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运用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方法与传统顺向穿刺方法,本研究采用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的方法,目的 提高手背远端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输注成功率

  • 标签: 临床应用 手背远端 穿刺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6个月~1.5岁的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比较2组小儿一针穿刺成功率以及留置针的有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音乐干预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延长留置时间,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音乐干预 小儿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穿刺引起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减轻患者因穿刺引起的疼痛。方法选择8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选择不同的进针部位进行对比。结果选择皮肤较厚处,皮肤凹陷的纹理处进针疼痛较轻,而皮肤较薄、毛孔处、嵴纹处进针疼痛明显,并采用按摩、心理疏导等方式可减轻疼痛。结论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与进针部位有密切的联系,选择皮肤较厚处,皮肤凹陷纹理处进行穿刺加之按摩、心理疏导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 标签: 静脉穿刺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我们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穿刺能否一针见血,直接影响着病人的诊断、治疗和身心健康,也反映了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穿刺能否成功,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 标签: 静脉穿刺 失败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小儿静脉穿刺是临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但在对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却直接影响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而小儿静脉穿刺,由于小儿血管细小、脆弱、患儿不配合等原因,给穿刺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脱水、休克、衰弱的患儿,更难一针见血。穿刺成功与否和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的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有关。现将小儿静脉穿刺的临床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 静脉穿刺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静脉穿刺的技术经验,使广大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得到提高。方法经验总结。结果儿科小儿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达99%以上。结论通过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 标签: 静脉穿刺 体会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相关护理技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在我院行头皮静脉穿刺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穿刺成果的相关护理技巧。结果若患儿的血管清晰度不足,需凭借手感对其进行穿刺,同时需注意持针方法,需使用3M无菌透明敷料6*7型对针头进行妥善固定,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结论在门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治疗中,护理人员高超的操作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穿刺成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小儿 头皮静脉穿刺 护理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无痛性静脉穿刺探讨,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方法采用自制表格对1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实验组采用快速静脉穿刺法,按自制表格项目内容对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分别观察患者静脉穿刺后疼痛的程度,分析无痛性静脉穿刺相关因素。结果常规静脉穿刺法比快速静脉穿刺法患者感觉疼痛程度高,无痛性静脉穿刺相关因素与血管大小、血管弹性、选择血管部位、与穿刺的方法、与进针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结论掌握无痛性静脉穿刺的方法、原因与技巧,更加便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它会减少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从而能够真正实现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达到一个高水平。

  • 标签: 静脉穿刺 疼痛 相关因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难点及对策。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难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做好静脉穿刺技术对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结论准确的静脉穿刺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护士与患者或家属之间的纠纷,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静脉 穿刺 老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工作体会,分析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特点,针对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穿刺方法,阐述了穿刺过程中的操作手法和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注意事项。

  • 标签: 小儿头皮静脉 穿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方法2000例留观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对输液患儿头部固定方法、输液贴粘贴方法进行改进,并对如何保护输液部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仍沿用传统的输液贴粘贴方法,对输液部位保护不予干预,顺其家属自然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成功的原因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失败者23例,对照组62例;对输液部位保护不利致输液失败者,观察组9例,对照组37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固定患儿头部,改进输液贴粘贴方法及加强对输液部位的保护,可减少静脉穿刺失败及输液过程中因穿刺针完全或部分穿透血管壁、移位,而导致的药液渗漏和脱针,顺利完成输液。

  • 标签: 小儿 穿刺输液 输液贴 |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