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以扬、赖利、格拉斯、赖奇为代表的简约音乐作曲家们通过即兴、音源选择、程序设定等方式,在形成声音材料的惯性运动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摆脱创作者的主观控制,即作曲家们无法预料并控制音乐作品在表演环节中呈现的结果,从而使简约音乐以一种相对“自然”的方式生成。

  • 标签: 简约音乐 声音材料 赖利 格拉斯 赖奇
  • 简介:轮唱是一种源于西方复调音乐的写作手法,又称"卡农"(Cannon),其字义本为"法则",系指一个旋律线对另一声部或全部的支配作用,这些声部必须在一定时限内进行音对音的模仿。最简易和常用的是"二声部卡农"。那么"卡

  • 标签: 中实用性 实用性艺术 抗日救亡歌咏
  • 简介:在现代竞技体育运动中,随着重大比赛日益临近,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机能状态都会逐渐趋于稳定,到大赛前阶段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此阶段运动员心理的变化却可能会导致竞技状态的大起大落,并可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随着运动竞赛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运动竞赛的影响作用。本文是针对一名有明显竞赛焦虑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音乐治疗的个案报告,目的是使用音乐治疗中的MEDR(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方法,来减轻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赛前焦虑。

  • 标签: 竞赛焦虑 音乐治疗 MEDR 艺术体操
  • 简介:受地域环境文化的影响,传统古筝音乐分为了五大流派。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音乐特色,在演奏法上也是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以河南筝代表乐曲《汉江韵》为例来总结河南筝曲演奏中手指的运动特点。分别以右手的特色奏法、左右的特色奏法进行展开性分析。

  • 标签: 河南筝曲 汉江韵 演奏 手指运动
  • 简介:1918年2月北京大学通过《北京大学日刊》发起了收集民间歌谣的活动。这项活动后来延续了三十余年,搜集、保存并研究了大量的民间歌谣,称为“歌谣运动”。“歌谣运动”以报刊为阵地展开,参与者众多,其中不乏顾颉刚、刘复等大师级人物。目前,关于“歌谣运动”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民间歌谣研究工作和历史发展的梳理,以及从报刊的视角呈现社会各方对民间歌谣的不同态度和多元的文化碰撞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分析“歌谣运动”的本质,研究民间歌谣的特性,联系相关研究工作受到的来自报刊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可以为今天的民间歌谣,乃至其他传统音乐形式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 标签: 报刊 民间歌谣 歌谣运动
  • 简介:笔者以为,音乐阐释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皆应为音乐本身。《第五交响曲》异常简洁,"命运动机"贯穿全曲始终,且通过调性、素材、配器以及力度等因素的使用,从多个侧面塑造了"命运"意向。这种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音乐形象,为解读提供了音乐上的可循之据,故本文通过对"命运动机"及其各种变体加以分析,尤其探讨"命运动机"在各乐章中的地位、由于以上因素的改动而造成的音乐形象变化、与其他主题的逻辑关联等,力图从音乐出发对《第五交响曲》的意蕴进行解读。

  • 标签: 贝多芬 《第五交响曲》 命运动机 命运主题
  • 简介:本文记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产生于红卫兵运动中的各类歌曲和各类表演活动,对这类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音乐本身的形式特点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文革音乐 红卫兵运动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台湾省的艺术家痛心于当时台湾"西乐大量东来、传统文化沉默、民族自信低迷"的现状,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和"重建中国音乐"的基石,进行了一次台湾民歌的采集活动(今称为"民歌采集运动")。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考察,指出其不仅收集了近三千首台湾民歌,更对其后台湾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台湾 民歌采集 史惟亮 许常惠 陈达
  • 简介: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一的锅庄舞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各族群众的体育运动生活当中。对锅庄舞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大众体育运动所体现的优势进行多维度立体性分析,可以此反思大众体育运动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再保护。

