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告15例失禁相关性皮炎,运用会阴部皮肤评估工具进行评估,联合使用造口护肤粉和无痛皮肤保护膜进行局部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经过干预,皮炎痊愈,效果满意。

  • 标签: 失禁相关性皮炎 造口护肤粉 皮肤保护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老年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需要进行PICC导管维护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局部皮肤消毒3次,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以75%乙醇消毒3次、0.5%碘伏消毒3次,两组消毒方法相同,范围相同。比较两组所需消毒时间、接触性皮炎发生率、舒适度、导管相关感染率及贴膜卷边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实验组所需护士操作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提高,患者舒适度高。结论2%葡萄糖酸氯己定用于老年患者PICC维护中比其他的消毒剂具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老年患者 PICC 葡萄糖酸氯己定 碘伏 乙醇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患者剔除饮食中引起疾病的食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定量检测285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结果285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检测率为43.2%。牛奶、鳕鱼、鸡蛋三种食物存在性别差异(p<0.05)。其中女性的鸡蛋IgG阳性率高于男性,牛奶和鳕鱼Ig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鸡蛋和牛奶IgG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青少年组(≤25岁)鸡蛋和牛奶阳性率分别达到65.9%和26.8%,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下降。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与IgG抗体水平升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诱发的过敏性疾病,检测IgE以外的抗体,如IgG则非常有必要。

  • 标签: 过敏性皮肤病 食物不良反应 特异性IgG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皮肤瘙痒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自行消退。结论依巴斯汀片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优良,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依巴斯汀片 润燥止痒胶囊 老年皮肤瘙痒症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HIVAIDS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皮肤性病特征,以为疾病的诊断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管理的85例HIVAIDS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判定流行病学、皮肤性病特征。结果通过对85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得知,腹泻、高烧等为主要特征;其中,男性患者60例,占比70.6%;女性患者25例,占比29.4%;且患者年龄均处于20~50岁之间,从感染途径上来看,以性传播为主,占比71.8%(61/85),其中,异性间的性传播51例,占比60.0%;同性间的性传播10例,占比11.8%。结论对于HIVAIDS病例来说,男性病发率高于女性,且大多为青壮年,该病症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这就需要加强艾滋病筛查、知识宣传,便于尽早发现、尽早处理,预防病情蔓延,延长生存期限。

  • 标签: HIVAIDS 流行病学特征 皮肤性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或庆大霉素术中冲洗骨科Ⅰ类手术切口对术后手术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8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术中用不同冲洗液冲洗切口术后是否切口感染、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三组冲洗组术前半小时均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其中生理盐水冲洗组1025例,碘伏冲洗组602例,庆大霉素冲洗组401例。结果生理盐水冲洗组和庆大霉素在术后切口感染、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优于碘伏冲洗组(P<0.05),生理盐水冲洗组和庆大霉素冲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术前或术中静脉抗生素的应用,庆大霉素冲洗组和碘伏冲洗组杀菌的意义并不是很大。结论生理盐水冲洗组优于庆大霉素冲洗组和碘伏冲洗组。

  • 标签: 生理盐水 碘伏 庆大霉素 冲洗 手术 抗生素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对比剂结合生理盐水在128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颅脑颈部CTA检查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碘海醇组、碘帕醇组和碘克沙醇组,每组分两小组,分别给于低剂量(50mL对比剂+20mL生理盐水)与常规剂量(70mL对比剂+20mL生理盐水),每组各为30例,对两组的血管成像显示情况评分及CT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三种不同药物低剂量组颈动脉与颅内动脉显示情况评分与常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显示评分低剂量组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分叉等CT值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低剂量对比剂结合生理盐水在128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中的应用能够确保图像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剂量对比剂 生理盐水 128层螺旋CT CTA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新疆伊犁地区不同民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电生理特点。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不同民族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50例,维、哈、汉各50例,对其右正中神经、右尺神经和右腓总神经的MCV和SCV进行测定。结果汉族与维吾尔族比较三条神经的MCV和SCV均快于维吾尔族,P<0.05;汉族与哈萨克族比较右腓总神经的MCV和SCV快于哈萨克族,P<0.05,右正中神经和右尺神经的MCV和SCV与汉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比较右正中神经和右尺神经的MCV和SCV快于维吾尔族族,P<0.05,右腓总神经的MCV和SCV与维吾尔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DPN病变均较汉族有所严重,其中维吾尔族糖尿病累计下肢的DNP病变较哈萨克族严重。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电生理 不同民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肌膏结合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足踝部皮肤撕脱伤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足踝部皮肤撕脱伤患者30例,入院后于急诊予以彻底清创后将撕脱皮肤制成去脂全厚皮片回植,VSD负压引流覆盖,对坏死部分行中药生肌膏换药。结果30例患者中12例回植皮片全部Ⅰ期成活愈合,18例患者对回植皮片坏死部分行中药生肌膏换药后全部愈合,未再行植皮。结论生肌膏结合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足踝部皮肤撕脱伤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瘢痕增生,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生肌膏 VSD负压引流技术 足踝部 皮肤撕脱伤
  • 简介:摘要以皮肤泛发性湿疹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缺乏典型的胸部症状,而贻误诊治是为教训,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首发症状 湿疹 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皮康联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破溃皮肤中止血的疗效分析。方法试验组10例用5%碘伏消毒待干,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涂抹皮肤出血处,再用美皮康贴覆盖患处。对照组10例,采用5%碘伏消毒纱布覆盖。视出血情况及时更换。结果试验组止血时间,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美皮康联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破溃皮肤中的止血疗效优于传统换药,病人易于接受。

  • 标签: 美皮康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皮肤损伤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采用皿治林联合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单纯派瑞松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皿治林联合派瑞松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皿治林联合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疗效理想,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皿治林 派瑞松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于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将近期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采用细节护理的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皮肤瘙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腺癌术后切口缝合中,一次性皮肤缝合器与可吸收缝线行连续缝合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可吸收缝线行连续缝合,观察组运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观测两组手术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以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75.00%,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31.25%;观察组1例发生皮瓣轻度(6.25%);对照组5例发生皮瓣坏死(31.25%)。结论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可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减少皮瓣坏死率。

  • 标签: 乳腺癌 切口愈合 一次性皮肤缝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95nm可调脉冲染料激光与1064nm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595nm可调脉冲染料激光与1064nm治疗2800多例皮肤血管瘤,

  • 标签: 脉冲染料激光长脉宽皮肤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性肌炎(PM)/皮肤炎(DM)采用加味四妙散治疗的临床表现、效果与实验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PM/DM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两组各为25例,给予两组患者均采用肌电图检查、肌肉活检;给予急性组患者甲强龙、波尼松治疗,给予慢性组加味四妙散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效果、实验室诊断等。结果PM/DM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皮疹、肌肉症状、肺部病变等。两组患者的肌电图对比,差异不显著;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慢性组96.0%和急性组92.0%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PM/DM患者采用加味四妙散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采用甲强龙、波尼松治疗效果不显著,给予实验室诊断检查非常必要,从而加深对病情的了解,为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肤炎 加味四妙散 临床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健康宣教预防和减轻患者放射性治疗所致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放疗前做好健康宣教及各项护理工作。结果大大减轻和延缓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出现,保护皮肤完整,预防感染,顺利完成治疗疗程,在整个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治疗效果与健康宣教密不可分。

  • 标签: 健康宣教 头颈部肿瘤 放射性皮肤损伤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