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本专科实习学生职业认同感情况,为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我校实习后期的50名本科学生和50名专科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结果本、专科学生职业认同感总分分别为(3.18±0.49)分和(3.43±0.37)分。本科学生专业认同感得分低于专科学生(P〈0.05)。对于加强职业认同感的措施,学生更倾向于寻求社会人群的支持、临床带教教师以实例进行现身教育、在教学中寓职教育这几种形式。结论本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低于专科,应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 标签: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职业认同感
  • 简介:目前我国对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培训包括:晋级培训『、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主要采用分层培训法。以及根据职业等级构建教学模块等方法开展培训。未来工作中,有必要完善职业等级培训内容,形成培训体系;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以促进老年护理实践的开展。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职业培训 模块化教学法
  • 简介:对200名中专护生在临床实习前进行职业防护认知的调查,结果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严重缺乏,防护意识淡薄,分析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

  • 标签: 临床实习 护理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研究中的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均值为60.70,标准差为11.10。其中,职业自我概念的均值为21.55,此维度得分最高。职业自主选择性与社会说服的均值较低,分别为7.07和7.85。研究提示,教师可通过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院里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学院应为学生提供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具备清晰的就业方向与就业目标。

  • 标签: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简称高职护生)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对江苏省近几年毕业的中高职护士职业素质、知识、能力的评价,分析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在江苏省30所医院,对工作时间5年以上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以《护理专业毕业生岗位适应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医院对1999-2004年毕业的中高职护士基本素质、知识和能力的满意率总体较高,但是“人文意识、伦理意识、沉着自信、法律意识、评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素质、“人文、临床医学、预防保健”知识及“英语应用、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文献检索”等能力满意率较低;在护士的基本职业素质、知识及能力中,对能力的满意率最低。此外,医院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率较中职毕业生高。结论应提高护士的学历结构,加强护生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人文素质、人文知识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 标签: 护士 知识 专业能力 满意度
  • 简介:目的调查护士心理资本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对太原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553g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护士心理资本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心理资本得分为(88.19±13.20)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为(46.68±7.54)分。心理资本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希望、乐观和自我效能对护士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护士心理资本,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促进其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的提高。

  • 标签: 护士 心理资本 职业生涯规划
  • 简介:旨在强调自我教育是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优化的源动力,探索相关自我教育策略。着重从两方面阐述:①职业核心价值观的自我教育,从确立核心价值、深入职业实践、领悟职业内涵及关注职业发展4个环节入手;②依据培养对象特点的分层教育,需区别学生的年龄特点、职业培养目标等,制订适合于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优化职业心理素质的自我教育策略。

  • 标签: 护士 专业 护理 人员素质 自我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2014年入学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中选取6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设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附加具有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同一老师任教的平行班设为对照组(n=105),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职业认同评估指标体系对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分和职业自我概念、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挖掘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对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应重视隐性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

  • 标签: 专业背景 隐性课程 职业认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职业病患者的心理现状及护理措施。方法:本篇文章中筛选我院接收的职业病患者50例,将所纳入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心理现状及护理效果进行详细比对。结果:护理后两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及时改善,患者依从性获得显著提升,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均较少,最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良好改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职业病 心理现状 护理措施 实施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采取层次化培训对其职业暴露发生率影响作用。方法:于2022年1月至同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63名工作人员实施专业培训,培训方式采取层次化培训,做效果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知识认知情况,行考核可见经培训后认知情况较良好(P<0.05),职业暴露发生率汇总,行比对后显示培训后发生率低(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培训,层次化培训的开展,可有效管控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促进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知识认知提高。

  • 标签: 层次化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暴露 影响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以及风险防范。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急诊科护士120例,对其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经分析可知,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概率为70.00%,可见具有较高的风险发生率。造成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包括操作不当、医疗器械感染、患者感染、工作环境以及个人因素。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后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至4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针对影响这类风险的因素实施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急诊护士职业安全性。

  • 标签: 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士执业疲溃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工作的12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疲溃干量表(MBI)对所有手术室的职业疲溃感进行评分,通过资质调查问卷来调查护士职业疲溃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以相应采取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方法:职业暴露登记系统和回顾性调查方法相结合方法,对2021-2022年发生的94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暴露人群以女性为主,占92.55%。暴露者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占90.42%。工龄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高发,占58.52%。暴露高发科室为外科、内科、手术麻醉中心。暴露方式为锐器伤,占75.53%。暴露高危环节是处理锐器、动静脉采血、拔针。暴露部位是手部,占73.40%。护理人员能规范执行暴露后应急流程,占96.81%。职业暴露病原体以乙型肝炎和梅毒为主。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问题,依据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环节,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对策 调查分析 职业安全
  • 简介:摘要:在医疗环境中,护士的职业素养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护士本人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升护士的职业素养,本研究通过设计并实施了一项针对护士礼仪的培训计划。通过对比培训前后护士的职业素养进行对比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礼仪培训后,护士的仪态礼仪、语言礼仪以及职业行为等方面的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与患者沟通的礼仪形象提升尤为突出。此外,经过礼仪培训的护士在工作满意度、自我认同感以及对于职业的热情方面也有所提升。这说明礼仪培训对于护士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明显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医院管理者为护士提供更有效地培训方法,提升护士的职业素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护士职业素养 礼仪培训 工作满意度 自我认同感 沟通礼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礼仪对护理职业工作的必要性。方法:遴选我院的6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法分为两组,包括参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观察组开展护理礼仪培训,参照组未进行护理礼仪培训,分析两组护理礼仪知识考核成绩、护士综合素质情况,研究时段为2022年6月-2022年12月。结果:观察组护理礼仪知识考核成绩评分、护士综合素质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护理礼仪对护理职业工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开展护理礼仪培训,不仅能够增加护士对于护理礼仪知识的了解,还可促进综合素质提升,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形象,可促进护理事业良好发展。

  • 标签: 护理礼仪 护理职业工作 必要性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护理人员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已成为全球医疗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首先,我们定义了职业倦怠并概述了其特征,强调了研究这一现象的重要性。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我们发现护理人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且这一问题在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 标签: 人员 职业 倦怠 现状 对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预防控制中以自省式健康教育方式开展艾滋病危害宣传的实施效果。方法: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艾滋病高危做健康体检者110例,分组采用单双号,对照组做常规方式危害宣传,研究组使用自省式健康教育方式做危害宣传,比对效果。结果:疾病认知调查,研究组在接受教育后疾病认知良好(P<0.05),发病率统计,研究组艾滋病发病率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艾滋病预防控制危害宣传,采用自省式健康教育,实施后,能够使艾滋病高危患者对疾病产生正确认知,促进其自觉预防该疾病,降低其患病率,效果极佳。

  • 标签: 艾滋病 危害宣传 自省式健康教育 预防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医院医疗护理中,产科护理工作具有纠纷多、风险高的特点。在产科护理工作中,胎儿及产妇的高危因素较多,且病情变化快,多危及母体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故护理管理者应对产科风险因素进行预见性识别,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母婴安全,避免护患纠纷。

  • 标签: 产科 风险分析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