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代继宏 张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一病房,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随着儿科支气管镜术的发展、临床经验的积累,适应证不断地扩大,其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通过介绍近年来儿科支气管镜术的新技术,如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经支气管镜消融术、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等,简要阐述儿童介入肺科学新技术进展情况。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镜 介入 进展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素质。为了培养合格的呼吸内科专业医生。在呼吸内科的实习过程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呼吸内科疾病特点、逐步培养临床思维方式、将法律及医德教育贯穿于其中,多方面对教学进行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临床实习 呼吸病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支气管镜技术是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以支气管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介入呼吸是现代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基本在国内普及,同时不断加强规范发展,近年来水平迅速提高,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有我们的特色及优势。但存在缺乏原创性研究和技术、临床研究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和质控方面正在起步等不足。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加强、推动以下工作:医工结合原创性研究,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信息化及大数据建设,拓展在常见、多发病的应用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呼吸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PBL教学中,在学生开放式询问、讨论及PBL自主学习结束后,通过组织医学生小组PPT汇报、书面总结与机制图展示给予闭环反馈。在闭环反馈前后观察师生的教学参与度、授课质量评价、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辨识度、对重点症状特性掌握的维度及对PBL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并进行闭环反馈前后的比较。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5.01进行分析。结果闭环反馈能提高导师教学参与度自我评价[闭环反馈前后分别为(7.97±0.91)和(8.77±0.64),P<0.001]及学生对导师教学参与度的评价[闭环反馈前后分别为(8.09±0.79)和(8.74±0.45),P<0.001],同时提高学生对导师授课质量的评价[闭环反馈前后分别为(88.61±6.53)和(92.59±5.44),P<0.001]。通过闭环反馈,学生对大纲要求知识点的辨识度明显升高[闭环反馈前后分别为(84.00±21.75)和(90.22±16.18),P=0.017],对PBL教学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也明显提高[(8.93±0.67)和(9.37±0.64),P<0.001]。结论实践证明闭环反馈控制PBL教学方法对呼吸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推广。

  • 标签: 呼吸病学 医学教育 闭环反馈 问题导向学习 教学模式
  • 简介:ICU、CCU、MICU、RICU……这是重症监护的场所,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地方。走进内蒙包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了解到这个科的特色是呼吸与危重症捆绑发展的学科,记者由此再次感受到,包钢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科技含最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 标签: 危重症医学 呼吸病学 包钢医院 专家 呼吸系统疾病 MICU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异物的流行特征,减少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2年在本院经硬性支气管镜手术治疗的1085例呼吸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85例患者中,3岁以下的男性患儿占58.17%;城乡比为1∶2.52;冬春季节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61.05%;83.59%的患儿在患病24h后获得有效诊治,其中右侧支气管异物46.57%;坚果类食物占所有吸入异物种类的79.94%;进食哭闹占所有诱发因素的78.43%。结论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城乡、季节分布特征,以坚果类食物为主,常由进食哭闹诱发。依据流行特征制订干预策略将有助于降低该类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呼吸道异物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第21届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8届呼吸内镜和介入呼吸研讨会于2020年11月19—22日成功举办,会议主要以线上形式举行,并在北京设立了线下分会场。此次会议的主题是“New Land,New Scope”。本次会议创造了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学联盟一个新的里程碑,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介入呼吸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 标签:
  • 简介:背景:尽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钝性创伤早期重要的并发症,但是对其流行和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仍很欠缺。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组受伤后住院的病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来分析这种并发症的患病率和人口统计特点,同时也研究了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对这种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确定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出便于早期发现该征的途径:方法:我们对8年多来收住在同一所大学医院的7192例创伤性损伤的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除髋部骨折和72小时内出院的病例外,所有创伤后需要住院,年龄在13岁以上,并且是医院属区的居民的病例都包括在本研究之内。对肌肉骨骼系统、胸部、腹部和头部创伤,包括单一或复合性创伤的病例,进行创伤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和人口统计的研究。根据创伤类型分析这种并发症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结果:36例(0.5%)患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年轻人患病率明显较高(p=0.002),其中83%继发于高能量创伤。单一的胸部、头部、腹部或四肢创伤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1%。两个解剖区域损伤者患病率较高(高达2.9%),三个解剖区域损伤者患病率更高(达1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股骨骨折、腹部和四肢联合损伤、以及入院时观察到的生理功能受损均是后期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各自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随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所涉及解剖区域损伤的增加而上升。我们已经能够对这些损伤的重要性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量化:我们还对此研究结果对便于早期发现这种并发�

  • 标签: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流行病学研究 创伤后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疾病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临床确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80例患者中,肺癌、肺炎以及肺结核三种疾病所占比例分别为13.75%、17.50%、6.25%;气胸、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胸膜炎以年龄不足40岁者所占比例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的构成比逐渐增加;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而言,年龄多集中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癌的构成比逐渐升高。结论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支气管、肺炎、肺癌为主,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

