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能力、足底压力分布、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1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n=70)、运动组(n=70)、头针组(n=72)。3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其中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运动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训练120 min,每周训练6 d,连续训练8周。头针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运动组患者则增加下肢智能反馈训练,而联合组在增加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治疗每日1次,每次共4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MAS)、改良的Berg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量表和改良的Barthel评分(MBI)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下肢肌张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采用步态功能评价系统检测患者患侧的足底压力分布和步行时各下肢关节的活动角度。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MAS、BBS、FMA-LE、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MAS、BBS、FMA-LE、MBI评分分别为(1.41±0.60)分、(46.13±8.95)分、(29.10±3.24)分和(55.76±11.18)分,均显著优于运动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患侧第Ⅰ趾、第Ⅱ~Ⅴ趾、跖骨头Ⅰ、跖骨头Ⅱ~Ⅲ、跖骨头Ⅳ~Ⅴ、内侧足弓、外侧足弓、内侧足跟、外侧足跟的承重负荷比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患侧的上述各足底压力分布承重负荷比均优于运动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骨盆旋转角度、髋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屈曲角度、踝关节背屈角度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上述各活动角度均显著优于运动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下肢肌张力,提高其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改善脑卒中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和下肢的关节活动度。

  • 标签: 头针 下肢智能反馈 脑卒中 下肢肌痉挛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联合面部表情控制肌群康复训练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重度特发性面瘫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2组均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面部表情控制肌群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2组均治疗8周,随访6个月。采用H-B量表和面神经Sunnybrook量表评价面神经功能;采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Physical Function, FDIP)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ocial Function, FDIS)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质量;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运动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M波波幅;记录随访期间面肌痉挛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 (60/65 )、对照组为76.9%(50/6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5,P=0.039)。治疗后,观察组H-B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3.438,P<0.01),面神经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2.674,P=0.032);观察组FDIP评分低于对照组(t=3.986,P<0.01);FDIS评分高于对照组(t=4.621,P <0.01);观察组眼轮匝肌[(2.51±0.27)ms比(2.82±0.46)ms,t=4.258]与口轮匝肌[(2.97±0.22)ms比(3.35±0.40) ms,t=4.783]NCV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眼轮匝肌[(1.83±0.45)mV比(1.30±0.39)mV,t=3.827]与口轮匝肌[(2.58±0.60)mV比(1.97±0.36)mV,t=4.017]M波波幅高于对照组(P <0.01)。随访期间观察组面肌痉挛发生率为4.62% (3/65)、对照组为15.38% (10/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1,P=0.033)。结论电针联合面部表情控制肌群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重度特发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有助于降低面肌痉挛发生风险。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康复 诱发电位 治疗,临床研究性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Simodo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对不同年级口腔学生手部灵巧度进行训练并对结果进行定量评估,探讨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汕头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2015至2018级共118名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后,每位学生给予5个不同的手部灵巧度练习模块进行练习,每个模块有3个难度进阶,每个模块要求30 min内完成。系统自动记录每个学生的操作成绩,包括规定磨除量、底壁和侧壁磨除偏移量及误磨量,均以体积百分比为单位;同时评估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操作过程中口腔用手机位移和口镜位移(以米为单位)。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规定磨除量、底壁和侧壁磨除偏移量及误磨量,系统评估结果显示:已经经过专业课学习和仿真头模等临床前培训的学生(四年级学生)和未进入专业课学习、未经过培训的学生(一到三年级学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规定磨除量的完成情况,5个练习模块均能体现年级间差异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imodo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中圈形模块、隧道模块、甜甜圈模块和十字交叉模块具有对不同层次口腔医学学生手部灵巧度能力评估的敏感性,立体边缘模块对手部灵巧度能力评估的敏感性则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评估。Simodo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对手部灵巧度训练结果(如规定磨除量、底壁和侧壁偏移情况等)可进行定量评估,对口腔临床前教育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医学教育 Simode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 手部灵巧度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松训练对妇科肿瘤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杭州市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在随机分组基础上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60)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放松训练,n=60)。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为(45.47±1.42)分、(44.54±1.7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8±2.67)分、(45.84±1.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7、4.463,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98、2.597、3.265、4.680、5.108、2.612、3.635,均P<0.05)。结论放松训练能改善妇科肿瘤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放松训练 心理学试验 入睡和睡眠障碍 抑郁 焦虑 护理
  • 作者: 王艺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江口县中医医院,贵州铜仁554400
