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年末,李安导演的《比利·恩的中场战事》终于与观众见面。这部影片自筹备以来就吸引着众多电影人的目光。不仅是因为“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光环,更是因为这部影片在电影技术上的诸多新尝试。笔者有幸与此片的3D指导进行了一次交流—抛开片子“是否好看”而聊聊高帧率到底为电影带来了什么?我们怎么样继续推动电影向前发展?

  • 标签: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3D电影 高帧率
  • 简介:兆华是北京人艺著名的"大导",从《绝对信号》开始,兆华坚持先锋戏剧实验,为中国话剧舞台开拓了一条中西合璧,传统和现代交织的道路。兆华擅长排演著名剧作,我们也注意到了他1990年导演的《哈姆雷特1990》和2007年导演的《大将军寇流兰》这两部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改编莎剧永远是戏剧导演的终极梦想和终极难题。几百年来,莎士比亚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无数剧团排演,如何结合本国的戏剧特性,观众的欣赏习惯,将本国的,当代的价值观念与莎士比亚作品中蕴含的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普遍价值结合起来。是所有排演莎士比亚作品的剧团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 标签: 林兆华 舞美设计 莎士比亚作品 话剧舞台 北京人艺 戏剧特性
  • 简介: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理查德·克莱特拍摄的"爱在"系列三部曲非常特别,有很多值得评说之处。在评说之前,我想先引用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这里只节选了首两句与末五句: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首诗的寓意让人惆怅:人生歧路重重,你只能走一条,但不免会怀念着另一条,尤其是不如意的时候,你或许会想。

  • 标签: 人生道路 电影导演 三部曲 克莱特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 简介:作为西方人,我们总倾向于在传统逻辑的话语范围内描画各种不同的刺激因素,去迎合那种在自身经验中大量存在的,最终可浓缩为单一的或聚合的整体的,由无休止的事件、人物和影像构成的概念.在(2001)这部从首映之日起就令观众困惑不已的影片中,戴维·奇成功地将连贯性逆转,通过服从于非逻辑的时空、心理和语言条件的"意义"(直觉的和情感的感知)营造出影片人物和超现实主义世界的传统"意义"(逻辑).尽管批评家就能否从中推导出逻辑的意义这一问题存有分歧,但意见对立的双方,在认真研究和反复观看影片时,不是无意忽略就是有意掩饰了奇对未知领域以及对于语言结构的不信任所表现出的美学兴趣.这方面的缺失,使奇及其影片损失巨大,事实是否如此尚可争辩.在观看时,考虑到奇对于意义话语的美学原则是很重要的,这会为他如何将传统逻辑话语服从于非逻辑话语的过程提供一个缜密的解读.本文要仔细研究的是丽塔(劳拉·埃琳娜·哈饰)这个人物以及作为延迟范例的寂静俱乐部场景.这些范例能使我们看到,只要领会了奇的美学标准,就可以更充分地评价和理解中的超现实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关于"真实",是通过未知的一切--直觉和情感"话语"的流动和有节奏的推进--被"感知"(感觉和知道)的.这些可以被理解为矛盾或无意义,理解为象征语言的缺席--概念界线的模糊.

  • 标签: 连贯性 林奇 戴维 霍兰 乐队 刺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