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在医院的心内科接诊的患者大部分为急症和重症的患者,并且数量非常庞大,由于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平常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对期护理管理是医院的难点与重点部门。而利用6S管理可以对护理人员能否依据标准开展工作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并以此达到对护理管理的有效控制。当前运用6S管理主要针对心内科护理管理的相应水平,特别针对科室中的主要环境和设备以及相关的物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科室中通过建立6S管理模式并实行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 6S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强化护理管理对感染科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抽取我院感染科在 2018 年 4 月 -2018 年 10 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 44 例为对照组; 抽取我院感染科在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4 月实施 强化护理管理的患者 44 例为观察组。观察指标选择护理满意度和 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等两个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和 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较为优异,较之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医院感染科室内实施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 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强化护理管理 感染科 护理人员 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在重症监护室 患者的护理 过程中,采用对照和观察 的方法,分析采用护理标识的管理模式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本次实验需两组研究对象,从 2018年 5 月至 2019年 5 月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 340 例,将其随机均分。给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 式,观察组 患者采用护理标识管理 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结果:观察组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为 2.94 %,对照组为 15.30 %。观察组 满意度 为 95.88% ,对照组为 64.71% 。因此 观察组 总体结果优于 对照组,差异明显, P< 0.05,具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管理 过程中,如果对 重症监护室患者 采取护理标识管理 模式,则会有效降低 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加快康复进程,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具有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管理 护理标识 不良事件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期间应用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该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156例产妇,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78例,给予对照组主要以传统护理管理的模式进行干预,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共同参与护理管理的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与护理管理实施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管理前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后观察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 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1.03%。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予以临床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用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不仅可有助于加强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对于临床护理管理满意程度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 ;护理管理 ;新生儿     母婴同室通常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 24 h与母亲处于同一房间,并在每天的分隔时间皆不超过 1 h[1]。而对于新生儿来讲,母婴同室不仅可增加其与产妇之间的肌肤接触,同时也有助于母婴的身体健康。在此情况下,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则是由奥格的自理模式而提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是以人在自理期间的缺陷,以及与健康之间关系方面的一种护理理念,并经过临床的不断完善与进步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2]。同时作为目前医院的一种新型管理制度,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主要是以提升护理质量为目的,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学习与护理能力进行加强,以此有效提升临床的实际护理效果与工作效率。该文则以该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1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收治的 156例产妇,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78例。在对照组中产妇年龄为 22~ 35岁、平均为( 26.37±4.21)岁,其中包括: 51例初产妇与 27例经产妇,分娩方式包括: 49例阴道分娩与 29例剖宫产 ;而观察组中产妇年龄为 21~ 36岁、平均为( 27.39±5.04)岁,其中包括: 45例初产妇与 33例经产妇,分娩方式包括: 41例阴道分娩与 37例剖宫产。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母婴同室护理期间应用常规方式的护理管理。具体由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并负责对其家属进行相应知识的健康教育,从而保障产妇可正确操作母乳的喂养方法 ;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方法为:①无菌操作与环境管理:在临床护理执行期间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要求,对于如遗传性的代谢疾病应进行密切的筛查,在婴儿沐浴室进行采血的操作,同时可在床旁对如何抚触新生儿,以及衣服尿布更换与母乳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另外要严密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检查,以排除重大疾病发生的可能。而对于家属在喂养期间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以及对例如黄疸或溢奶等正常的生理现象进行鉴别。最后则在进行相应卫生教育的同时严格要求家属及来访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依照规定进行洗手,以及定期进行病房的消毒与清洁,并保障良好的温湿度与通风,对于新生儿所使用的被褥及毛巾等应作为清洗消毒工作,从而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     ②新生儿沐浴管理:为临床护理人员制定严格合理的工作规范,在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时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并在指导产妇前制定科学的操作流程。例如在沐浴室,应首先预约好沐浴的时间,在其沐浴前 1 h内不应进行喂奶,然后产妇要做好新生儿更换衣物的准备工作,并在检查其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方能指导产妇自行对新生儿进行沐浴,以及臀部与脐带等各项的护理工作。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应指导产妇及家属将新生儿送回母婴同室的房间。     1.3  观察指标     依据该院自制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量表进行随访调查,其中总分为 100分,≥ 90分为优秀, 70~ 89分为良好, 60~ 69分为合格, <60分则为不合格 ;同时以临床护理管理满意度量表在产妇出院前进行满意度随访调查,其总分为 10分, <9分为非常满意, 7~ 8分为满意, 4~ 6分为基本满意, <3分为不满意 [2-3]。     1.4  统计方法     依据 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以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以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理前对照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 40.71±5.14)分,相较于观察组的( 39.76±4.92)分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管理后观察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 94.52±3.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97±5.61)分( t=21.803, P<0.05) ;觀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 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由于女生分娩是一生中重要的生理历程,不仅会改变其心理的状态,同时对于分娩后的康复与新生儿的心理与健康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4】。而作为目前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一项工作内容,母婴同室已成为医院一项新的管理制度【 5-7】。以往母婴同室则是主要在产妇分娩后尽可能安排与新生儿同处一室,从而增加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实现对产妇情志的调节,以保障后续在哺乳期间具有良好的基础。而随着对常规母婴分离或封闭式的集中护理的转变,开放性母婴同室护理受到产妇及家属的广泛认可与欢迎【 8-10】。由于在胎儿脱离母体后,受到内外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影响新生儿缺乏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予以产后新生儿的环境护理管理对其良好的正常发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依据苏红梅 [11]研究文献资料表明,予以产后实行母婴同时的护理不仅有助于实现产妇尽早的开奶,同时对于产妇自行护理婴儿与哺乳能力的提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不仅可提升产妇子宫的收缩,并对于降低产后出血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为母子感情的增进以及新生儿智能与心理的健康发育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了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服务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心中发挥积极意义,未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透析 实验对比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效果。方法:将入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35例(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观察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心功能。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各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临床应用价值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产科护理管理实施柔性管理,研究应用价值。方法:在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这一时间段内选取 88例妇产科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 44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 44例采取柔性管理,对比不同组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比常规组高,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7.73%,比常规组的 84.09%高,结果对比差异较明显,( P< 0.05)。 结论:在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柔性管理 产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健康管理在糖尿病社区护理管理上的应用体会。方法 纳入 60例 2019.01~2019.11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均进行健康管理,观察管理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认知度。结果 管理后 FPG(空腹血糖)、 2 hPG(餐后 2h血糖)均低于管理前( P< 0.05);管理后依从性、认知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 P< 0.05)。结论 糖尿病健康管理在糖尿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依从性,值得在社区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管理 社区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医院手术室于 2018 年 5 月开始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于前后一年时间内各选取 68 例患者,对比实施前后护理管理效果。 结果 :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 P<0.05 ,且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 P<0.05 。 结论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方法: 以我院于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 164 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 82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程度。 结果: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绪功能、呕吐症状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疼痛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发生率对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采取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生活质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人文关怀在口腔医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 2017 年 10 月到 2018 年 10 月口腔治疗患者 130 例,按照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 2 组,即对照组 65 例、实验组 65 例,对照组进行般护理管理,实验组以此为基础应用人文关怀,观察 2 组应用效果,即诊治问题和患者满意度等。 结果: 实验组诊治问题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满意率 98.4% ,对照组满意率 81.5% ,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口腔医疗护理管理中,将人文关怀应用其中,可降低不良事件与意外事故等,具有较高满意度。