  • 简介:目的:探讨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所收治的64例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研究,分成对照组(常规性治疗+西医康复训练)和观察组(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其后MAS、FMA、Barthel指数比较无差异没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之后,各项指标对比有差异具备重要的意义(P<0.05),显示采用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更佳。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可得知,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备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过程之中,科学运用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方式,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 标签: 调和阴阳针法;康复训练;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针刺同步康复组(简称同步组)和针刺联合康复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其中同步组患者上述疗法同步实施,对照组患者上述疗法非同步实施,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MAS)、改良版诺丁汉感觉功能量表(reNSA)及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FM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感觉功能方面,治疗后同步组reNSA深、浅感觉评分及FM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reNSA复合感觉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同步组FMA-UE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屈肘肌MAS评级及FIM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同步治疗 手功能训练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我国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教育模式陈旧、理论/实践脱节、缺乏多维度融合等的不足,本文提出结合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进行预防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但该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效果尚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应急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预防医学实用型人才,基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仍需包括立项、指导和评价等多个方面的长足努力才能保障培养效果。

  • 标签: 预防医学 人才培养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格步态双重任务训练对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网格步态双重任务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实施网格步态双重任务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步频、步幅、步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格步态双重任务训练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平衡功能,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网格步态双重任务训练 脑卒中 轻度认知障碍 干预效果分析
  • 作者: 陈丽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3期
  • 机构:庐山康复疗养中心九江171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运动康复训练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PCI术后护理中采取运动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更好的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升术后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康复训练护理;冠心病;PCI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早期康复训练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21年5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床旁早期康复训练。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量表(PFDI-20)、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社会影响量表(SIS)、子宫内膜癌专用生活质量量表(QLQ-EN24)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SIS各领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LQ-EN24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开展床旁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床旁早期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 性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发放手册、集中讲座、康复训练专项指导、心理干预、饮食管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自我效能、康复训练依从行为、膝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应对自我效能、任务自我效能、康复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身体锻炼依从、主动寻求建议依从、锻炼监督依从、康复训练依从性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特种外科(HSS)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胫骨平台后倾角(PA)高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自我效能的养成,增强康复训练依从行为,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胫骨骨折 康复护理 健康教育 回授法 自我效能 锻炼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颈痛飞行人员颈部肌肉训练前后颈肌弹性应变值及颈肌强度的变化,探讨飞行人员颈肌强度与弹性应变值的关系。方法使用CME-1颈肌强度训练器,以等长和可变阻力及速度训练模式(changeable velocity and resistant,CVR)对56名飞行人员进行2周颈肌训练,比较训练前后颈肌强度及弹性应变值。结果飞行人员颈肌训练后颈长肌、头夹肌、肩胛提肌弹性应变值较训练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4、2.348、2.745,P<0.001、P=0.040、0.006)。颈长肌、头夹肌、肩胛提肌训练后的平均弹性应变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3.75%、4.18%、2.8%。颈肌训练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各方向平均最大颈肌力、平均10 s最大冲量的均值比训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4~8.284,P值均<0.01);各方向肌群的平均最大颈肌力均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39.3%、34.6%、35.2%和28.4%,平均10 s最大冲量均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1.4%、33.6%、42.7%和34.5%。肩胛提肌、颈长肌弹性应变值与前屈肌平均最大肌力呈负相关(r=-0.281、-0.387,P=0.036、0.004)。结论颈肌训练可有效提高颈部各肌群的力量及部分肌群的弹性应变;肩胛提肌及颈长肌弹性应变值与前屈肌平均最大肌力呈负相关。颈肌训练对增强前屈肌肌群活性以及保持颈椎生理性前凸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超声检查 颈肌强度 颈痛 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物理约束装置广泛应用于住院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以防止因患者谵妄、烦躁时意外拔除各种监护导联线、治疗用管道、自伤或伤及他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有物理约束措施直接将患者的上肢捆绑固定在病床上,常给患者带来心理伤害,并可导致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在ICU中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由于对护理和康复医师的人员数量依赖较大,故难以在ICU得到广泛开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便于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物理约束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2492749.6)。该装置主要由横梁及其两端由摇臂连接的锁定装置、上肢限位器和上身限位器组成。通过上肢限位器和上身限位器限制患者上肢、上身及头部的活动,在限位器的角度限制下可避免患者自行拔除治疗管路,同时保留手部抓握横梁并转动横梁的能力,且横梁上的滑动块可左右滑动,进一步增加了上肢活动空间,从而满足患者上肢肌力的锻炼。在ICU治疗期间使用该装置尽早开展肢体康复训练,能够缓解患者被动束缚的抵抗情绪,降低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率,消除医疗纠纷的潜在隐患,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物理约束 重症监护病房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行为训练融入快速康复流程对提高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5例患者,按常规快速康复护理流程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研究组77例患者在原有护理流程的基础上融入行为训练。