国有其独自追求的价值观的内在发展线索。因而在韩国对于中国的研究除了发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的任务外,对如何在东亚历史学中确立韩国史的性格和位置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国史学史研究 韩国 述评 西方史学 中国文化 历史学
  • 简介:中国早期史学传统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务求真实记录,而且运用褒扬和贬抑等书法义例评判历史,其依据则是“中道”观念。“中道”观念是上古圣王为政理民的智慧结晶,其传承与发展与中国早期史学传统的品格关联密切,影响后世很大。

  • 标签: 史学传统 中道 政治文化
  • 简介:中国与近代报刊在学术史上有着很深的渊源。19世纪初报刊传入中国,无论是学还是术都未臻成熟,必然要向中国传统学术吸取养分,且近代报人多有史学学术背景,由此形成近代报刊"史家办报"的特点。本文拟从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史论及良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对近代报刊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史学 近代报刊
  • 简介:摘 要:从很早以前到今日我们人类所经历的一切都可以被称之为历史,并且在这其中发生了很多事情,然后被记录下来就称为史学史学是体现一个民族文明和整体素质的关键,中国的历史从以往到现在一直被记录着,但是在当今史学由以往的传统逐渐走向了科学。本文着重讲述中国由以往的传统逐渐的走向科学的过程,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解析。

  • 标签: 历史学 传统史学 历史科学 科学走向
  • 简介:【摘要】对于历史学来说,史学研究是带有总结性质的工作。目前史学的教学和研究队伍还是比较大的,各个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都开史学这门课,史学的教学研究人员应该比一些断代、专史的人员还要多。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13
  • 简介:顾颉刚的《当代中国》,许多对顾颉刚没有研究的人,现代中日学者对中国乃至东方史学传统的重视和研究

  • 标签: 中国史学 刚中国 顾颉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16
  • 简介:顾颉刚的《当代中国》,许多对顾颉刚没有研究的人,现代中日学者对中国乃至东方史学传统的重视和研究

  • 标签: 中国史学 刚中国 顾颉刚
  • 简介:近代'新史学'以来,中国的叙事性传统趋于萎缩,从而弱化了历史文化的传播功能,因此,史学振兴的途径在于复兴传统的历史叙事,充分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大众文化消费产品的生产,同时应该建立旨在史学社会化的'应用史学'学科,并从学术机制上予以积极扶持.

  • 标签: 历史叙事 媒介 历史消费 大众传播
  • 简介: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成为20世纪中国的主潮,这既是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也与毛泽东的决策指导有着密切关联.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体制的建树主要体现在研究宗旨的确立、研究方法的探寻和史学的研究规划中.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史学 延安时期 史学研究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