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它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及昂贵的治疗费用已经超出了医学本身的范畴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1]。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而心血管疾病的各分支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专家及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面临极大的挑战与机遇,

  • 标签: 循证医学 临床前期 临床实践期 心血管病 教学
  • 简介:要点概述1.本报告是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1997年以来发表的系列报告中第13份全球结核病控制情况年度报告。其主要目的是,围绕2015年全球目标,就结核病流行以及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在控制这一疾病上取得的进展作出全面的最新评估。本报告主要依据的是各国2008年通过结核病数据标准报表向世卫组织通报的数据以及1996年至2007年期间每年收集的数据。2008年通报数据的196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结核病例估计总数的99.6%,占世界人口99.7%。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流行病学 结核控制 结核病例 世卫组织 年度报告
  • 简介:为总结2003年全国参比实验室工作,讨论修改“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实验室质量保证手册(修改)”,为即将在全国范围施行的新的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评估(EQA)系统进行培训和前期准备,国家CDC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于2004年4月22-27日在安徽省举办了“全国参比室质控工作研讨会暨结核病细菌培训班”。

  • 标签: 细菌学 结核病防治 质控 痰涂片镜检 纪要 EQA
  • 简介:目的了解血清标志阴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的戊型肝炎病毒核酸(HEVRNA)检出率和部分核苷酸序列。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HEVRNA,然后进行逆转录套式聚合链反应(RT-nPCR)扩增。并用直接测序法对部分HEVRNA逆转录PCR产物进行孩苷酸序列测定。结果18例血清标志阴性的急性肝炎病人血清中,HEVRNA阳性7例,为38.9%(7/18),序列测定85.7%(6/7)为典型中国株,并检出1例变异株。结论在血清标志阴性病毒性肝炎中,还应进行RNA检测,以排除已知病毒,发现变异株。

  • 标签: 急性肝炎 血清学标志阴性 戊型肝炎病毒核酸 核酸序列分析 RNA检测 病毒核酸
  • 简介:背景已有研究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降压反应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变异的影响,但尚没有临床试验来证实是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影响到不同的药物治疗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肾脏表型的关系。方法与结果采用双盲-阳性对照-随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试验,研究对象为年龄≥55岁,至少有一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7939例研究对象被随机分到利尿剂(chlorthalidone),钙离子拮抗剂(amlodipin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lisinopril),和α受体阻滞剂(doxazosin)四个药物治疗组,并随访4~8年;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基因I/D多态性 心血管危险因素 抗高血压治疗 药物治疗 遗传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中国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药物基因组关联因素。方法严格按照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募集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60岁以上患者,并给予常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采用光密度比浊法检测患者服用稳定剂量氯吡格雷后第5日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SnapShot基因分型法检测氯吡格雷的代谢和作用通路上的候选相关基因变异型(包括PONlQl92R,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以及ABCBlC3435T)。结果在24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在候选的氯吡格雷代谢和作用相关基因变异型中,仅有CYP2C19*2基因型与氯吡格雷稳定治疗后的血小板反应性显著相关(P=0.001),其中CYP2C19*2携带者口服稳定剂量氯吡格雷第5日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46.1%±21.25%)显著高于非携带者(39.38%±19.44%,P〈0.001)。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经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等临床环境相关因素后,CYP2C19*2仍与患者稳定剂量治疗下的血小板聚集率密切相关,它能够解释22.2%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个体间变异(P=0.001)。结论CYP2C19*2是影响中国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主要药物基因组相关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反应性 药物基因组学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快速病毒应答(RVR)、早期完全病毒应答(cEVR)、早期部分病毒应答(pEVR)和早期无应答(NonEVR)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病毒应答的因素。方法:应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检测103例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并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第4、12、48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分析在治疗12周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调整PEG-INFα-2a、RBV剂量的情况。结果: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患者达RVR者为71例(68.9%)、cEVR为20例(19.4%)、pEVR为7例(6.8%)及NonEVR为5例(4.9%),治疗终点的病毒应答率(EOT)分别为95.8%、95.0%、74.4%及40.0%;持续病毒应答(SVR)率分别为92.9%、80.0%、42.9%及20.9%;复发率分别为5.9%、15.8%、60.0%及100.0%。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剂量减少与不同病毒应答模式明显相关(P〈0.05)。结论: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早期病毒应答不同模式对复发率有一定预测价值。治疗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减量可能使病毒清除减少,是导致病毒复发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基因型1型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