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十分重视。微生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微生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以及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概述了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代谢互作设计合理结构在微生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菌群 菌群代谢模型 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标本规范化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而观察组采取规范化微生标本采集方法,比较两组的微生检验结果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血液微生标本阳性检出率、尿液微生标本阳性检出率、痰液微生标本阳性检出率、伤口分泌液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标本采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检验结果,采取规范化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最大层度上提高微生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水平,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标本 规范化采集 微生物检验结果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验科微生检验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且对病原耐药性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将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1月我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 102例患儿的相关检验报告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研究所有患儿病原微生检验结果的状况,并且对患儿病原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结果 通过对检验报告的分析总结而得出,检验结果准确的检测报告 92例,检验结果错误的报告 10例;对导致检验科微生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存在检验人员因素 2例,标本因素 4例,操作因素 2例,其他因素 2例;对于病原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大肠埃希标本 56例,耐药青霉素 0,耐药头孢噻吩 18例,耐药氨苄西林 3例,耐药红霉素 0, 4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青霉素 44例,耐药青霉素 42例,耐药头孢噻吩 39例,耐药氨苄西林 28例,耐药红霉素 29例。结论 当前检验科的微生检验质量会受到检验人员、检验标本、检验操作等相关因素的干扰,因此应针对这些因素强化相关检验工作,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此外我市妇幼保健院的大肠埃希主要对头孢噻吩具有耐药性,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普遍存在耐药性,临床干预时应予以控制。

  • 标签: 检验科 微生物质量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一起家庭食物中毒的标本采集进行相关的微生学检验,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该类事件再次发生,并为相关部门健康宣传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20年6月15号食物中毒患者父子肛拭各1份、剩余食物4份、砧板拭子及刀具拭子各1份,共8份样本,按照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者父子食用了放置冰箱的过期食物。检测结果:患者肛拭2份、剩余食物样本1份均检出德比沙门氏

  • 标签: 食物中毒 德比沙门氏菌 生化培养 血清学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的住院患者1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患者各90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性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生检验,观察并统计两组住院患者的感染程度与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为8.0%,常规组的为25.0%,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体的病情感染程度明显轻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疾病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检验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的阳性率。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2月至 2018 年 1 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并选取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全部入选的临床标本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开展微生检验工作,对全部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标本的微生检验均完成后显示,研究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48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 21.33%,对照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79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 35.11 %,组间对比,存有明显的差异( p<0.05);且对两组临床标本中不同种类标本的阳性检出率观察对比,呼吸道标本及伤口分泌物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标本( p<0.05)。结论:在微生检验中临床上应将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能力等提高,并对相关检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以将标本微生检验的准确性提高,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同临床标本 阳性率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作为医疗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仍然受到众多的关注。临床微生检测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感染病菌做到先发现先预防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微生检测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出发进行探讨,同时对在现有技术下如何有效的提高临床微生检测的途径做出了分析。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当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技术深度融合,逐步成为在线开放课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在进行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在互联网的条件下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重点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微生发酵技术》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以供参考。

  • 标签: 微生物发酵技术 高职教育 在线开放课程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微生病原体的观察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0例我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采取宫颈分泌物分离培养法, PCR检测法对其宫颈内标本进行检查。结果:有症状组检出感染阳性患者共有 74例,占比 48.05%,无症状组检出感染阳性患者共有 20例,占比 43.48%,其中 20到 30岁、 30到 40岁这两个年龄段病原体感染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05)。结论:宫颈微生感染细菌种类复杂,观察感染细菌有利于诊断治疗, 20到 40岁为宫颈炎高发人群,应尽早预防和治疗。

  • 标签: [ ]宫颈 微生物感染细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肠道内的微生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一般情况下,健康的微生能够维护宿主肠道环境,并且可以为肠上皮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发育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免疫系统发育以及新陈代谢。相关研究报告显示,miRNAs在肠道微生与宿主免疫调控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调节宿主基因表达可以使肠上皮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调节具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次研究将深入探究miRNAs参与肠道微生和宿主免疫互作的调控,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miRNAs 肠道微生物 免疫互作 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微生检验结果的因素,并研究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间本院检验科出具的5000份临床微生检验报告,对检验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影响临床微生检验结果的因素,然后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结果:送检不合格的报告为93份,不合格率为1.86%(87/5000),影响临床微生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检验人员因素(34.41%)、样本质量因素(32.26%)、操作规范因素(25.81%)、其他方面因素(6.45%)。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为:严格控制标本质量、提高检验人员素质、严格规范操作规程、做好仪器设备保养。结论:微生检验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需要针对性采取质控对策,以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质量 控制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应用中采取微生检验对微生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目的的这段话是否需要写上治疗有效率、干预满意度;看需求,加不加问题不大)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腹泻患儿,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本院,共5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为干预A组及干预B组,其中干预B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A组采取微生检验,每组各25例。对两组治疗有效率、检验质量以及干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方面上可见,干预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干预B组(P<0.05)。干预A组干预满意度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干预A组检验质量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结论:在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中及时采取微生检验,能够明确患儿感染的病原,能够明确临床诊断和正确治疗,有助于提升患儿腹泻的治疗有效率,提高临床检验质量,从而对其干预满意度予以提升。由此可以见得,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腹泻患儿 治疗有效率 干预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DL-96II 微生检测系统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 方法:选取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下发的 30 株室间质控菌株( 2016 年 ~2018 年)作为检测对象,运用 DL-96II 微生检测系统与 API 微生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将结果与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别比较两种检测系统的菌种鉴定符合率和 DL-96II 系统的药敏结果符合率 。 结果:DL-96II 系统的菌种鉴定符合率为 86.67% , API 系统的菌种鉴定符合率为 96.67% ,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异 ( p 值 > 0.05 ) , DL-96II 系统的药敏结果符合率为 97.83% 。 结论: DL-96II 微生检测系统的菌种鉴定准确率与 API 系统的相近,且药敏结果符合率很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 标签: DL-96II 微生物检测系统 应用效果 API 微生物鉴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生临床检验方法与细菌耐药性监测要点。方法 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出现细菌感染症状的患者临床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工作中,随机抽取 100份化验报告,观察致病菌的种类及细菌的具体耐药性情况。结果 100份报告中,共发现革兰阳性球菌 40株,革兰阴性杆菌 60株。而耐药菌株检出率最高的是 ICU患者,占比 33.33%。其次为临床外科患者,占比 20%。最后是临床内科患者,占比 12.5%。结论 科学开展临床微生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能够为医护人员拟定科学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进而提高治疗工作的合理性,尽快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这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诊疗工作的满意度,需要医院引起重视。

  • 标签: 微生物 临床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统医学微生实验教学多以教师讲解示教后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为主,此模式重在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术方法,但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性思维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有待改进,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我们通过使用学习通平台与建立显微互动实验室等信息化教学措施,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促进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医学微生物 学习通平台 显微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