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警察的职业性质和职业特点决定警察应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而警察心理素质的提高,必须要求警察院校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手段化的引导和培养。特别是运用心理技术手段与招生选拔和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本文试图对合格警察必备的心理素质品质、警察院校提高学员心理素质的主要性,及其方法途径进行探讨。

  • 标签: 心理素质水平 警察院校 心理训练 学员 人民警察 心理咨询
  • 简介:目的:本文从当事人的视角,深入研究团体辅导对于团体成员所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CQR)方法,对15个来自不同团体的当事人的深度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团体辅导效果相关的域有4个,即团体辅导的过程效果、团体辅导效果获得的过程和体验、团体辅导效果的影响因素,团体辅导的后续效果。结论:当事人眼里团体辅导效果的内容广泛且丰富,团体依恋既是团体辅导效果的内容也是基础性的疗效因子。

  • 标签: 当事人 团体辅导效果 CQR
  • 简介:公安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并加强在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合警察职业及其教育的特殊性,就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形成能够适应警察工作的独立的健全人格的内容及途径作了分析与阐述。

  • 标签: 健全人格 素质教育 养成教育 在校学生 培养 环节
  • 简介:本文认为魏延谋反,不是因为他天生反相,而是孔明一生对他不信任和压制态度造成的。这是一种实验者效应现象。文中随后讨论了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以及体育领域中的几个典型的实验效应。

  • 标签: 魏延 实验者效应 教师 教练员 心理现象 人格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与嫉妒的相关性及成人依恋对嫉妒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在温州医学院和赣南医学院分别随机抽取150名学生,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关系问卷、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和嫉妒行为反应问卷施测,并运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1)女性医学生的嫉妒显著高于男性。(2)依恋回避维度与医学生嫉妒负相关,依恋焦虑维度与嫉妒正相关;忽视型比沉迷型依恋个体更少有嫉妒体验。(3)依恋对嫉妒行为存在预测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成人依恋 嫉妒
  • 简介: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调剂生为调查对象,先后测查了他们间隔六月的学习动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首先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整体特点及通过调剂与非调剂生学习动机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比所反映的学习动机的独特性,随后考察了调剂生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调剂与非调剂生在学习动机上并无本质的差异,过分夸大两者在学习上的差异并不可取。

  • 标签: 大学生 调剂生 学习动机 心理健康
  • 简介:“90后富二代”的问题,是我国发展到当前阶段所面临的一个较为棘手的社会问题。该问题的产生,是当前阶段中国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依托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以成材教育为目标,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其他社会力量教育为辅助的综合教育引导模式,是在改革发展的当前阶段,解决“90后富二代”面临的群体性困境的有效模式。

  • 标签: “90后富二代” 家庭社会引导社会化
  • 简介: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了生活事件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生活事件(校区搬迁)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一般焦虑心理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2)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现实性焦虑和轻度焦虑之间差异显著;焦虑心理得分在性别、年级、专业之间呈现显著差异,而在民族、家庭所在地之间差异不显著。(3)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性方面普遍在中等水平以上,而且差异不显著;心理适应性得分在性别、年级、民族、家庭所在地和专业之间差异是不显著的。(4)民族院校大学生焦虑心理和心理适应性具有负相关,且这一相关极为显著。

  • 标签: 生活事件 民族院校大学生 焦虑心理 心理适应性
  • 简介:案例描述了一位大四护理学专业的男生,因为考研失利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问题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5次心理咨询,取得预期效果。

  • 标签: 心理问题 案例报告 合理情绪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