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GF-β1基因核苷酸多态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在我国广东地区的汉族孕妇中,选取100例正常怀孕妇女及100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怀孕妇女,采集两组共200例血液样本,从中抽提总DNA为基因样本。使用PCR、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来判定200例样本的基因型。通过计算不同组当中,上述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基因突变率、不同基因型和AD、VD相关以及相对危险度,分析TGF-β1基因核苷酸多态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患有妊高症一组其TGF-β1基因核苷酸多态出现频率与正常妊娠妇女具有明显差异,8个SNP中的+915G/C与+869T/C.-509CT多态较之正常妊娠妇女也具有明显差异。结论8个SNP中的+915G/C与+869T/C.-509CT等单个位点出现突变的频率较高会导致8个SNP之间出现连锁失衡。

  • 标签: TGF-&beta 1妊娠期高血压多态性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波动对高血压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以732例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鼾症"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并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OSAHS的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结果分为轻、中、重度OSAHS组各103、150、479例;另以同期经PSG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的55例高血压病鼾症患者作为单纯鼾症组。记录睡眠呼吸监测相关指标,分析四组患者睡眠前后血压变化。采用酶循环法测定轻、中、重度OSAHS组患者各40例和单纯鼾症组20例的血清Hcy水平,分析Hcy与睡眠监测指标及血压波动的关系。结果重度OSAHS组睡眠后舒张压均高于轻、中度OSAHS组和单纯鼾症组[(92.6±11.7)比(88.5±8.1)、(90.2±10.5)和(86.2±11.0)mmHg(1 mmHg=0.133 kPa)],重度OSAHS组睡眠后脉压差低于轻度OSAHS组[(44.7±14.4)比(48.9±14.8)mmHg],均P<0.05。中、重度OSAHS组睡眠后收缩压均高于睡眠前[(134.9±15.9)比(132.5±16.1)、(137.2±16.6)比(134.1±15.2)mmHg],睡眠后脉压差均低于睡眠前[(44.7±12.7)比(47.7±13.5)、(44.7±14.4)比(47.6±12.8)mmHg],均P<0.05;轻、中、重度OSAHS组睡眠后舒张压均高于睡眠前的(86.3±8.4)、(85.5±13.3)、(86.5±11.5)mmHg,均P<0.05。各OSAHS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单纯鼾症组[(25.8±10.9)、(29.3±10.8)、(34.0±11.4)比(17.3±13.5)μmol/L],均P<0.05,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呈逐渐升高趋势。OSAHS患者血清Hcy与睡眠前后舒张压差(ΔDBP)呈正相关(r=0.290,P=0.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55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ΔDBP诊断价值为1 mmHg,判断高血压病患者合并OSAH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70.0%;将Hcy和ΔDBP作为联合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和65.0%。结论血清Hcy和睡眠前后舒张压波动对高血压病患者合并OSAHS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尤其适合于无条件开展PSG监测的基层医疗机构。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高血压 缺氧 血压波动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治疗(<24h),对照组实施常规气管切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疾病得到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疗效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出血 早期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8例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接受保守治疗的44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0.91%>77.27%),实验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的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的有效途径,可及时清除血肿、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且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分析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共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74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予以研究组术后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术后经临床护理,研究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指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通过护理实施,改善患者术后预后质量,在促进患者恢复的同时,提升手术疗效,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出血 术后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就预见性护理组(观察组,n=45)与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45)护理干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 急性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8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3.28±5.16)和(24.17±5.33)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头部亚低温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大量脑出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穿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大量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实验组中,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中,患者按照传统方法采用醒脑静予以治疗。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0%,而对照组仅为72%,实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在今后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值得参考。

  • 标签: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 急性脑出血 临床治疗
  • 作者: 黄大敏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3-03-13
  • 出处:《医学与法学》 2013年第3期
  • 机构:                    黄大敏           (四川省武胜县人民医院 黄大敏 6348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常规护理和院前急救护理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到接 诊的时间间隔明显较短,且零死亡率,对照组存活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的FMA 评分和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在降低死亡率和抢 救成功率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预后效果更佳理想,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监测效果。方法将1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在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模式下进行家庭自测血压,对照组不给予家庭自测血压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我血压监测1年之后,其高血压改善情况较之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进行家庭自测血压监测,可以使患者血压较理想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家庭医生 高血压患者 家庭自测血压 监测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人数日益增多,医疗费用投入不断增加,死亡率持续升高,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疾病与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可通过健康管理进行有效控制,本文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必要、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展望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健康管理 现状与展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病人手术前应严密观察血压,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稳定病人血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术前病人心理通常是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的。护士要鼓励安慰病人树立信心,正确认识,学会配合手术,避免情绪紧张,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良好的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当日病人的血压稳定起到良好的作用,降低手术风险,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

  • 标签: 手术病人 合并高血压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高血压急诊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采用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急诊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观察组47例采取预见性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伤残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急诊患者采取适当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低死亡率,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急诊 院前急救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