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或肿瘤转移而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其创伤小,缓解疼痛及纠正后凸畸形效果好,近期疗效肯定,而远期因其强化椎椎体高度丢失、邻椎继发骨折等并发症而使其争议颇大。继发骨折的邻椎位置是否与骨水泥分布位置有关尚不清楚,目前尚无相关报道,因此有必要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不同骨水泥分布位置对相邻节生物力学的影响,为椎体后凸成形术个体化实施及其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有限元分析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尼可地尔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STEMI患者10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尼可地尔)与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各52例。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80.77%(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WM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STEMI疗效可靠,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尼可地尔 磷酸肌酸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昌吉州中医医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1月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脉血栓负荷病变的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随机分配,分为血栓抽吸+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组(观察组40例)和血栓抽吸+PCI组(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术后90分钟心电图ST回落率、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最高值,随访30天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冠脉造影TIMI3级血流获得率、ST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KMB峰值、cTnT峰值、30天后LVEDD均低于对照组,30天后LVEF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TIMI血流,减少心肌细胞梗死量,改善心功能并且出血风险小,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未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4例未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医学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22例患者。观察组在术前24~72小时持续为进行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术前以及术后每天均需要服用300mg的阿司匹林以及75mg的氯吡格雷,并且术前需要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钙(1次/12h),适当用β受体阻断剂、ACEI以及他汀类调脂药物。对照组患者则除不用替罗非班外,其余药物均与观察组相同。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刺穿处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心绞痛以及二次心肌梗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9.09%,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36.36%,两个小组的最终数据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未行早期介入治疗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双期扫描强化模式对节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胰腺癌及胰内分泌肿瘤(PE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节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43例胰腺癌患者及22例胰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T双期扫描资料,对比研究CT双期扫描强化模式对三种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节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癌及胰内分泌肿瘤三组患者影像密度均匀度、形态、平扫密度、门脉期密度、动脉期密度方面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IP、胰腺癌、PECT患者的CT双期扫描结果差异明显,该检查方法可为三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CT双期扫描 AIP 胰腺癌 PE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以下简称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溶栓治疗者,随机分成治疗A组和治疗B组,分别采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治疗,溶栓前后处理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溶栓再通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A组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治疗B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替普酶的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在溶栓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瑞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优势。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9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24例)与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25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CK(血清中心肌酶)、CK-MB(心肌酶同工酶)、cTnT(肌钙蛋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的CK、CK-MB、cTnT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可采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方案,临床价值显著,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有助于增强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还原型谷胱甘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呼吸困难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呼吸困难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替格瑞洛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可较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降低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呼吸困难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该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76例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17年1月—2018年8月)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经静脉注射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经冠状动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TIMI血流分级。结果(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两组治疗后的TIMI血流3级例数均较治疗前增多,差异显著(P<0.05),而在治疗后,组间各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其疗效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其安全性良好,冠状动脉内给药可加快患者心肌酶恢复,使其早日出院。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 给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