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9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内静脉滴注,均qd,15d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清热化瘀Ⅱ号 中风 临床效果 急性缺血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纳米粒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鼠源性黑色素瘤细胞悬液4ul用10ul微量注射器注射到20支鼠眼脉络膜上腔,2周后处死10只动物,分离肿瘤组织,检测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免疫组化方法HIF-lα,VEGF的表述。并以此组作为对照组。将纳米粒液4ug/ul/每只直接注射到10支长有脉络膜黑色素瘤鼠眼玻璃体腔2周后处死,检测肿瘤组织中HIF-lα,VEGF的表达,并以此组作为实验组。实验结果采取方差分析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LΑ在实验组表达率为15.79%,对照组为80.19%,VEGF在实验组表达率为20.18%,对照组65.1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粒疗法对鼠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有抑制作用,通过下调HIF-lα,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减低侵袭。

  • 标签: 脉络膜黑色素瘤 新生血管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配合西药治疗脑梗塞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红花黄色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相比而言,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配合西药治疗脑梗塞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红花黄色素 西药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对脑梗塞血瘀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在1年之内收治的脑梗塞血瘀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另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非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能够对脑梗塞血瘀证患者起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配合西药治疗 脑梗塞血瘀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VillonodularSynovitis,PVNS)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采用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0年12月病理确诊的13例膝关节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例结果,总结其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特点。结果13例病例男5例,女8例,以中青年多见,多有外伤病史,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加重,滑膜结节中多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局部关节骨质可以受累及,综合影像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综合影像检查对膝关节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确诊及减少误诊、漏诊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 膝关节 滑膜炎 诊断
  • 简介:摘要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手术治疗,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此手术术中的配合,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协助医生更好地完成手术治疗。

  • 标签: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 手术室护士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三氯异氰尿酸脱黑色素的方法进行介绍,经由三氯异氰尿酸法处理有黑色素沉积的组织标本,具有安全无毒、简单易行、成本较低等优势,能够有效脱去组织中的黑色素,从而有利于病理组织诊断。

  • 标签: 黑色素 三氯异氰尿酸 病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位点。方法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该家系先证者及父母进行病史收集、常规查体、视野检查及视网膜电图检查。采集家系成员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和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有1例患者,表现为青少年时期发病,视野渐进性变窄,周边视力受损,听力受损,耳聋,视网膜现色素沉着,mfERG显示a波、b波振幅下降。患者父母均正常,为杂合突变携带者,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特征。外显子组测序、数据过滤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在MYO7A基因上存在两个突变位点NM_001127180,c.3695_3705del,p.R1232fs和NM_001127180,c.6234+5G>A。在1000例健康人对照中没有发现该两个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MYO7A致病基因上两个新的突变位点,扩大了MYO7A致病突变谱,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新靶点。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MYO7A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16-02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可溶性Fas(solubleFas,sFas)及Fas配体(solubleFasligand,sFasL)水平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弓形虫Prugniaud实验感染增强宿主的非特异性抗肿瘤效应,检测Prugniaud株单独感染或联合卡介苗(BCG)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内实验用绿色荧光标记的转基因小鼠每组9只,荷瘤后单独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或联合BCG.比较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B16组、BCG/B16组、TG/B16组、TG/BCG/B16组小鼠瘤重分别为3.237±0.552g、2.461±0.320g、1.521±0.263g、1.069±0.444g.各组肿瘤凋亡率分别为7.42±2.09%、9.27±2.10%、23.32±4.37%、43.88±6.33%;光镜下TG/B16组和TG/BCG/B16组小鼠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且VEGF120/β-actin和VEGF120/β-actin低于其他组(TG/B16:0.167±0.011,0.190±0.015);TG/BCG/B16:0.140±0.015,0.171±0.011).结论弓形虫感染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抑制作用,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量,并且在BCG联合作用下效果得到增强.

  • 标签: 弓形虫 Prugniaud株 感染 黑色素瘤 卡介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及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63例DPN患者,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DPN疗效及安全性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大色素内镜与普通内镜检查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灵敏度、特异度的差别,探讨放大色素内镜检查早期消化道肿瘤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内镜检查,年龄≥45岁的患者,分别行普通内镜和放大色素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比较放大色素内镜与普通内镜检查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灵敏度、特异度的差别。结果放大色素内镜检查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都显著高于普通内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大色素内镜检查在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放大色素内镜 消化道肿瘤 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