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国民党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下,以《电影月刊》为代表的一些亲国民政府的电影文人曾发起了一场关于建设民族主义电影理论的探讨。该理论延续了国民党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思想精神,一方面将理论重心置于对低俗投机的商业娱乐电影的批评上,另一方面由于仰赖对“他者/西方”电影的镜式想鑽来建构本土电影的民族性,忽视了本土的文艺形式与美学传统,使该理论丧失了广泛接受的现实土壤。其鼓吹大而化之的民族主义认同来掩饰激烈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政治倾向也受到了左翼电彫理论工作者的激烈批评

  • 标签: 中国早期电影 民族主义 民族性《电影月刊》
  • 简介: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涉足美术批评领域,虽被视为旁门左道,但开辟了精神分析学的美术批评,扩大了美术史和批评的视野。本文以弗洛伊德的收藏古物嗜好为考察点,探讨其对古代神话的重新解读和特殊发现,如何赋予其新的意义和持久生命力,以及他的犹太出身和传统感情暗示,如何影响他在神话、艺术和文学领域,选择自己的祖先,以寻找解释精神生命的谜语的线索:他的贡献是探索被现代研究者所忽略的软事实,而非现代研究者关注的实验数据等硬事实。

  • 标签: 古物收藏 美术考古 犹太人 精神生命
  • 简介: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开始观看日本电影,而中国电影人系统地了解日本电影人的知识,是从三本书开始的。那就是《小津安二郎的世界》、《大岛渚的世界》和《日本电影的巨匠们》。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它们的作者,作为一位电影批评家的佐藤忠男先生;而日本新浪潮电影中,时任《电影评论》杂志的编辑、27岁的佐藤忠男在其中起到了提供理论阵地的作用。那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作为一位电影运动家的佐藤忠男先生。

  • 标签: 电影批评 日本电影 佐藤 理论家 社会观
  • 简介:本文是对2004年度中国大陆地区音乐批评基础理论研究、批评实践情况的总体梳理、论述.2004年度的中国(大陆地区)的音乐批评,可以"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百家争鸣""百川汇海"来归纳.全文分为总体情况的鸟瞰、批评事件的回顾、关键词语的梳理、结论四个组成部分.本年度表现在音乐审美评价上的特点--各美其美;表现在音乐类别品藻上的特点--各行其是;表现在批评行业交流上的特点--互不往来;表现在批评呈示方式上的特点--千姿百态;表现在批评人物形态上的特点--鱼龙混杂;表现在基础学科建设上的特点--春潮涌动;表现在批评生存空间上的特点--春回大地;……

  • 标签: 2004年 中国大陆 音乐批评 基础理论 批评实践 论争
  • 简介:由科技理性构建的现代世界充满复制的符码和信息,千变万化正让位于千篇一律,艺术的独一无二性和身份性也受到冲击。在物质发达的世界里,人类的精神没有日益强大,而是愈见萎缩,从大屠杀到艾滋病,从悲惨的自杀到沉浸消费主义等等,成为人类精神疯狂与赢弱的显著体现。这个只有广度没有深度,只有宽度没有高度的世界,就是一个精神贫困的世界。在这个飘渺无依的世界里,艺术的命运如何,人类的精神家园谁来守护?

  • 标签: 精神家园 艺术 当代文艺 精神性 批评家 中国
  • 简介:在新的局势之下,一直以来只注重实技基础训练的绘画专业,增加对美术批评的教育可谓迫在眉睫。本文先从艺术与哲学的亲缘关系看美术批评教育对艺术创作者的重要性,接着以比较中韩两国高校绘画学科美术批评教育的现状为出发点,审视美术批评教育缺失引发的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 标签: 美术教育 批评能力 中韩 绘画专业教育
  • 简介:如果将艺术视作链条式环环相扣的系统,那么批评行为无疑是处于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之间的中间介质,而且是促使两者循环互动的必要步骤,虽看似声名不显,却实在是不可或缺的一元。对于艺术批评的概念与职能,有学者指出,“艺术批评就是关于艺术作品的话语,介于艺术理论与艺术作品之间。批判和评价只是艺术批评的部分,除此之外,它还包括描述、分析和解释等成分。

  • 标签: 艺术批评 高峰论坛 多重视角 当代性 命题 艺术作品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初,钱钟书曾对胡适和周作人这两位倡导新文学的权威人物有所批评,并对文言与白话的关系发表过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他点名或不点名地批评胡适《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的作史方法和在文学革新上的某些理论、做法及学术的纰漏;批评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以“言志派”和“载道派”两种文学潮流的起伏消长来论证“五四”新文学的源头是明末的“公安派”的观点,属于对中国传统的文学术语的含义分辨不清并和西方文艺理论概念强行比附。在文言与白话的问题上提出“文言白话,骖骡比美,正未容轩轾”,“二者未必无由分而合之一境”。

  • 标签: 周作人 钱钟书 白话 文言 批评 胡适
  • 简介:《黄金时代》是电影作者——许鞍华第三部以民国为背景的作品。作家、民国、电影这三个因素在许鞍华身上发生了浓烈的艺术反应。张爱玲笔下的“双城”对许鞍华造成了极大地影响,为她的民国梦铸造了根基。之前两部民国电影《倾城之恋》、《半生缘》皆改编自张爱玲的作品。在《许鞍华说许鞍华》中,她慢慢道出与张爱玲的际遇,描画出民国影像何以完形。

  • 标签: 许鞍华 张爱玲 文学 小说 批评 政局
  • 简介:文学批评的话语伦理,包括客观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公共性原则。中国现代新文学对通俗文学的批判,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对通俗文学的批判有失偏颇。其中的原因在于新文学建设者急于建构出全新的话语系统,并肩负起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在中国近代以来趋新思潮中获取了过多的话语权力。因此,现代批评的任务,在于重建文学批评的话语伦理。

  • 标签: 通俗文学 文学批评 话语伦理
  • 简介:电视连续剧《解放》以恢弘篇幅全景式展现三年人民解放战争始末.以深广的历史视野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宏大叙事与细节描写的和谐统一;在创作观念上摈弃简单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塑造历史人物;采用“清明上河图”式的散点透视结构国共双方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战线的较量。由此,《解放》以较高的思想艺术水准,实现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电视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突破。

  • 标签: 《解放》史诗风格 历史视野 人物塑造
  • 简介:2005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由深圳美术馆、澳门塔石艺文馆共同主办,《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协办的“中青年批评家论坛暨第二届深圳美术馆论坛”先后在深圳、澳门两地召开。2003年举办的“首届深圳美术馆论坛”主题为“共生与互动”,对中国当代艺术与批评二十年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检讨。本届学术主持孙振华和鲁虹把此次论坛的主题定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深圳美术馆 社会学转向 批评家 第二届 中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