  • 标签: 锅庄舞 体育运动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 简介:作曲家埃里克·萨蒂于1914年为夏尔·马丹插图绘画作品所创作的配画音乐作品《运动与嬉戏曲》组曲,其创作的主要意图是用音乐诠释绘画艺术的画面感。此外,乐谱中的文字说明以故事叙述、情景描绘的方式,融入到音乐作品中,也成为音乐作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音乐作品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本文以谱面中法文说明所对应的短小乐思为分析切入点,通过对所选三首乐曲具体技法的剖析,说明作曲家在该作品中借音乐诠释文字的内容,以音乐(听觉)与文字(视觉)的相互作用带来画面感。

  • 标签: 埃里克·萨蒂 钢琴组曲《运动与嬉戏曲》 创作思维 音画手法 数控手法
  • 简介:文章以《洛地文集·戏剧卷·卷一》为蓝本,结合与"戏弄"相关文献的解读、若干教科书之相关观点的比照思考,初步辨析出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类"戏弄"之源流:即自先秦戏弄之滥觞始,经汉戏弄之蕴而待出、北朝戏弄之明确形成、唐戏弄的成熟,至宋(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一戏剧起源与发展的脉络当即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另两类——"戏文"、"戏曲"——产生前中国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如此不断梳理、探究出的日趋合理的戏剧运动自身逻辑,想必是戏剧音乐史建构的前提。

  • 标签: 戏剧音乐史 洛地 戏弄源流 中国古代音乐史
  • 简介:音乐史料研究是音乐史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鉴于目前我国现代音乐史学史料学体系性建设的滞后,本文以《厦门市运动大会会歌》两种不同版本的发现和考证为例,阐明音乐史料研究疑、考、信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并以此为个案,强调音乐史料研究中的独立思考精神和翔实考证的学术价值,为撰写“信史”提供可靠的史料依据。

  • 标签: 音乐史料研究 弘一法师 《厦门市运动大会会歌》
  • 简介:(一)对二胡理论建设的回顾二胡演奏艺术自刘天华先生特别是自建国以来发展很快,它已是臻于成熟和独立的艺术门类。然而演奏理论的研究,相比之下则是薄弱的一环。以笔者拙见,演奏理论研究大体应包括演奏技术理论研究、演奏美学研究、演奏生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演奏艺术史的研究及演奏批评等。长期以来,有关胡琴类演奏艺术方面的著作时有出版,对演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总的来看,这些读物所涉及的范围还比较窄。多是经验之谈(诚然,经验之谈也是很可贵的),而抽象到理论高度不够。比如,在谈演奏方法时大都提到演奏要放松,动作要协调之类。试问在演奏艺术中怎样理解放松与协调这些概念?什么是生理学范畴的放松和协调?什么是生物运动力学范畴的放松与协调?什么是心理学范畴的放松和协调?一般只是泛泛的说放松与紧张是相对的等等,但从理论上讲这样回答是很不够的。再如,就音色而论许多演奏者都不

  • 标签: 二胡演奏 运弓 调身 演奏理论 运动力学 气息支持
  • 简介:作者对《会琴实纪》和《晨风庐琴会记录》进行了仔细研读,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近代琴史内容,在尽力还原"怡园琴会"和"晨风庐琴会"历史风貌的同时,将与之相关的琴事信息分门别类,一一整理,并试加分析。

  • 标签: 怡园琴会 晨风庐琴会 《会琴实纪》 《晨风庐琴会记录》
  • 简介:钢琴演奏技能是动作技能,与人体运动科学有着多重性关系。本文通过列举莱默尔、迦特、布鲁瑟尔著作中的有关论述,主要阐述三个问题:钢琴技能研究的观点和方法贯穿了人体运动科学理论;运用人体运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钢琴演奏技能问题,凸显了客观、辩证的科学精神,有现实意义;加强科学的分析和实验使钢琴演奏技能的研究走向深入。

  • 标签: 钢琴演奏技能 人体运动科学 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