  • 标签: 人文关怀 口腔医疗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住院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比较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QCC、RCA和SOP,评估应用上述质量管理工具后的效果。结果: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同时患者就医的各项流程明显缩短,使患者对护理质量管理的满意度具有明显的改善,其应用管理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质管理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质管理 护理质量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管理对于重症医学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为研究年限,共计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室中的20名护理人员、50例患者。以随机化分组模式均分入观察组(n=10、n=25)和对照组(n=10、n=25)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理念,观察组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记录2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人性化管理实施前,2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程度不具有差异性(P>0.05);实施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程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重症医学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接收的静脉输液患者中,抽取 204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让实验 2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由静疗小组对实验 2组患者进行管理,对两组的输液途径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实验 1组相比,实验 2组的输液途径的舒适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P< 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静疗小组进行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静疗小组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在护理领域,风险管理是一种对疾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的方法,目的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孕产妇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对产房后出血病人实施一定的风险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产房产后出血 护理风险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2例手术麻醉患者,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31例),在麻醉恢复室采取常规管理;另一组为实验组(31例),则采取细节管理。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采取细节管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预后。

  • 标签: 细节管理 麻醉恢复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对50例重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应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25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5例患者;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的血气指标与通气功能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血气指标与通气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应急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针对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护理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共计81例设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对3个月后患者的体征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管理后患者的透析期间体重增加率、血压达标率、每次透析脱水占体重比例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率均显著优于护理管理前(P

  • 标签: 高龄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