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高千伏摄影技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它具有低千伏摄影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能降低X线的辐射量,影像信息明显增多,有很好的锐利度及清晰度,尤其在胸部摄影方面更为突出。但高千伏摄

  • 标签: 中的应用 摄影中的 胸部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癌是妇女的好发癌症之一,据报道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妇女癌症死亡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特别是某些早期癌(如导管内原位癌,小叶原位癌等)。X线摄影检查几乎是唯一的检出手段。方法对于乳腺钼靶X线摄影摄影技术和摄影方法应不断提高、充实和完善。为此我们于近几年摸索出乳腺点压摄影法。结果乳腺点压摄影是在普遍加压的基础上病变局部再加压,从而使病变局部的组织重叠更加减少,对于乳腺内有无肿瘤的进一步确诊,肿瘤边缘的毛刺、内部结构及钙化的显示更加清晰。结论通过临床应用证明乳腺点压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更有其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围绕60名放射科检查患者进行,从2019年1月-2022年1月研究期内纳入观察,入组后对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施DR摄影技术检查(观察组,n=30),一组实施普通X线片检查(对照组,n=30),对比不同放射科影像技术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图像质量反馈甲级片数量高于对照组;乙级片、丙级片、废片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DR摄影技术 放射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分析循证理念的早期营养支持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的90例脑外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循证理念的早期营养支持,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循证理念的早期营养支持,可充分确保患者术后充分的营养,减少患者机体内的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机体各项功能的快速康复。

  • 标签: 循证理念 早期营养支持 脑外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电灼联合局部外用药治疗扁平疣疗效及对机体 IL-2、 IFN-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年 2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得的扁平疣患者 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使用局部外用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频电灼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 IL-2和 IFN-γ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 94.00%)高于对照组( 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 IL-2和 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 IL-2、 IFN-γ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频电灼联合局部外用药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机体 IL-2和 IFN-γ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 高频电灼 局部外用药 扁平疣 临床疗效 IL-2 IFN-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对扫描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和优化。方法对50例怀疑冠心病或冠心病复查患者进行64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回顾性分析成像质量,探讨心率替代功能的应用价值。结果(1)心率替代功能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CT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2)心率70次/min以下的单扇区重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要求。根据心率选择心率替代功能的使用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检查的可靠性。

  • 标签: 冠状血管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以前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电图、X线扫描等。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CT冠状血管成像以其安全、扫描速度快、无创性、操作简便、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且能准确定位,检查费用低等特点,易于患者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对冠脉疾病诊断的首选。其方法是由周围静脉血管注入造影剂,在CT下使冠状动脉充盈至相关的触发点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后处理图像来获得冠状动脉的分布来发现其狭窄或堵塞情况,从而确定诊断。我院从2011年10月—2012年5月,开展128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167例,检查中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前准备和护理心理指导,并对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检查患者无1例过敏,渗漏,失败,其图像优良,因此高质量的检查前准备和护理心理指导,是128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前提及保证。

  • 标签: 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 心血管疾病 检查前准备 护理心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乳腺癌患者32例。结果平扫28例呈现圆形或不规则肿块或结节,增强扫描20例呈实质性强化团块,6例呈实质性强化结节;应用多层螺旋CT评估手术范围,12例患者接受乳腺局部切除。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既可以进行协助诊断,也可以观察病变累及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乳腺癌 增强 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切口全与分层缝合的术后恢复愈合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05月-2012年11月腹部中大手术直切口176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88例,分全、分层缝合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3个月。分层缝合有3例切口全裂开,重新缝合2例,1例长期换药愈合。全缝合未发生裂开。分层缝合有2例切口疝形成,全缝合无。分层缝合有5例切口感染,全缝合无切口感染。结论腹部在长切口采用全缝合技术是一种安全、节时可行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扩大应用。

  • 标签: 不吸收丝线 腹部大长切口 切口裂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横切口皮下脂肪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385例剖宫产横切口分别采用皮下脂肪缝合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4.78P<0.05)。结论采用Z—OPGA带针缝合线三针缝合皮下脂肪的方法优于改良传统(未经碘伏消毒)丝线常规间断缝合脂肪方法。

