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9
/ 2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

王仕均 

宣汉县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6150

【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应用中采取微生物检验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目的的这段话是否需要写上治疗有效率、干预满意度;看需求,加不加问题不大)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腹泻患儿,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本院,共5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为干预A组及干预B组,其中干预B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A组采取微生物检验,每组各25例。对两组治疗有效率、检验质量以及干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方面上可见,干预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干预B组(P<0.05)。干预A组干预满意度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干预A组检验质量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结论:在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中及时采取微生物检验,能够明确患儿感染的病原菌,能够明确临床诊断和正确治疗,有助于提升患儿腹泻的治疗有效率,提高临床检验质量,从而对其干预满意度予以提升。由此可以见得,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腹泻患儿;治疗有效率;干预满意度

腹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婴幼儿中多发生,导致此病产生的病原微生物多为细菌、病毒以及真菌等。近年来,感染疾病呈逐年增加趋势,相关研究指出,腹泻采取微生物检验,可对患儿的临床诊断或协助诊断以及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提升治疗效果和提升微生物检验控制质量[1]。为此,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腹泻患儿,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本院,共50例。探究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应用中采取微生物检验对质量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腹泻患儿,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本院,共5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为干预A组及干预B组,其中干预B组不采取微生物检验,干预A组采取微生物检验,每组各25例。上述两组研究对象男女占比为11:14于12:13;年龄在(干预A组:2-8岁,平均5.21±0.32岁)与(干预A组:2-10岁,平均5.42±0.45岁)。这里都是干预A组?上述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不满足统计学含义(P>0.05)。上述患儿均满足本次研究所设定的纳入标准。患儿家长均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悉,且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

1.2方法

1.2.1干预B组

干预B组不采取微生物检验,医生经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给予患儿常规诊治。

1.2.2干预A组

在室内质控标准菌株的鉴定与药敏都在控的状态下,干预A组采取微生物检验,检验人员对分离出的临床菌株予以提纯,采取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经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后按照微生物检验结果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

1.2.3微生物检验对临床感染的质量控制

(1)医院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使用中消毒剂及灭菌剂、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器械、一次性医用品、医护人员手卫生等进行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所有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结果应符合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并控制在合格范围内。采取微生物的检验期间,工作人员需要收集感染源相关资料,充分掌握院内传染源相关信息,且结合院内环境卫生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且无目标致病菌的检出,降低疑似医院感染爆发细菌生长。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2)按照相关文件规定WS/T498-2017细菌性腹泻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指南的技术要求开展粪便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在微生物每周进行一次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卫生部与省卫健委临检中心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及通过相关性比对分析,其鉴定与药敏结果都在控合格的状态下才能检测样本检验。对每不同批号、货次购入的培养基和在使用新的抗血清凝集试验试剂盒必须做质控,若质控结果失控,应检查后再重新进行质控,若仍失控则将失控批次试剂废弃。

(3)样本采集过程应尽量无菌操作不应混入其他异物,宜在急性感染期5-7天内采集;采集后尽快送检不超过2小时,4℃超过48小时或35℃超过24小时标本不能送检。

1.3 效果标准

对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干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1)患儿的治疗效果按照其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等级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显效为患儿治疗后症状均已消失;有效为患儿治疗后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无效为患儿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善。计算方法为:显效加上有效比上总例数。(2)制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依此来评价家长对干预的满意度,满意等级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计算方法:非常满意加上一般满意比上总例数。(3)采取本院自制检验指标评估量表,对两组检验质量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检验质量较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

±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于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

由研究结果方面上可见,干预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干预B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干预A组

25

17(68.00%)

7(28.00%)

1(4.00%)

96.00%(24/25)

干预B组

25

11(44.00%)

4(16.00%)

10(40.00%)

60.00%(15/25)

χ2

-

2.922

1.049

9.441

9.441

P

-

0.087

0.306

0.002

0.002

2.2两组干预满意度对比分析

由研究结果方面上可见,干预A组干预满意度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详见表2。

2两组干预满意度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干预A组

25

18(72.00%)

5(20.00%)

2(8.00%)

92.00%(23/25)

干预B组

25

12(48.00%)

2(8.00%)

11(44.00%)

56.00%(14/25)

χ2

-

3.000

1.495

8.420

8.420

P

-

0.083

0.221

0.004

0.004

2.3两组检验质量对比分析PP<0.05)?是否

由研究结果方面上可见,干预A组检验质量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详见表3。

3两组检验质量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检验质量

干预A组

25

96.53±2.31

干预B组

25

76.54±4.32

t

-

14.352

P

-

0.001

  1. 讨论

腹泻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脓性便、血性便、粘液便、粪质稀薄的水样便,水分加大,患者每天排便3次以上,量大于200g,且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多有里急后重和腹痛的情况。该病多在儿童中产生,导致此病的因素主要与病菌感染所致[2]

采取微生物检验可对引起腹泻的病原菌予以明确,可有助于医生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能够对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予以切断,进而控制病原菌的传播,能够对相关的病原菌的耐药性予以掌握,从而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3]。同时此种方法具备提高检出率高,缩短疗程操作简便以及特异度、精准度较高的特点,促进临床治疗和检验质量的提升,特别适用于大量样本的检测中。本次研究结果中,由研究结果方面上可见,干预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干预B组(P<0.05)。干预A组检验质量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干预A组干预满意度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了微生物检验的技术的效果较为显著,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中采取微生物检验,能够明确患儿的感染病因,有助于其治疗,提升腹泻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从而对其干预满意度及临床检验质量予提升。由此可以见得,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同时也是临床医生协助诊断与正确诊断与治疗的依据,临床医生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查。

参考文献

[1]谭艳仙, 陈晓青, 黎清凤. 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及准确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82):2.

[2]王丽娟, 王丽娜.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2):391-392.

[3]陈华玲, 梁贵发, 张友亮. 研究与分析临床中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 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