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中国辽宁省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辽宁省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本文采用美国LuNAR公司骨密度对1208例正常人的腰椎、髋骨及全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峰值骨量女性在20~29岁。男性骨峰值在30~39岁。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粗隆的峰值骨量女性均为20~29。男、女全身骨峰值均为30~39岁,男性全身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腰椎、髋部和全身骨密度累积下降率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的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 标签: 全身 骨峰值 正常人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腰椎 女性
  • 简介: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3型双能X线骨密度,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龄段、各部位的BMD均比非骨折组低(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近端骨量逐渐丢失,除了45~50组,其余各年龄段骨折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结论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呈明显负相关性,应该注意预防。

  • 标签: 骨密度 股骨近端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展开唤醒式生活方式管理对其健康信念以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所纳入患者为300例,属于本中心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任意取150例,在治疗中展开常规管理,即对照组,余下则需要将唤醒式生活方式管理进行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患者健康信念以及骨密度间的差异。结果 对比两组病症知识了解评分、健康信念以及骨密度水平,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唤醒式生活方式管理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摘要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豫东饮水型氟病区722名女性开展一项横断面调查,以探讨氟病区女性体重指数(BMI)与骨密度的关系及阈值效应。结果显示,与BMI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研究对象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分别降低了32%和69%;氟病区女性骨密度与BMI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关系,BMI为(18.0~31.2)kg/m2时,骨密度T值与BMI呈正相关;BMI为(31.3~40.6)kg/m2,两者无关联相关性;未观察到低至中等程度氟暴露影响成年女性骨密度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糖皮质激素的性质研究,在其对风湿免疫病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以及其对患者的骨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实现风湿免疫病的更好的治疗,促进医疗上的进步。其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这一时间中对其风湿免疫病进行诊治的病例进行统计和整理,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选取适合的病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观察,一共选取了80例。并且在其两年间有着风湿免疫疾病的病例资料中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和比较。对两种医治的整体模式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风湿药物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的整体情况、还有治疗后出现的问题等等,进行比较,骨密度改善情况和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的结果显示,其观察组中的整体效果好于对照组,对其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也就是说糖皮质激素方法在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中有着较大的优势,患者们也更喜欢此类治疗方式,相对比传统的治疗模式相比,治愈率更高,骨密度也有所改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这种治疗方式的应用由此看来十分重要,我们应当对其治疗模式进行强化,从而实现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风湿免疫病患者治疗 治疗效果 应用效果 骨密度情况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结合功能锻炼改善骨质疏松患者心理状态骨密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7月~ 2020年7月我院骨质疏松患者64例,采用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配合功能锻炼护理,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骨质疏松患者,通过人文关怀护理,联合开展相关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的治疗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对骨密度的各项指标的改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功能锻炼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儿童体质指数定期检测以及骨密度测试在儿童保健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度在我院接受体格检查的70例5--15岁儿童为研究 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保健教育知识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质指数定期检测以及骨密度测试。比较身高、体重、骨密度、体质指数与肥胖率。结果 组间相比,研究组身高和骨密度更高,体重、体质指数和肥胖率更低,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儿童保健发育 儿童体质指数定期检测 骨密度测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尿石症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相关性,以期为尿石症的筛查提供线索,为骨密度值发生变化时是否需要通过饮食或者药物等其他干预措施来预防尿石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人群中尿石症与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回顾性分析尿石症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相关性。结果 郴州地区体检人群中尿石症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1)郴州地区是尿石症高发地区,市区体检人群尿石症发病率13.5%;(2)郴州市体检人群中骨密度与尿石症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尿石症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绝经后的健康女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从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绝经女性中随机择取210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受检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骨密度,测量骨密度的部位包括腰椎和髋关节。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骨密度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讨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能否作为骨质疏松的重要判断方式。结果 受检女性四个部位的骨密度数值都随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而降低,但45到60岁的女性髋关节的数值随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绝经后健康女性的骨密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呈反比关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测量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来预测绝经女性发生骨折的风险。

  • 标签: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绝经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合5年来18次跨河水准测量数据,论述了徕卡TM50全站在跨河水准测量中的测量方法、成果精度统计分析等问题。

  • 标签: 跨河水准测量 TM50全站仪 精度分析
  • 简介:摘要:结合5年来18次跨河水准测量数据,论述了徕卡TM50全站在跨河水准测量中的测量方法、成果精度统计分析等问题。

  • 标签: 跨河水准测量 TM50全站仪 精度分析
  • 简介:酷毕^TM,化学名:5-氨基-1-(2,6-二氯-α.α,α-三氟-对甲基苯基)-4-乙基亚磺酰基吡唑-3-腈,通用名乙虫腈,是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生产的一种新型高效、长持效的苯吡唑类杀虫剂,在中国申请了行政保护。

  • 标签: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行政保护 杀虫剂
  • 简介:决策管理层01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硬件生产部02负责人工智能的“身体”。除了电脑计算系统,人工智能还需要一些额外的硬件来完成各自的任务,例如自动驾驶汽车需要能控制汽车方向盘、刹车、油门的硬件控制系统,需要语音和显示屏告知乘客自动驾驶的状态;智能音响则需要稳定连接Wi-Fi和家里需要操控的智能设备,需要麦克风来识别人类的语音,需要扬声器来“说话”;灵活的机器人机械臂需要精密牢固的机械设计。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更快地运行,本部门还需要研发适用于人工智能计算的芯片。

