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婴幼儿湿疹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方法采用过敏原检测系统对800例湿疹婴幼儿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和过敏性SIgE抗体阳性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患者的总IgE阳性检出率为87.50%(700/800),而过敏性SIgE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1.25%(650/800)。其中最为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有户尘螨、点青霉、屋尘、狗毛皮屑;最为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牛奶、羊肉、鸡蛋白、牛肉等。结论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对婴幼儿湿疹的防治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婴幼儿湿疹 过敏原 特异性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止咳平喘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醋酸泼尼松、茶碱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甲醇-水,流速1.0mL/min,测定波长为240nm和275nm,柱温35℃。结果醋酸泼尼松进样量在2.0784×10-2~1.5588μg,茶碱进样量在1.3232×10-2~1.3232μg范围内分别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27%和98.10%,RSD分别为1.4%和1.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止咳平喘类中药中以醋酸泼尼松、茶碱为指标的非法添加成分的检测

  • 标签: 非法添加 醋酸泼尼松 茶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HS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胶体金标法测定86例HSP患儿血D-二聚体水平,并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和肾脏损害分为三组,分别比较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HSP病例中伴消化道出血及肾脏损害患者较均无二者损害患者,其D-二聚体阳性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肾脏损害组尤为显著升高(P〈0.01)。结论D-二聚体的测定能早期、快速、准确的判断HSP患儿体内的高凝状态程度,对减轻并发症,缩短病程,防止复发十分重要。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D-二聚体 高凝状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丙型肝炎确诊患者中采用HCV-RND和抗-HCV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丙型肝炎确诊患者228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抗-HCV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HCV-RNA采用实施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HCV-RNA的总检出率为88.16%(201/228);抗-HCV总检测率为85.53%(195/228),两种联合检测结果为98.25%(224/228),HCR-R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ALT阳性率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HCV-RNA联合抗-HCV检测,可尽早的确诊HCV感染。

  • 标签: HCV-RNA 抗-HCV 检测 病型肝炎 确诊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的变化.方法对30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脾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经及脾厚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脾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经及脾厚度均较正常人明显增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上述指标测定可判断门静脉压力升高的程度,并间接反映肝损害、肝纤维化的程度,可作为门静脉高压症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超声检查 门静脉压 血液动力学 脾静脉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采用固相萃取(SPE)技术试验研究中药材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前处理方法,并与药典方法进行了比较,可用于中药材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采用C18固相萃取小柱,正己烷-丙酮(5∶1)洗脱纯化样品,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测定;色谱柱:弹性石英毛细管柱RTX-1,30m×0.32m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80℃,以8℃/min升温至250℃并保持10分钟;气化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载气:氮气;线速度:1ml·1min^-1;进样模式:无分流;结果:α-BHC,β-BHC,γ-BHC,δ-BHC,PP’-DDE,PP’-DDD,OP’-DDT,PP’-DDT,PCNB有机氯类农药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中药材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 标签: 种植药材 气相色谱法 有机氯类农药 α-BHC β-BHC γ-BHC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TGF-β1、IL-18水平,并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B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血清各项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1);HBeAg阴性组血清中TGF-β1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低(P〈0.01),HBeAg阳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阴性组明显低(P〈0.01)。结论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指标呈正相关,这对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TGF-β1及IL-18水平有助于肝脏炎症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 标签: 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尿微量蛋白联合血凝的检测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血凝 冠心病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段为 2018.4 月 ~2019.4 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病患,选取的例数为 45 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妊娠孕妇,选取例数为 45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都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效果。 结果: 在经过检测后发现,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和果糖胺的数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值范围在 0.05 以内);研究组确诊的例数为 43 例,确诊的概率为 95.6% ,确诊概率较高,剩下 2 例疑似病患在经过再次诊断后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 结论: 在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检测能够作为有效的检验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参考意义。

  • 标签: 果糖胺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HIV抗体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2021年8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8月份,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数量3-4ml,患者行人工溶血游离血红蛋白值分成三组,分别为甲组、乙组和丙组,范围为60mmol/L以下;60-110mmol/L;110mmol/L以上,甲组乙组均为30例,丙组为20例;所有患者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后分析其RUL值。结果:ELISA存在差异,P<0.05,在CLIA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患者行HIV抗体检查时,使用ELISA实验方法若存在溶血,对检测结果会造成影响,而CLIA实验方法不会受到溶血标本的影响,准确率更高。

  • 标签: 溶血标本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HIV抗体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验结果的作用。方法:摘选2019-2020年在我院需要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实施末梢血与静脉血检测,比较具体的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末梢血的Hct、PLt、RBC、MCHC、MCH检测数值小于静脉血的检测数值,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100例输血前患者血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CV(丙肝抗体)、抗HIV(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检验结果,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于2021年3月-2021年9月本院10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其血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结果:血HBsAg阳性19例、抗HCV阳性2例、抗HIV阳性1例、梅毒抗体阳性5例,共占比27.00%(27/100),其中女性低于男性(p60岁的梅毒抗体阳性者最多。消化科占比40.74%(11/27)、普外科占比25.93%(7/27)、肿瘤科占比18.52%(5/27)。结论:临床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之前加强传染病检测,能够有效预防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输血治疗 HBsAg 抗HCV 抗HIV 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五项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肾功能损伤进行分组,分为损伤组和非损伤组,均对其实施五项肾功能生化检测,比较两组检查人群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损伤组患者的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非损伤组,阳性率也高于非损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五项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高,可以为患者是否出现肾功能损伤提供依据。

  • 标签: 五项肾功能 生化检测指标 糖尿病 肾功能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咨询检测人群的基本信息,了解HIV(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阳性率,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0月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咨询检测人群的基本信息,记录HIV抗体阳性检验结果。结果:总共有20008名艾滋病咨询检测者,固定者/配偶性行为者的HIV初筛阳性率明显低于男男性行为者(p

  • 标签: 艾滋病咨询检测 信息特征 HIV抗体 初筛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患病组,选择同期我院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两组检查者均采取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观察和对比两组检查者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以及抗角蛋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以及IgG、补体C3以及补体C4的水平。结果:患病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以及抗角蛋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2.00%、68.00%、40.00%,健康组分别是30.00%、9.00%、12.00%(P<0.05);患病组检查者的IgG水平比健康组高,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比健康组低(P<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确切诊断作用,对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综合免疫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诊断 免疫学检验 联合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脑血管患者中心动脉压监测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从2020年3月开始,至2021年4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上述时间段内我院进行的心血管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受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心动脉压、周边动脉压以及ABI的检测,并且需要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心动脉压参数。结果:观察组的各中心动脉压以及ABI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通过使用中心动脉压进行检测,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出患者是否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对于确诊有该疾病的患者,对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中心动脉压检测 护理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为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咽拭子与痰标本核酸检测结果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期间的可靠依据作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4月期间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与痰标本,共计收集到60例患者标本。比较咽拭子与痰标本的核酸检测阳性率。结果:统计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联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血液实验室检测。最后收集并分析患者的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诊断准确度等数据。结果 研究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小板 凝血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神经肌电图在检测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期间内我院接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1例。对对照组予以常规检测;研究组予以神经肌电图检测检测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检测疗效予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应用显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供血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最后诊断结果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中,其效果显著,可及时发现周围神经的病变,提高诊断效率。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8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静脉全血,观察组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比较血糖值与偏移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值显著较高,偏移量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即时检测血糖仪 指尖血 静脉全血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