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

黄丽珍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人医院检验科425700

摘要:临床医疗工作当中,输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输血工作当中出现失误或意外,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为了保障输血的适应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务必针对性的提升临床输血管理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临床输血工作,主要将工作人员、设备、环境、实际、血液储备、运输和分配、不良反应和计算机管理等进行控制、管理。进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将输血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临床;输血;有效性和适应性

0.引言

临床输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确保临床输血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首先需要达到的便是明确临床用血情况的责任体系和评价、公示制度。为了全面贯彻《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需要制定对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流程,并且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权威性的评价、考核标准[1]。临床输血的适应性评价主要是指输血工作者每次输血之前对患者的血液适应工作的评价;有效性评价主要是输血工作者在输血工作中所输血的血量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能够起到的效果和医疗价值。

1.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

1.1评价方式和方法

在每次输血工作之后的1天至2天内,对患者进行身体指标检查,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利用有效证据证明本次输血工作中输注血液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明显的帮助和输注血液量是否达标或缺少进行评价。

1.2.1红细胞输注评价方式

可以分两种计算方式,粗略计算和精确计算:精确计算血液当中的红细胞数量,在输血进行之前,对红细胞数进行一定测量[2]。在输血的24h以内对Hb进行复查,并且和输血之前的数量进行对比,如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值,则判断输血有效性低;粗略计算则是计算患者的体重来选择是否输注红细胞和输注量。普遍按照体重每50kg输注2U悬浮红细胞,一般情况下,每2U悬浮红细胞能够让患者的Hb升高10g/L。在输血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Hb检测,允许Hb的检测误差在±10g/L,如果差距值超过10g/L则代表输血具备无效性或有效性低。如果临床症状中的缺氧症状或体征得到了改善或消失,则也能证明输血的有效性。

1.2.2血小板输注评价方式

仍然分为精确计算和粗略计算。精确计算主要是根据Plt增加指数=(输血后的Plt-输血前的Plt)×身体面积/输注血小板总数。极限有效数值为输血后1h当中的CCI>7550/μL。最低有效指数是在输血之后1h回收率>30%,24h应当>20%。如果低于指标值,则可判断为临床输血有效性低。粗略计算则是计算患者的体重,根据体重计算需要注入的血小板数量,普遍每50kg需要注入1U单采血小板,根据所注入的血小板数量,1U需要使PIt上升30×109/L。如果临床患者的出血症状和体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或消失则也可以说明患者的输血具备有效性。以上情况均排除出血和DIC等倾向。

2.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

2.1手术和受伤患者

2.1.1红细胞输注

血红蛋白的含量>100g/L或者血细胞的容量>0.3则可以不实施红细胞输注。血红蛋白<70g/L,Hct<0.21,则必须立即实施红细胞输注。血红蛋白含量在70至100g/L时,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或者相近的体征,如果出现头晕、乏力或心悸等症状,则必须立刻进行注射[3]。

2.1.2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的数值>100×109/L时,可以选择不输注。血小板的数值>50×109/L时,则需要立即注射。在血小板的数值处于(50-100)×109/L时,可以选择性的输注,如果出现出血倾向或血小板功能下降现象,则仍然需要输注。

2.1.3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

对于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中,只有在特殊情况时才可以进行输注。比如:凝血酶原的时间或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超于正常值的一半时,并且伴有创面弥漫性渗血便可以立刻进行输注;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了保存期比较长的血浆之后出现出血不止现象,则需要立刻新鲜血浆输注;有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对应的血浆供应不足时,可以使用新鲜血浆进行输注。

2.2非手术患者

2.2.1红细胞输注

对于非手术患者的红细胞输注,则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行输注的选择,如果高于100g/L则可以选择不输注,如果低于40g/L则需要立刻进行输注,在血红蛋白处于60-100g/L时,输血便可以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输注,如果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缺氧症状、头晕、乏力或心悸则需要进行立即输注。

2.2.2血小板输注

如果患者的PIt>50×109/L则可以选择不输注,如果PIt≤10×109/L,则需要立刻进行输注,如果PIt在(10-50)×109/L时,如果出现出血现象,也需要立刻进行输注,如果没有出现缺氧、贫血症状则可以选择不输注。对于急性大出血的患者可以输注晶体液或者人工胶体液对血小板有稀释性时,必须立刻进行输注。

2.2.3浓缩白细胞混悬液输注

对于有5d以上的G-CSF和GM-CSF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技术<0.5×109/L,同时还带有较为严重的生命思君或者霉菌等多种感染病患者,将立刻实施浓缩白细胞混悬液输注;患有败血症或者严重的粒细胞机能降低的患者,也需要立即实施白细胞混悬液输注。

3.临床输血适应性、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3.1对用血科室的评价审核标准

对用血科室的评价标准主要有:(1)输血总量的比较。根据本科室以往年份或者月份的临床输血总量进行对比;(2)输血平均量进行比较。同种病情的患者,其输血量的平均数和每次使用量进行比较;(3)对比患者输血的百分率。统计和分析以往年份或者月份中,输血患者占所有患者的百分比;(4)必要检查率。主要是指在患者输血之前,没有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病毒检查的人数在总输血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5)不同输血指标用血率。主要是评价医师是否对患者需要输血的程度进行估计。(6)同病种用血量对比。当每个医师对于同种疾病或相似症状患者时,让患者进行输血的频率作对比。

3.2对医师的评价考核指标

考核在输血(血小板、红细胞和血浆类制剂)的选择上,是否有一定适应性,能否对患者的病情有所帮助。主治医师在患者的每一次输血之前,是否证实患者符合输注要求;在输血之前,医师是否让患者签订输血同意书。输血同意书上的内容是否完整填写,检测项目是否和《检测报告》中的项目一致,患者或患者家属和医师是否签字,填写时间;医师是否正确填写输血申请单,是否将输血申请单上的项目正确且完整填写,其输血内容是否是按照申请单上进行等;严格审核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时,是否严格按照要求将输血量和出血量的比例进行控制,是否将比例控制在<1的范围内。

4.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疗过程中,输血的正确性、适应性和有效性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最初步的保障。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需要进行输血,则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对患者进行输血,且在输血之前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在不适宜输血的患者坚决不使用输血,对于必须输血的患者需要告知其利害关系,尽量劝导其进行有效性的输血治疗。医师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务必达到所有临床输血要求和标准。完全做到控制输血总量、输血平均量、适应性的输血、必要性的输血、和同病种输血比例,进而真正的将输血的适应性与有效性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李荣.试述采供血体系文件的关键控制点确定思路[J].中国输血杂志,2014,10(5):10-12.

[2]陈璐.不对献血者五项血清传染病指标的调查[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1(4):1-2.

[3]周阳.强化科研管理创新推进医院全面建设[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