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人工繁殖的月鳢苗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并进行亲鱼配对方式对比、饵料种类比较、孵化方式比较等试验,共配对亲鱼551对次,产卵总量51.4万粒,受精卵31.8万粒,孵出仔鱼27.3万尾,出苗20.2万尾(34∽52mm):平均受精率61.84%,平均孵化率85.79%,平均出苗率74.14%。

  • 标签: 月鳢 全人工繁殖技术 亲鱼 出苗 池塘饲养 饵料种类
  • 简介:本文报道了陆封型大西洋鲑全人工繁殖的实验结果.2000年1月从美国缅因州格兰特湖增殖站引进的陆封型大西鲑发眼卵,在北京房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进行了发眼卵孵化、苗种培育,亲鱼养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发眼卵经930d(11783度日)培育成产卵亲鱼,雌、雄亲鱼成熟系数分别为42.7%、4.23%;怀卵量为1098~3621粒/尾(叉长36~55cm),平均卵径5.4mm(吸水膨胀前)、6.2mm(吸水后);平均卵重8.5粒/g(吸水后)、7.5粒/g(吸水前);精液浓度200亿个/ml,精子寿命70~90s,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20~40s;个体繁殖率E(粒)与叉长(L)的相关公式为E=132.5L-3671.8,相关系数r=0.89.受精卵在水温6~11℃进行孵化,达到发眼所需积温为264.5℃*d;达到破膜所需483℃*d;仔鱼上浮所需880℃*d.试验亲鱼雌、雄按2比1配组,1075尾雌鱼共采卵90.47万粒,受精率为89.88%、发眼率为77.83%.产卵后(3个月后)存活率分别为雌鱼30%,雄鱼10%.

  • 标签: 陆封型 大西洋鲑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就开始进行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近15年来,长江所利用养殖的280多尾成年中华鲟进行全人工繁殖研究,先后成功攻克了后备亲鱼人工驯养、性腺发育诱导、人工催产等技术难关,并于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 标签: 全人工繁殖 中华鲟 突破性 长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研究所
  • 简介: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育并达到成熟的史氏鲟雄鱼,人工摧情获得精液.本文介绍对精子生物学特性的观测结果,其中包括:透视电镜下观察到的精子形态结构,精子快速泳动时间和寿命,精液的质量密度和精子密度,同时与野生雄鱼精子活力进行比较.

  • 标签: 全人工繁殖 精子 生物学特性 史氏鲟
  • 简介:为开发我国鲑科鱼类养殖新品种,将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masou移殖至北京。稚鱼用玻璃钢育苗盆+水泥池,微流水和流水养殖,进口鲑鳟饲料作为开口饲料,2周后改为国产鲑鳟饲料培育至性成熟。2014—2015年人工采卵15.7万粒,受精率82%,孵化率68%。孵化水温6~8℃,受精卵至发眼期的积温为190~210℃·d,350~390℃·d时孵出。共孵化鱼苗8.7万尾,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2~+龄雄鱼100%及雌鱼95%性腺发育成熟,雌亲鱼平均体质量(573.62±110.39)g,成熟系数(21.67±2.60)%,绝对繁殖力为(1649.64±489.60)粒/尾。人工养殖环境下,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性能较野生群体有极大改善,能进行规模化苗种生产。

  • 标签: 马苏大麻哈鱼 移殖培育 全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