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3—2013)收录的205篇森林游憩文献的学科分布、刊载期刊分布、年度分布、资助情况、作者分布、作者单位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为后续森林游憩研究理清脉络和提供参考。

  • 标签: 森林游憩 文献计量 中国知网
  • 简介:红枫小苗容器育苗中,在黄泥中按不同体积混合东北泥炭、松鳞介质、珍珠岩,制成3种基质配方,以苗圃地为对照,采取搭遮阳网与不搭遮阳网,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基质对红枫小苗容器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搭遮阴网、基质配比(黄泥:东北泥炭=2∶1)的生长效果优于苗圃地定植。

  • 标签: 红枫 育苗 容器 基质 遮阳
  • 简介:利用马尾松标准地数据,对包括林分密度效应倒数模型在内的常用的三种表达方式进行拟合对比和分析论证,为选择合适的马尾松林分密度效应模型、进行合理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哑变量的方式引入起源属性参数建立林分密度效应模型,既兼容了人工林和天然林林分密度效应的共性,又体现了差异性,且精度优于不分起源的林分密度效应模型,在林业生产上有实用价值。

  • 标签: 马尾松 密度效应模型 哑变量
  • 简介:通过对麻竹笋用林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灌溉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措施对竹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前三者与竹笋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竹笋产量随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竹笋产量与灌溉次数呈直线相关,竹笋产量随灌水间隔时间增长而减少。4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施肥量、立竹密度、灌溉、截梢。提出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的优化模式为:施肥量为1800kg/hm^2,立竹密度为3600株/hm^2,灌溉为发笋期连晴10d浇水1次,截梢是保留竹秆高4m为宜。

  • 标签: 高效培育 麻竹 技术 研究
  • 简介:太原西山林区是太原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作用巨大。介绍了西山林区概况,提出了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改善营林措施的建议。

  • 标签: 太原市西山林区 营林策略
  • 简介:本文对巴苦竹的核型进行了调查。该竹种的染色体数为2n=72,核型公式为2Asm+42Bnm+28Bnm。核型不大对称,染色体有21对中间着丝粒和15对亚中间着丝粒。本研究记录的染色体数和核型稳定性证实印度东北部野生巴苦竹有一个新细胞型。

  • 标签: 巴苦竹 核型 染色体数 特里普拉
  • 简介:通过对小叶黄杨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扦插繁殖效果比较好,生根率高,宜采用;扦插时用河沙做基质,有利于扦插生根;作业时温度保持在20℃-30℃,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为宜;用30ppm的ibaⅠ号生根粉处理插条最佳,生根率、根量和根长均有增加.

  • 标签: 小叶黄杨 扦插繁殖 生根率
  • 简介:对外国产3个属8种竹子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形态特征指标和种子的千粒重、纯净度、病虫害感染度、含水量、发芽率等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带壳颖果形状多为圆锥形、纺锤形,颜色以褐色、黄褐色、灰褐色为主,长度和直径分别为9~11mm和1~4mm;去壳颖果长度和直径分别为8~15mm和1~3mm;颖果种子的千粒重、纯净度、含水量、病虫害感染程度、实验室发芽率、温室发芽率分别为10~70g、70%~93%、0%~15%、7%~8%、40%~75%、70%~95%。2)带壳坚颖果的形状一般为卵圆形,颜色多以灰褐色为主,长度和直径分别为5~8mm和2~5mm;去壳坚颖果长度为4~8mm,直径为2~4mm;坚颖果种子的千粒重、纯净度、含水量、病虫害感染程度、实验室发芽率、温室发芽率分别为10~35g、85%~89%、6%~9%、0%、15%~50%,25%~69%。

  • 标签: 竹种 种子 形态特征 品质特性
  • 简介:以‘布鲁拉诺’、‘提伯’和‘索蚌’3个百合品种的鳞片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的消毒方法、不同品种、取材不同部位及接种方法对百合鳞片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法是0.1%升汞消毒8min,污染率较低,成活率最高,可达90.9%,且采用小鳞茎整体消毒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率。不同百合品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分化能力依次为‘布鲁拉诺,〉“索蚌’〉‘提伯’。百合鳞片不同部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近轴面向上接种的鳞片分化能力强于远轴面向上,小鳞茎再生率最高,可达100%。

  • 标签: 百合 鳞片 离体培养
  • 简介:通过对木麻黄四个种两次嫁接试验,研究影响嫁接的成活的因素和比较种内、种间亲和力.调查分析嫁接苗的苗高、接穗地径和成活率.结果表明,接穗的采集部位和嫁接环境对嫁接成活影响很大.排除外界因素,木麻黄属内不同种间有较高的嫁接亲和力(58.4~69.2%),且种内和种间嫁接亲和力的差异不显著.

