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服务理念对生存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共纳入5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均在2021年01月-2023年05月入我院治疗。依照双色球法均匀分组,28例/组。基础组:执行基础护理服务理念,研究组:执行延续性护理服务理念。比较各组的生存质量水平、肢体功能评分、患者依从率。结果:相较于基础组而言,护理后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水平、肢体功能评分及患者依从率均更高(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执行延续性护理服务理念的效果较确切,能够维持患者良好生存质量,提高患者依从率,加快肢体功能恢复,建议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患者 延续性护理服务理念 生存质量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目标管理法在提升医院中药房质量管理水平的效果。方法 我院中药房于2023年1月起开始实施目标管理法,回顾性分析实施目标管理法前(2022年1-12月)和实施后(2023年1-12月)中药房的质量管理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13名中药房工作人员无变动。比较实施前后药房中药师的工作效率、患者取药等待时间和患者对中药房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的单方调剂时间、取药等候时间均显著短于实施前(P均<0.05);中药房的药物调剂量及患者对中药房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均<0.05)。结论 将目标管理法应用于中药房的管理中,可明显提高中药房中药师的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中药房服务满意度。

  • 标签: 中药房 目标管理法 工作效率 取药等候时间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究实施舒适性护理为初产妇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皮肤护理认知水平带来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6年2月到2017年5月接收的初产妇进行挑选,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初产妇200例,然后进行随机分配,将她们分为例数相同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产妇护理期间给与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进行舒适性护理干预,然后护理人员对两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和新生儿皮肤护理认知水平进行调查记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具备更完善的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能。调查记录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还有产妇3天的母乳分泌量,得出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初产妇相比对照组产妇,也更加懂得如何进行新生儿皮肤护理。结论在分娩初产妇护理期间进行舒适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产妇母乳喂养和新生儿皮肤护理的相关知识,促进产妇的母乳分泌,降低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几率。

  • 标签: 舒适性护理 初产妇 母乳喂养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效果及对白三烯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前来我院就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为对象开展本次研究,为患者做随机分组处理,分别归入试验组、对比组,每组50例,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对症给予治疗,额外给予试验组患者孟鲁斯特治疗,记录两组症状改善、咳嗽消退、体温正常以及住院时间所用的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三烯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并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肺外症状改善、咳嗽消退、体温正常以及住院时间所用的时间均低于对比组;经本组治疗,两组白三烯水平均有改善,组间对比而言,试验组更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8.00%,而对比组不良反应率为16.00%,试验组不良反应率更低;而就复发率而言,试验组为4.00%,对比组为16.00%,试验组复发率亦低于对比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4.00%,相比于对比组的76.00%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应用孟鲁斯特治疗,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较优,住院时间更短,白三烯水平改善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整体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孟鲁司特 临床效果 白三烯水平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的比例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离荷瘤小鼠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小鼠不同时间外周血MDSC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以同期正常小鼠作对照。结果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外周血MDSC的比例分别为(3.5±2.2)%、(9.4±2.6)%、(16.4±5.6)%、(25.3±11.3)%,除模型组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4.9±1.4)、(14.1±6.0)、(24.0±3.3)、(9.2±1.2)ng/ml。除模型组2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DSC的比例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5)。结论随着肿瘤的进展,外周血MDSC的比例明显升高,且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与肿瘤的生长进展密切相关,MDSC通过分泌TGF—β1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 标签: 肝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B 髓系抑制性细胞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CSF)中的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测定4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CSF中IL—8水平,并与44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对照。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急性期CSF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恢复期患儿CSF中IL—8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8作为一种免疫因子参与了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过程,且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白细胞介素—8 脑脊液 化脓性脑膜炎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雌、孕激素水平与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相关性,探索辅助治疗疾病的新方法。方法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均在黄体期,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阴道上皮细胞涂片采用巴氏染色法测嗜伊红细胞指数和邹褶指数。结果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上皮细胞嗜伊红细胞指数和邹褶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之一可能与孕酮水平下降有关。

  • 标签: 雌二醇 孕酮 嗜伊红细胞指数 邹褶指数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方对卵巢早衰模型大鼠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及卵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干扰素-γ(IFN-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补肾调冲方低、中、高剂量(以生药计24、12、6g/kg)组,结合雌激素片(阳性药)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ig雷公藤多苷片造模14d,造模结束24h后,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6d.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FSH、LH、AMH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TNF-α、IFN-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FSH、LH水平、卵巢TNF-α、IFN-γ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AMH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FSH、LH水平、卵巢TNF-α、IFN-γ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AMH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补肾调冲方可提高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储备能力,抑制卵泡封闭及黄体细胞凋亡,对卵巢早衰可能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补肾调冲方 卵巢早衰 促卵泡刺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 抗缪勒管激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  有关高血脂与冠心病的关系,已有很多专业课题论过,对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血脂的参考值的基本概念亦有过讨论.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除年龄与遗传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脂.……

