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检验流程环节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300例输血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8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传染病0例、对照组2例.上述结果中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检验流程环节质量的控制,能有效避免输血检验流程中的错误,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了临床传染病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临治

  • 标签: 输血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工作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对患者的输血流程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如有输血不当,就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身体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对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问题应加强重视,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 标签: 输血 关键流程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方法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未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接受输血治疗患者66例为对照组。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接受输血治疗患者6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血样不合格率、医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输血的质量安全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须将检验工作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血源到使用,加强对血液的消毒和检验工作,以确保血液使用安全。

  • 标签: 输血检验 质量 实验 输血意外事件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环节质量控制法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两个时间段共4年收治的100例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未接受质量控制,观察组接受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用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量控制法在输血检验流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率与医患纠纷,减少用血量,提升输血治疗效果,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质量控制 输血 检验 输血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HFMEA分析的信息化输血护理流程优化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1年12月实施HFMEA分析的信息化输血护理流程干预前的1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22年01月~2022年7月实施HFMEA分析的信息化输血护理流程干预后的1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输血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输血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输血患者护理中实施基于HFMEA分析的信息化输血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可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HFMEA 信息化 输血护理流程 优化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输血安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100例申请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输血检验开展质量控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100例申请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情况。结果观察组配血问题、职业暴露、安全事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输血检验开展质量控制,可以强化患者输血安全性,减少安全风险。

  • 标签: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 血液质量控制 血液管理
  • 简介:本文将对现阶段食品样品检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食品样品检验流程优化设计进行探索,研究食品样品检验流程的管理技术。

  • 标签: 食品检验 流程优化 管理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需接受输血治疗患者,依据数字双盲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输血,观察组在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下进行输血,对比两组输血问题、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输血问题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33%明显高于观察组3.33%(P<0.05)。结论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下开展输血操作,对减少不良事件及避免配血问题有积极影响,值得应用。

  • 标签: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 输血操作 不良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疑难血型定型和困难配血、寻求解决其共性问题。方法微卡式血型正反定型、微卡式抗体筛查、微卡式抗人球蛋白、微卡式配血,吸收和放散试验鉴别红细胞抗原和血浆抗体。结果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占0.29%,配血次侧不相容占2.6%,通过吸收和放散试验使14例正反定型不符、13例次侧不合达到合型和相容。结论选择合适的吸收、放散试验可以使正反定型不合和配血不相容达到合型和相容。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正反定型 抗体筛查 相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使临床用血和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方法对2013年—2014年在我院临床治疗中申请输血病人的血液标本资料100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检验出使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中有13例不合,6例出现假阳性,7例出现DAT阳性,1例青霉素试验阳性。实施相应措施对质量的控制期间(2013至2014年),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没有出现输血安全事故,例如,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和配血问题。结论能够有效提高输血质量和输血安全的有效措施就是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中使用相应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和输血安全相关问题。方法对提高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结果在血型实验室中应用针对性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阶段未有任何输血安全问题出现。结论在血型实验室中实施针对性的数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输血安全和减少输血安全事故。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作用,分析其对于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到2021年10月之间来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20人,将他们随机分为各60人的两个小组。所有患者都需要被采集血液进行血型检验,其中常规组血液样本需进行常规输血检验,实验组血液样本不仅要进行常规输血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还要实行质量控制。对两个小组输血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和不良反应症状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输血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高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于常规组。结论: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也能有所降低,从而使得临床输血变得更加可信可靠,输血患者身体健康也能得到更坚实的保障。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控及输血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形式1/1纳入2组,对照组常规输血检验,观察组增加质控管理;对比两组输血不安全事故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血不安全事故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进行检验和分析。方法:本文研究选取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阶段中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20名输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在空腹下的肘前静脉血进行采集,并在盐水试管法的应用下对不规则抗体进行阳性的判断,对检查出阳性的患者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配血,分析结果。结果:在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上,120例患者中共检出15例患者,阳性率为12.50%。在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系统中占比最高的为抗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NE系统中抗M的占比为26.67%,和除了抗E以外的其他抗体之间差异不大(P>0.05)。在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不规则抗体和规则抗体之间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对不规则抗体进行检验能够有效地判断其阳性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配血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输血安全得到保障。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不规则抗体 阳性率
  • 简介:摘要临床医疗工作当中,输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输血工作当中出现失误或意外,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为了保障输血的适应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务必针对性的提升临床输血管理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临床输血工作,主要将工作人员、设备、环境、实际、血液储备、运输和分配、不良反应和计算机管理等进行控制、管理。进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将输血工作顺利开展,。

  • 标签: 临床 输血 有效性和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护理信息化的输血流程环节控制。方法:选取扬中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月完成信息化输血流程管理的1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扬中市人民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5月完成常规输血流程管理的1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输血流程缺陷发生情况、输血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流程缺陷发生情况,观察组较低,(P

  • 标签: 护理信息化 输血流程 环节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应用中的作用。方法以凝聚胺技术对300名正常人进行试验;用常规的盐水介质、抗球蛋白和木瓜酶进行配血试验,然后做出对照分析,并且对78例问题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和盐水介质、木瓜醇等常规的配血试验技术相比,凝聚胺技术的灵敏度不仅要高出10%—20%,而且它能迅速检测出IgG抗体。结论凝聚胺技术比常规配血技术的反应速度要更快,灵敏度要更高,操作起要来更简便,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它,临床输血中出现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能够很好的得到预防。这项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输血 凝聚胺 盐水 检测 常规方法 木瓜醇 IgG 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促进输血安全。方法分析血型实验室现执行的制度和措施,总结其要点。结果在血型实验室现执行的制度与措施过程中,没有出现输血安全相关的问题。结论对血型实验室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制度与措施,能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件发生,保证医疗的输血安全。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