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体功能锻炼在偏瘫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23年1月-8月我院治疗的偏瘫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康复,实验3个月,对患者进行肌力康复情况、Barthel指数、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的评估。结果:经过3个月的实验,研究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有效率为95.1% ,显著高于常规组80.5% ,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功能锻炼在偏瘫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肌力康复,提高肢体功能评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 标签: 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锻炼 肌力恢复 Barthel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脑卒中后强化运动训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来证实强化运动治疗是否有效,以及强化训练时间和认知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训练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运用MMSE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训练组于治疗2、4、6周后的MMSE评分均高于同时间对照组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患者于治疗2、4、6周后的MMSE评分均高于前一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运动训练较普通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疗程的延长,认知功能的改善越明显。

  • 标签: 强化运动训练 偏瘫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处方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科2017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n=40)、观察者(n=40),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强化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处方,持续6个月。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IS、ADL、FM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处方可以提升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偏瘫 运动训练 康复
  • 简介:【摘要】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康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阶段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护理方案已日益个体化和多样化,包括早期、中期和后期的康复策略。神经可塑性在康复中的应用,如运动训练、神经反馈和虚拟现实等,取得了显著效果。此外,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仍存在着康复方案个体化程度不足、长期效果评估不足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多学科合作,深入探讨康复护理策略的优化,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 标签: 脑卒中偏瘫患者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NF技术对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有效的减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病痛。方法:随机选取60例偏瘫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实验组采取常规康复联合PNF技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进行两组患者前后的疗效对比。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力、挛缩程度和运动功能的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上肢肌力、挛缩程度都有较大改善。可见PNF技术可有效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水平起更为稳定快捷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NF技术 偏瘫 上肢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早期康复治疗改善成人急性偏瘫的效果以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纳入76例急性偏瘫患者参与实验,经过调查诊断后确认符合入组标准。将以对比的形式展开本次实验,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分为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即使用常规疗法的常规组以及应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运动功能指标。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NIHSS、MAS和SS-QOL量表进行评估,经过分析来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上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 ,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其中康复组更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成人急性偏瘫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降低偏瘫严重程度。

  • 标签: 成人 急性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药物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运动疗法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及运动疗法。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开始前1天)和康复后(第30天)两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评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ADL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法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FAC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更加有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病程,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疗法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8例脑梗塞偏瘫患者,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分成对比组、实验组,各34例。对比运动功能、颜面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结果:对比对比组,实验组的FMA评分更高,其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t=7.769/6.164/12.601,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罹患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护理中,运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干预后,对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样本采集时间段在2019.07~2022.02期间,对80例脑梗塞患者予以样本选取,分层随机化分组,护理干预方案对比,分析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40(常规护理),实验组/40(常规护理加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比患者(1)NIHSS评分、Barthel指数;(2)Fugl-Meyer评分、Sheikh评分。结果:干预方案实施前,经对两组各项评分测定值进行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在干预工作实施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测定值均有积极优化趋势,实验组干预效果更加积极(P

  • 标签: []脑梗塞护理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应用效果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68例2020.2—2021.8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前后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组间护理前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近,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FMA评分(73.26±2.3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6.88±9.67)分均比对照组的FMA评分(46.28±2.8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3.45±9.24)分要高(P

  • 标签: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脑梗塞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及对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脑梗塞偏瘫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研究时间是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后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可见P

  • 标签: 肢体康复训练护理 偏瘫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68例2020.2—2021.8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前后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组间护理前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近,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FMA评分(73.26±2.3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6.88±9.67)分均比对照组的FMA评分(46.28±2.8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3.45±9.24)分要高(P

  • 标签: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脑梗塞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塞护理中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意义。方法: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患者取样67例,顺序编码分组,入院时间2019年05月至2021年11月,分别行常规护理(35例,常规组)和常规护理+偏瘫肢体康复训练(32例,实验组),比较Barthel 指数、QLQ、Fugl-Meyer 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Barthel(80.25±15.39)分,Fugl-Meyer(67.15±9.69)分,比常规组(63.15±11.80)、(58.42±9.80)分高,实验组QLQ评分干预后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可优化脑梗塞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肢体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肢体功能 康复训练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及对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运用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其中实验组采用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对比两组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能够改善其肢体功能以及步行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 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护理方法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运动想象疗法配合穴位按摩护理措施。评估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运功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进而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不同干预方案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到2021年5月我院治疗脑卒中且带有偏瘫症状患者60例,以分组方式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常规组应用作业疗法,实验组在作业疗法基础上添加运动想象疗法。以疗效、神经、运动、生活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神经与运动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与作业疗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肢体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普及。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作业疗法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任务导向性功能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院内近期内(2020.1-2022.8)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共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训练后的FMA评分。结果:训练前两组FMA评分无差异(P>0.05),训练后比较FMA评分可见,观察组更高,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用任务导向性功能性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任务导向 功能性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对照组(n=30)、实验组(n=30),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NHI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改善重症脑卒中偏瘫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可尽快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获取更为优异的预后。

  • 标签: 早期系统康复护理 重症脑卒中 偏瘫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脑梗塞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加行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内皮细胞功能肢体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血清CGRP、NO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ET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相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塞偏瘫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肢体功能

  • 标签: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脑梗塞偏瘫 内皮细胞功能 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