  • 标签: 呼吸系统 流行病学 特征 临床分析 住院病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8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了解平顶山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及病原,达到早期诊断,指导治疗的目的。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利用抗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3023名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IFVA),流感病毒B型(IFVB),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毒2(PIV2),副流感病毒3(PIV3),和腺病毒(ADV)等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病毒感染1026例,检出率为33.94%,其中RSV最多,为500例,占阳性率的48.7%,流感病毒A型为179例,占阳性率的17.45%,副流感病毒3(PIV3)共184例,占阳性率的17.90%,腺病毒(ADV)108例,占阳性率的10.50%,流感病毒B型(FIVB)51例,占阳性率的5.00%。结果进一步显示RSV是最常见的的病毒,其次为流感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3,腺病毒和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2,副流感病毒1。RSV高发季节为2013年9月—2014年1月,流感病毒A型为2013年7月—2013年9月,其他呼吸道病毒无明显季节性。结论直接免疫法(DFA)能够提供快而可靠的方法用于呼吸道常见病毒的诊断。

  • 标签: 直接免疫荧光法 呼吸道病毒 鼻咽分泌物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2020年,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大会(简称WCBIP 2020)在我国成功举办,是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学联盟(WABIP)新的里程碑,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介入呼吸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WCBIP 2020已成过去;面向未来,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未来,我们应在呼吸的视角下全面把握学科方向,全面把握介入呼吸的发展脉络,全面布局,全面发展。重视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建设完善的介入呼吸体系,重视临床应用的规范性,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加强前瞻性创新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国际视野,建设优秀的学科文化。中国的介入呼吸一定会更加蓬勃发展,迎来新的辉煌。

  • 标签:
  • 简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以怀孕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对猪危害极大,最明显的是造成流产率极高。该病自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在美国发现,此后迅速蔓延到欧洲、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我国郭宝清等人首次从国内PRRS血清阳性猪群中分离到PRRSV,

  • 标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防制措施 流行病学 PRRSV 母猪繁殖障碍 呼吸道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主要特征表现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或其他同级医疗机构报道的过去一年里出现呼吸道传染类疾病的确诊患者1486例,通过对患者的病历报告进行归类整理,研究具体呼吸道传染疾病各类型所占比重、发病时间特点、患者年龄和性别构成、人群分布情况。结果研究对象中所包括的呼吸道传染类疾病主要有8种类型,其中以肺结核和麻疹两种疾病患者所占比重最大;4-6月属于呼吸道传染类疾病的高发季节;男性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患者;30岁以下患者患病的可能性更大;患者主要以常驻人口为主。结论充分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可靠依据,使相关的医疗卫生工作能够更有针对性。

  • 标签: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表型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介入呼吸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表型从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为1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组患者为0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呼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通过治疗干预以后,两组患者的呼吸不畅情况均有了明显的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差不显著。不过,从研究结果来看介入治疗0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论:针对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介入呼吸治疗方法均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过,在实施治疗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患者的实际病症类型,从而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进而增强整体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介入呼吸病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患者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220例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住院患者,采用鼻拭子和咽拭子对患者进行确诊,通过多重反转录(RT)PCR法对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冠状病毒(HcoV)和人偏肥病毒(HMPV)这8种病毒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患病季节等分布特点。结果:通过研究120例住院患者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征,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18.6%),在春季时该疾病感染率明显增加(25.1%,X2=11.12,P=0.01);鼻病毒感染率位居第二(14.7%),多数患者易在秋季感染(25.3%,χ2=6.43、P=0.013);流行病毒A型多数患者易在夏季感(3.43%,χ2=16.32);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住院患者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北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引起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8年全年因呼吸系统感染入院治疗的患儿痰液标本9 491份及配对外周静脉血标本9 491份。采用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筛选出RSV阳性痰液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随机筛选出的RSV阳性患儿外周血标本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Roche E411发光分析仪测定降钙素原(PCT),Roche Cobas 8000 C701生化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ysmex XN-BN3血球仪检测白细胞(WBC)。结果2018年河北地区患呼吸系统疾病儿童中RSV阳性检出率为13.08%,不同年龄段患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79.297 6,P<0.000 1),RSV感染检出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20.282 7,P<0.000 1),男性患儿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χ2=34.552 7,P<0.000 1)。RS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发生率为29.49%(366/1 241),其中与RSV发生混合感染的主要为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占12.09%(150/1 241),其次是腺病毒(adenovirus, ADV),占3.22%(40/1 241)。RSV感染的主要流行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流行趋势一致。RSV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组间炎性指标、WBC(P<0.01)、CD4+细胞(P=0.015)、CD4+/CD8+细胞(P=0.016)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RSV是河北地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原,患者年龄越小越容易被感染。RSV易与HRV、ADV发生混合感染,且河北地区RSV的流行季节为冬季和春季。RSV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可能同时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情况。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淋巴细胞亚群 分子流行病学 免疫
  • 简介:对药是指处方配伍中成对出现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增强疗效,减弱毒性或副作用。在经典中药复方中,往往含有一组乃至阵列对药(或称“药对”)。用药似用兵,单兵作战不如组合出击,夹击包抄,若用之得当,则效如桴鼓。

  • 标签: 药经验 呼吸病 治疗 中药复方 单兵作战 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