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并不直接就是人道主义,但也不是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包含人道主义的成分,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因素即为马克思人道主义。马克思人道主义既是人道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研究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理论前提及内涵,探索其思想所实现的根本性变革,这是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论根据;第二部分探寻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理论影响价值,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带来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探寻社会如何发展,人们何去何从,应形成什么样的发展观等问题的答案,以期挖掘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人道主义 当代价值
  • 简介:《等待野蛮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第一部为自己赢得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这部有意隐去时代和地域背景的后现代式寓言作品很容易让人迷失在无边的语言游戏中。实际上,库切在小说中对文明与“蛮之间的隔阂与交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显示了对现实人生的真切把握,从根本上抓住了文明的痼疾,从而使小说在探讨文明现状、探讨现代人与人关系的同时,绽放出耀眼的人道主义色彩。

  • 标签: 《等待野蛮人》 文明 野蛮 人道主义
  • 简介:人道主义”作为一个有特殊含义并被世界公认的词汇,是个外来词,但其在中国并非新意,早在中国古代先贤教育家的思想及其著述中就不乏“人道主义”的身影。无论是儒家的“与民由之”、“恕仁”、“爱人”;还是道家的“贵生”;墨家的“兼相爱”;就连被人称为法制无情、强调君主利益的法家也有“利民”、“利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认真发掘传统文化中“仁”、“与”、“爱”、“贵生”、“利人”等“人道主义”思想,并对其进行转化,推陈出新,对当今教育,尤其是对生存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传统文化 人道主义 生存教育 “人道主义”教育
  • 简介:在社会发展史上,人一直居于世界舞台中央,扮演着主要角色。人是什么?人为什么存在?人的生命意识、生存状态、生活形式等与自然与社会,与思维有什么关系和联系?如何认识人的本质及其价值观念?所有这类的问题,曾经困扰着历代圣明贤哲和墨客骚人,形成诸家纷争、学派林立,自成体系的“人学”格局。本文根据当代社会生活提供的新思维、新经验、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改革实践,结合历史比较多视角、多层面地考察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基本思想原则和辩证思维。阐释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对待西方文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挑明了马克思主义与形形色色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人的存在及其社会关系,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的思想分歧和理论对抗,批判了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在人的存在及其本质、人的自由与主观精神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制造的错乱、虚无与谬见,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和认识人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学 辩证思维 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 哲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