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AVF)重度狭窄血管腔内治疗中口的确定及导丝导管通过病变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口,完成了14例AVF口重度狭窄甚至闭塞患者的腔内治疗。通过对比扩张前后的口震颤程度、血管造影所见的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后透析时流量变化,评价本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术中造影见AVF狭窄明显改善,狭窄程度均降至20%以下,术后口处震颤明显增强,透析时流量明显增加,并达到透析所需(均〉220ml/min)。结论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口的方法可以解决前臂自体AVF的重度狭窄无法顺行通过的问题,可以供临床参考,使得更多的透析患者获益。

  • 标签: 内瘘重度狭窄 血液透析 血管腔内治疗 球囊扩张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以46例首次发生动静栓塞的患者为病例组,按1:2选择与其同期行动静术且入组时内功能仍良好的患者92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的各项临床和生化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10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2组之间年龄、糖尿病、内部位、血管吻合方式、透析次数、透析时问、低血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三酰甘油、钙磷乘积、心脑血管并发症、使用左卡尼汀等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OR=O.082)和钙磷乘积高(OR=O.963)是内栓塞的危险因素,使用左卡尼汀(OR=16.244)是保护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使用左卡尼汀者动静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6天,未使用者为272天,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O.001)。结论糖尿病、钙磷乘积与动静血栓形成相关,长期使用左卡尼汀可以延长动静的使用寿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左卡尼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静扣眼穿刺皮下隧道感染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在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一年内接诊的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结果:通过参与本次研究的25例患者进行扣眼穿刺,其中二成患者出现皮下隧道感染。结论: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维持性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的自我护理从而延长患者的、内的使用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存活率。

  • 标签: 长期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行血液透析使用的动静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3月年本院收治确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86例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86例内手术患者全部在6—8周愈合良好,均能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结论正确合理的临床护理指导,可以减少动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动静的使用时间。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动静;血液透析;护理干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 ,血液透析治疗的血管通路通常首选动静 ,由于多种原因所致 ,动静常易发生诸多相关并发症 ,进而影响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正常进行。因此 ,在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 ,给予有效的动静护理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意义。同时 ,实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 ,可提高患者对于动静护理的重视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 ,动静瘘管路的寿命也得以延长 ,具有诸多显著的优势。

  • 标签: [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自我护理行为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用动静术治疗失败原因,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方法选取65例经动静术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动静术治疗失败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65例经动静术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动静术治疗失败率12.3%。其中4例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差,反复穿刺失败,占50%;2例患者因长期的压迫止血时间导致,占25%;1例患者因过多透析超滤,占12.5%;1例患者因负压抽吸过大,占12.5%。结论为了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动静术治疗失败率,需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术 失败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的护理。方法对69例使用动静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结果56例动静使用良好,使用时间20~65个月,平均49个月。结论正确维护使用内,指导患者保护好动静,消除引起出血、血栓形成等一切不利因素,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延长内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阶段健康宣教应用于自体动静患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方法 对 2018年 1月- 12月 80例 ,行自体动静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观察组对患者采用分阶段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遵义行为依从性、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动静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分别为 77.5%和 50%;遵医行为依从性分别为 82.5%和 57.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 85%和 60%,动静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7.5%和 27.5%,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自体动静患者进行分阶段健康宣教,可以让患者更好地掌握动静健康教育知识,有效的降低动静并发症发生,提高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分阶段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表 自体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动静是指将患者一侧肢体的动脉与静脉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从而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血管通路,但是不正确地使用内会大大减少内的使用寿命,血栓形成是造成内闭塞的最主要原因,其主要治疗是外科重建及介入治疗。我们对21例患者内血栓形成用尿激酶(UK)溶解血栓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尿激酶向血栓内部喷洒治疗,配合使用抗凝剂如潘生丁、阿司匹林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加强预防错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与护理,延长了内的使用寿命。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尿激酶 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方法对动静假性动脉瘤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49例的动静穿刺方法不同对假性动静瘤形成的影响。结果43例使用正常,4例闭塞,2例缺失。5例有假性动脉瘤形成与反穿及定点穿刺有明显相关,其中反穿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最高。结论绳梯穿刺法可有效降低自体动静动脉瘤发生,临床优先选择绳梯穿刺法。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穿刺技术 假性动脉瘤 离心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阻塞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使用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例资料。结果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血管内阻塞12例,其中低血压5例,占比41.7%,其次为内护理不佳2例(16.7%),穿刺处理不当2例(16.7%),血液粘稠度高、内感染及内未成熟使用各1例,分别占比8.3%。结论临床低血压、穿刺处理及内护理不当、血液粘稠度高、内感染及内未成熟使用等均会造成血液透析中内堵塞的发生,临床中有效监测并控制低血压、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及护理水平、积极对症治疗原发病、患者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均可有效预防并降低血液透析中内堵塞的发生,对于临床延长内使用期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阻塞 内瘘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吻合方式动静手术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动静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端-侧吻合,其中,研究组56例,采用连续吻合;对照组56例,采用间断结节吻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53.29±14.7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58±20.45)min,P<0.01;两组术后1年通畅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年内流血量为(689.72±173.24)ml/min,低于对照组的(911.05±216.31)ml/min,P<0.01。结论采用连续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更短,远期通畅率与间断结节吻合无明显差距,但远期内血流量较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个体情况适用不同吻合方式,对于男性、无基础疾病且血管条件者,可采用连续吻合;而对于女性、合并糖尿病及血管条件较差者,可采用间断结节吻合。

  • 标签: 端一侧吻合术 连续吻合 间断结节吻合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在临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广泛运用,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更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临床上很多患者选择自体动静作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动静血液透析可以减少感染、出血、凝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也避免了体外动静的一些缺点。动静可长期使用,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结合我科室在运用动静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 标签: HD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建立上肢人工血管动静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通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校正变量后有糖尿病史者和高血压史者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显著增加(P=0.040,P=0.015),而辅助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无明显增加(P=0.288,P=0.155)。因此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人工血管动静初级通畅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各纳入分析因素对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影响,故患者相关因素不应成为构建人工血管动静评估中的阻碍。

  • 标签: 肾透析 人工血管 动静脉瘘 血管通路 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的优质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高位动静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优质护理预及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实施优质护理可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更高,对各项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

  • 标签: 维持血血液透析 高位动静脉内瘘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拔河式穿刺对老年患者自体动静早期应用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5例皮肤松弛老年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13人,实验组 12人,对照组扎止血带,实验组不扎止血带,采用拔河式穿刺,观察两组前 20次穿刺情况,比较两组穿刺前压迫时间,皮下血肿,穿刺成功率的情况 结果 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后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穿刺前压迫内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拔河式穿刺有更高的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更低,对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拔河式穿刺 早期 内瘘 皮肤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