  • 标签: 公司架构 人工智能 TM 机械设计 决策管理层 WI-F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男性腰椎骨密度(BMD)与腹部脂肪组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男性共1 374名,年龄30~75(50.9±0.30)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利用QCT测量腰1、腰2椎体的平均BMD值及腰2层面的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与内脏脂肪面积(VFA)。根据研究对象的BMD分为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年龄、腰围、BMI、VFA、SFA的差异,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用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BMI、VFA、SFA与腰椎BMD的相关性。结果正常骨量组共807名、低骨量组451名及骨质疏松组116名。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年龄(F=237.939,P<0.001)、BMI(F=5.788,P=0.003)、VFA(F=4.919,P=0.0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低骨量组年龄、VFA高于正常骨量组,BMI低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年龄高于正常组,BMI低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年龄高于低骨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骨量组与骨质疏松组VFA及SFA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低骨量组VFA及SFA高于骨质疏松组。男性腰椎BMD与年龄(r=-0.542,P<0.001)、VFA(r=-0.104,P<0.001)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r=0.109,P<0.001);控制年龄及BMI后腰椎BMD与VFA呈负相关(r=-0.129,P<0.05)。结论男性腹型肥胖者可能更容易表现为低骨量;男性腰椎骨密度与内脏脂肪组织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 标签: 骨密度 体质指数 内脏脂肪组织 皮下脂肪组织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骨量、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12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生理盐水)、小剂量组(地塞米松1mg/kg)、中剂量组(地塞米松2.5mg/kg)、高剂量组(地塞米松5mg/kg),每组30只,2次/周肌内注射,分别干预4w、9w、12w.给药前及干预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大鼠全身骨密度(BMD),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组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从新生SD大鼠颅骨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5×10^-8mol/LDex组、5×10^-7mol/LDex组、5×10^-6mol/LDex组、5×10^-5mol/LDex组,分别培养12h、24h、48h后,采用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采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ALP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1)干预4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的骨密度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低于小剂量组(P〈0.05);干预12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大鼠的骨密度逐渐降低.(2)干预4w,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组大鼠骨组织ALP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w,大鼠骨组织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ex剂量的增加,大鼠骨组织ALP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逐渐降低.(3)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干预12h,5×10^-6mol/LDex和5×10^-5mol/LDex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5×10^-5mol/LDex组成骨细胞的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P〈0.05);干预24h及48h,不同浓度Dex均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 标签: 地塞米松 骨密度 成骨细胞 骨形成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男性大学生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和骨密度的差异,并探讨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校442名男性大学生,其中中国男性大学生294名,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148名,采用国际体力问卷(中文版)收集其近1周内体力活动情况,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右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以外,中国男性大学生的步行活动水平、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及总体力活动水平均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P〈0.05);中国男性大学生的骨密度明显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P〈0.05);pearson相关分析,步行活动水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均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157,P=0.000)。结论中国男性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及骨密度均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学生,可能与民族、遗传基因等有关;高强度体力活动能增加骨密度含量。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男性 大学生 体力活动水平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超高龄人群(年龄≥80岁)脊柱与髋部骨密度(BMD)差异,分析不同部位BMD在超高龄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超高龄体检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得到的脊柱和髋部BMD差异;通过组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身脊柱与髋部BMD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腰3椎体(L3)[(-2.7±1.5)比(-1.8±2.2),t=-2.275,P<0.05]、腰4椎体(L4)[(-2.4±1.5)比(-1.6±2.1),t=-2.137,P<0.05]、腰1~4椎体整体值(L1~4)[(-2.7±1.4)比(-2.0±1.9),t=-2.023,P<0.05]以及全髋部(TH)[(-3.0±1.1)比(-2.2±1.3),t=-2.618,P<0.05]BMD均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L1 BMD低于TH BMD[(-3.630±1.209)比(-3.040±1.147),t=-2.313,P<0.05],对照组患者L3[(-1.753±2.249)比(-2.647±0.986),t=3.306,P<0.05]、L4[(-1.527±1.999)比(-2.647±0.986),t=4.830,P<0.05]及L1~4[(-2.183±1.828)比(-2.647±0.986),t=2.340,P<0.05]BMD均高于股骨颈(FN)BMD,L4 BMD高于TH BMD[(-1.527±1.999)比(-2.165±1.255),t=3.046,P<0.01]。结论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腰椎部分节段和髋部BMD与同龄未骨折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该差异对超高龄人群髋部骨折风险预测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超高龄人群 骨质疏松性骨折 髋部骨折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与跟骨骨密度指标(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3 876名研究对象,男性COPD患病率为34.3%(3 130/9 125),女性COPD患病率为23.2%(3 416/14 751)。以健康男、女性为参照,男、女性COPD患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均降低,男性对应的β值(95%CI)分别为-0.87(-1.37~-0.36)、-3.42(-5.42~-1.43)、-1.53(-2.34~-0.71),女性对应的β值(95%CI)分别为-0.66(-1.09~-0.23)、-2.24(-3.92~-0.55)、-1.06(-1.71~-0.40),男性中下降幅度更大(交互作用均P<0.05)。GOLD分级与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呈负相关,且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检验均P<0.001)。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0岁、男性低体力活动水平者、男、女性非超重/肥胖者中COPD患者骨密度下降幅度更大。结论COPD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应加强对COPD患者骨密度的关注,尤其应关注年龄大、体力活动水平低、非超重/肥胖的COPD患者。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分级 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