  • 标签: 木麻黄 嫁接亲和力 成活率
  • 简介:我国幅员辽阔,由南到北纬度跨越较大,气候种类多样,具有丰富的湿地类型。由于北方严寒地区具有特殊的气候、物种、水文等条件,不能用现有的设计经验和南方温暖地带湿地设计的惯用手法来进行严寒地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在对严寒地区这一特定区域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展开研究时,需基于理论研究,从气候、物种、人文、建筑等方面分析其对严寒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影响。结合影响因素,探寻严寒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发挥严寒地区特有的优势,建设高质量的严寒地区城市湿地公园,为将来的严寒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更多可能。

  • 标签: 严寒地区 湿地公园 生态 地域特色 冬季景观
  • 简介: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它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其构建技术是重要的水污染处理共性技术,目前,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库塘以及湖滨带的重建与恢复以及水污染处理,在这些领域中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人工湿地一定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已经在部分环节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我国不同区域,尤其是太湖流域的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湿地 构建技术 水污染处理 生物生态系统 土壤-植物 湿地系统
  • 简介:芽变包括植物颜色、形态及物候期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异,芽变育种在观赏植物育种领域有着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观赏植物芽变育种的成就、芽变品种的生理生化特性、繁殖栽培技术、新品种鉴定技术及芽变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等研究进展。指出重视芽变育种及对性状突变基因的开发、利用研究,是更好地开发利用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关键。

  • 标签: 观赏植物 芽变育种 品种鉴定 分子机理
  • 简介:红花刺槐为刺槐的变型,其组织培养至今尚未见报道。为提高红花刺槐的繁殖系数,进行了红花刺槐茎段外植体诱导成活、初代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的筛选试验,并对愈伤组织成苗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年生枝条茎段组织培养春天比秋天成活率高,绿色致密的愈伤组织能够成苗。初代培养以SH为基本培养基为好,继代培养以B5为基本培养基为好,生根培养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为好,繁殖系数达每芽30天4.7株,生根率为84.4%。表7参22。

  • 标签: 红花刺槐 茎段 组织培养 培养基
  • 简介:本文应用“抑花一号”研究了垂柳的花芽分化发端时间。在垂柳花芽分化发端时间前注射“抑花一号”,其芽基本上都分化为叶芽;在其花芽分化发端时间期间注射“抑花一号”,其芽部分分化为花芽,部分分化为叶芽;在其花芽分化发端时间后注射“抑花一号”,其芽基本上都分化为花芽。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垂柳雄花花芽分化的发端时间位于6月24目。7月9日之间,雌花位于6月29日~7月14日之间。

  • 标签: 抑花一号 花芽分化 发端时间 垂柳
  • 简介:树木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对日灼伤害的能力直接影响城市各类绿地的景观效果。通过文献综述,着重从树木日灼伤害的范畴、类型与症状、影响因子指标、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鉴于树木应对日灼伤害研究不足的状况,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起专业的重视。

  • 标签: 树木 日灼伤害 影响因子 指标体系
  • 简介:通过对金叶桃叶卫矛进行的初步组织培养研究试验,得出的结果表明:最佳的灭菌方法是0.1%升汞6min+70%酒精25s;最佳的外植体是茎段;最佳的初代培养基是WPM;最佳的继代培养基是WPM+2.0mg/L6-BA+IBA(0.5)。

  • 标签: 金叶桃叶卫矛 组织培养 灭菌方法 研究
  • 简介:以油松、华山松为试验树种,进行了不同移植时间采取不同技术措施移植。结果表明,春季移植最佳;秋季喷施植物蒸腾抑制剂、树体输液以及夏季移植后遮阳都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15%~28%。

  • 标签: 针叶大树 移植技术 研究
  • 简介: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碳储量是研究森林与大气间碳交换的关键因子,本文探讨了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方法、影响因子,以及目前我国在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森林植被 碳储量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