  • 标签: 中老年人群 代谢性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患者抗痨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不同血糖水平的93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的患者,其血糖更易控制在理想和尚可水平。血糖控制水平理想和尚可的患者与血糖控制水平差的患者相比有更高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和临床痊愈率(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患者病情轻重和抗痨治疗疗效密切相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更适宜使用胰岛素降糖。

  • 标签: 结核 糖尿病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钠片在亚临床甲减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66例亚临床甲减患者分为33例/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比较血脂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脂水平、甲状腺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值>0.05)。 结论:亚临床甲减在基础治疗之外,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可取得不错效果,甲状腺功能改善,血脂降低,且药物比较安全。

  • 标签: 亚临床甲减 左甲状腺素钠片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NO水平与胎膜早破(PROM)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将78例胎膜早破孕妇按照实际情况分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PROM)组33例和足月胎膜早破(tPROM)组45例,50例临产前剖宫产的胎膜完好孕妇为正常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血清NO水平,观察3组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情况及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NO水平.结果pPROM组和tPROM组血清NO水平相近,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26)μmol/L、(83±21)μmoL/L比(60±16)μmoL/L,P<0.05];pPROM组和tPROM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11/33)、31.1%(14/45)比4.0%(2/50)];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39)μmol/L比(73±33)μmol/L,P<0.05].结论血清NO水平的增高可能预示绒毛膜羊膜炎及胎膜早破的存在.

  • 标签: 胎膜早破 早产 一氧化氮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208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扩张冠状动脉、纠正心肌代谢等常规药物,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分析治疗3个月内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TG,TC,LDL-C,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而2组HDL-C,MFG-E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3个月内,2组患者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安全有效的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对其预后恢复有利。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瑞舒伐他汀钙片 血脂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检测皮肌炎(DM)、多肌炎(PM)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其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相关性,探索炎性肌病(IM)伴发ILD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收集DM患者35例,其中DM-ILD组17例,DM-非ILD组18例,DM-ILD患者中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SIP)患者11例,慢性间质性肺炎(CIP)患者6例;PM组15例,其中PM-ILD组6例,PM-非ILD组9例;健康对照组10例,详细记录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流式CBA法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水平。分析三种血清因子与ILD的相关性。结果(1)DM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2)PM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3)DM-ILD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DM-非ILD组(P〈0.001,〈0.001,0.011);PM-ILD组与PM-非IL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L-6在DM-ILD组表达显著高于PM-ILD组(P=0.013),IL-8和TNF-α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DM-ILD组中,IL-6、IL-8、TNF-α在A/SIP组较CIP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DM-ILD中IL-6、TNF-α、IL-8水平均显著高于DM-非ILD患者;IL-6在DM-ILD患者中显著高于PM-ILD患者;IL-6可能在DM-IL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间质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IL-6、IL-8和TNF-α水平[(158.4±25.8)ng/L、(168.3±18.8)ng/L、(2.9±1.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68.8±5.8)ng/L、(62.3±7.5)ng/L、(0.8±0.2)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依次逐级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IL-6、IL-8和TNF-α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 标签: 脑梗塞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浆vWF和ET-1水平的变化,评价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血浆vWF及ET-1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51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患者.男23例,女28例.治疗12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胰岛素、HOMA-IR(胰岛素抵抗稳定模式评估法)等的变化,同时也观察了代表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的血浆vWF和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结束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显示吡格列酮治疗后,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空腹胰岛素及HOMA—IR较治疗前减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1).血浆vWF及ET-1水平服药后减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们实验结果显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减低血压、血糖的同时,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WF及ET-1水平.提示吡格列酮对2型糖屎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血浆 VWF 内皮素-1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1+N”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延续组(实施“1+N”延续护理干预),每组25例。评定两组护理前后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eborah)评分、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结果 经护理,延续组的Deborah评分高于常规组,而BMI和FPG、2hPBG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1+N”延续护理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1+N”延续护理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及诱导痰中CGRP,RAMP-1含量水平测定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中的对象均来自我院2019年3月-2022年1月临床门诊收治,患者共30名(观察组),在研究中随机选取改时间内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对照组),测定60名人员外周血及诱导痰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 ,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eceptor activity- modified protein-1 RAMP-1)含量水平,并对两组人员外周血及诱导痰中CGRP,RAMP-1含量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诊断中,CGRP,RAMP-1含量水平更高,两组人员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支气管患者的外周血及诱导痰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