对2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1.9 ± 2.1) h,较对照组(26.4 ± 3.2) h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242,P<0.05);术后下床时间研究组为(12.5 ± 2.1) h,较对照组(20.5 ± 1.5) h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53,P<0.05);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研究组为(5.6 ± 0.3)分,对照组为(5.9 ± 0.2)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353,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将行为训练融入快速康复护理流程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加快呼吸功能的恢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肺肿瘤 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 行为训练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电子病历的预训练模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识别效果。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2021年12月1至31日就诊于呼吸与危重症科、发热门诊、急诊门诊、儿科、感染科的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使用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表征(BERT)预训练模型对病历进行ARI病例识别与判断,以医学专业人员根据ARI病例定义判断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模型识别AR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对ARI病例识别的准确性。结果含有3 817条电子医疗记录的测试集中,共有1 200条经人工判定的ARI病历。模型判定ARI共计1 205例,灵敏度为92.67%(1 112/1 200),特异度96.45%(2 524/2 617),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9,AUC为0.95。模型在男性和女性中识别ARI的准确性相近(AUC分别为0.95和0.94),且对未成年ARI病例识别较18~59岁及≥60岁(AUC分别为0.94,0.89和0.89)更准确。相较于住院患者,目前模型对门诊患者的ARI识别更好,AUC分别为0.74和0.95。结论使用基于电子病历的预训练模型对ARI病例判定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针对门诊患者及未成年患者。该模型在利用电子病历进行医疗机构ARI病例监测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潜力。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电子病历 预训练模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的疗效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21年2月本院94例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悬吊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2组均治疗6周,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受损程度,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下肢功能,Berg平衡功能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浆TC、TG、LDL-C水平;随访3个月,采用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5、4.54,P值均<0.01),FMA、BB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0、3.10、7.57,P值均<0.01);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4、3.81、4.23,P<0.05或P<0.01),TC、TG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10、4.27、3.61,P值均<0.01)。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4.47%(35/47)、对照组为51.06%(24/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19)。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缓解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下肢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中风后遗症 下肢 偏瘫 补阳还五汤 悬吊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对脑瘫儿童流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瘫伴流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选用HTC Vive平台营造虚拟环境,对照组则辅以常规口面肌训练(包括舌肌训练、颊唇肌训练、冰刺激、Masako吞咽训练等)。2组患儿口面肌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共治疗3周。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流涎程度频率评分(DDSS)及吞咽功能评分对2组患儿流涎程度、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儿颊肌、口轮匝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DDSS评分[分别为(3.19±1.21)分和(2.50±1.14)分]和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10.30±5.40)分和(8.82±4.7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颊肌RMS[分别为(2.81±1.91)μV和(4.16±2.01)μV]、iEMG[分别为(11.43±7.83)μV·s和(15.76±11.71)μV·s]及口轮匝肌RMS[分别为(3.33±1.73)μV和(4.58±2.60)μV]、iEMG[分别为(18.90±13.98)μV·s和(27.56±16.94)μV·s]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D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颊肌、口轮匝肌肌电RMS值及口轮匝肌iEM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状及吞咽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口面肌训练

  • 标签: 脑性瘫痪 流涎 虚拟现实技术 动作观察疗法 口面肌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不完全性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悬吊运动训练。于入选时、干预8周后,对比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下肢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ASIA评分[(37.55±5.04)分]、BBS评分[(42.03±5.68)分]及TCT评分[(49.43±8.10)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以3~4级为主,对照组FAC分级以1~3级为主,干预后观察组FAC分级≥3级占比(54.76%)显著高于对照组(30.95%)水平(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悬吊运动训练 脊髓损伤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手摇车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S手摇车组(试验组)和MOTOmed运动训练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FES手摇车进行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对照组则增加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估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并于治疗前和治疗1、2、3、4周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U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4周后上肢(χ2=9.23,P<0.05)和手(χ2=15.91,P<0.05)的Brunnstrom分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1、2、3、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1、2、3、4周后的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手摇车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优于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

  • 标签: 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手摇车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