  • 标签: 剖宫产切口 皮下脂肪层 缝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初步诊断肺栓塞的患者行胸部CTPA扫描,对肺动脉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T)及多方位重建(MPR)技术三维重建。结果CTPA不但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叶、段及段级以下分支,并且能够显示其管腔内栓子。结合MIP、VRT、MPR三维重建技术更能明确定位及明确诊断肺栓塞。结论64螺旋CT肺血管造影快速、方便、无创且敏感性高,可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MSCT 肺动脉栓塞 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疑诊为肺栓塞的26例患者行16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及后重建技术,观察患者肺动脉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6例患者共发现栓子163个,受累肺动脉58支,其中肺动脉主干2支,左/右肺动脉14支,叶动脉21支,肺段动脉13支,肺亚段动脉8支。直接征象中心型30支(51.72%),偏心型14支(24.14%),附壁型5支(8.62%),闭塞型9支(15.52%)。间接征象血管纹理稀疏,“马赛克征”3例;肺实变,楔形或条状实变影5例;肺动脉高压5例;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2例。结论16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扫描以及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对比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的显示情况。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对100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其400支血管,其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检查,其正常血管为291支,狭窄血管109支,狭窄血管占总血管的27.25%。采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扫描检查,其正常血管为277支,狭窄血管123支,狭窄血管占总血管的30.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十分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在现有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基础上,针对检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3.0T磁共振图像均匀度及厚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相关国际和国内标准,对新装机的3.0T磁共振进行检测,采用不同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结果:不同的扫描序列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检测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序列。结论:在检测3.0T等高场强磁共振时,应选择对各个通道的增益进行校准的扫描序列。

  • 标签: 磁共振 均匀度 层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在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方面的作用。方法于孕11周—14周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并随诊观察。结果通过超声探测共检出16例颈项透明增厚的胎儿,其中3例染色体三体胎儿,4例正常染色体胎儿但随诊发现有严重并发症,与颈项透明增厚但染色体及预后正常的胎儿相比,上述异常胎儿于孕11—14周时的颈项透明显著增厚,且大多数进展为妊娠中期时的颈部水肿,并合并其它超声异常。结论超声探测颈部透明厚度能早期有效的检出染色体异常胎儿及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胎儿,结合产前诊断超声随诊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对胎儿评估预后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异常胎儿 染色体异常 颈项透明层 产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6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部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3月内收治的102例肺部结节患者作为对象,所有病例都接受16螺旋CT扫描,分别按照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查,观察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诊断结果并比较。结果(1)低剂量扫描,共134个结节,39个毛刺征,25个分叶征,18个钙化,常规剂量扫描,共134个结节,39个毛刺征,25个分叶征,19个钙化,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出情况比较,差异不大,P>0.05;(2)常规剂量的单次检查辐射量为(401.83±67.93),低剂量(89.42±1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结节在16螺旋CT扫描中,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效果相当,相比而言,低剂量扫描的辐射量更小,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小,值得推广。

  • 标签: 16层螺旋CT 低剂量 常规剂量 肺部结节 临床研究
  • 简介:随着数码摄影技术发展和电脑普及,数码显微摄影作为一项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个学科中。显微摄影技术的应用使科研人员能够把实验结果真实准确地记录下来便于分析研究,临床上常通过显微摄影记录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诊断;亦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通过显微拍摄病原体进行网络会诊。因此,显微拍摄技术使用的水准可直接影响到诊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专业人员由于缺乏数码显微摄影专业知识,拍摄的图片不尽人意,本文以拍摄寄生虫虫卵为例,探讨应用显微拍摄技术的使用。

  • 标签: 数码显微摄影 寄生虫虫卵 应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拍摄技术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摄影在老年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18例进行老年前牙美学修复患者,按数字随机法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口腔摄影进行美学修复,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前牙美学修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牙外形、颜色、个性特征及表面结比较,治疗组满意的有46例,一般的有11例,不满意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满意的有32例,一般的有16例,不满意的有11例,总有效率为81.3。治疗组满意程度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摄影能提高老年前牙美学修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口腔摄影 老年前牙 美学修复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临床价值和技术优势。为放射科以后的工作和技术进展提供病例检查数据等。方法与传统X现摄影技术比较,DR摄影技术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例如工作效率、图像后处理技术、所得图像的质量、技术操作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等方面所占的优势。结果DR技术所获图像质量高、工作效率快、图像后处理技术操作方便,可为医院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结论DR摄影技术相比较传统X线摄影技术,在图像质量、图像后处理功能、及工作效率等都比较高,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可对疾病做出更加明确的诊断。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技术放射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