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的种类以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治疗的106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结果①在这106例患者中,腹膜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51.88%。其中,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而这其中真菌的检出率是最低的;②在对致病菌耐药性的分析中发现,革兰阳性细菌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最高;而革兰阴性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另外,真菌对气味洁治疗不敏感。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腹膜炎症。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以及真菌等。对于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治疗,选择敏感、安全、有效的药物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腹透液管理、改良透析技术以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进行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和透析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随访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首次接受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随访过程中PDAP是否发生及发生频率分为非腹膜炎组、单发腹膜炎组(1年内仅发生1次PDAP)和频发腹膜炎组(1年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PDAP)。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半年时体质指数和CONUT评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DA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NUT评分和透析龄对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腹膜透析患者324例,男188例(58.0%),女136例(42.0%),年龄[M(Q1,Q3)]48(37,60)岁,随访33(19,56)个月。112例(34.6%)患者发生了PDAP,其中单发腹膜炎组63例(19.4%),频发腹膜炎组49例(15.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半年CONUT评分(HR=1.159,95%CI:1.047~1.283,P=0.004)是PDAP的危险因素,基线CONUT评分(HR=1.194,95%CI:1.012~1.408,P=0.036)是频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基线CONUT评分联合透析龄预测PDAP及频发腹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2(95%CI:0.628~0.733)和0.676(95%CI:0.622~0.727)。结论CONUT评分与透析龄对PDAP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可能可作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的潜在预测指标。

  • 标签: 腹膜透析 终末期肾病 腹膜炎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手术需在腹膜前建立间隙,并且应用CO,充气维持足够的操作空间。本临床研究通过腹膜前CO2充气对患者呼吸和循环的影响,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论证TEP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6月,本中心行TEP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20例(18例斜疝,2例直疝),均为男性,年龄平均60.2岁。腹膜前建立间隙并用CO2充气,维持压力于12mnHg,分别记录充气前、充气后5min、充气后30min、拔管后四个时间段的心率(HR)、血压(BP)、呼气末CO2分压(EtCO2)以及血气分析测定值(PH、PCO2、HCO3)。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32.6min,术后疼痛分数(VAS)平均(2.7±1.4)分,术后住院平均(3.2±0.5)d,3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病理生理指标中HR和PH值在充气后有一定幅度的下降,BP、EtCO2、PCO2和HCO3值在充气后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充气前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充气时间延长变化幅度有所增加,各指标在拔管后迅速恢复并接近充气前水平。结论TEP手术腹膜前CO2充气,CO2在皮下组织弥散可能会形成皮下气肿,CO2吸收会出现CO2蓄积及酸中毒,并造成血压上升及心率减慢。通过麻醉师的合理处理,可以将指标控制在合理的安全范围内,术后能迅速恢复。

  • 标签: 腹股沟 外科手术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 腹膜前 CO2充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5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腹膜透析流出液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并对其培养菌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流出液经过细菌真菌培养后发现阳性率为86.15%(56/6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阳性率最高51.79%(29/56),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42.86%(24/56),真菌阳性率最低5.36%(3/56)。在药敏试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于青霉素和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分别为77.78%(14/18)和72.22%(13/18),对于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0.00%(0/18),利奈唑胺次之5.56%(1/18);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75.00%(12/16),对于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最低0.00%(0/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6.25%(1/16)。结论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但同时提示我们真菌感染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比例在上升。对于致病菌头孢唑林、青霉素耐药性均非常高,可考虑选用庆大霉素治疗,严重时使用万古霉素或亚胺培南治疗。

  • 标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
  • 简介:在腹股沟疝手术中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主要包括了经腹膜前修补和全腹膜外修补术。在对耻骨肌孔和腹膜前间隙进行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腹膜外修补术术式,可以基本完成类同于开放手术的适应症,同时由于自身的优点:切口小、疼痛轻、对腹腔内器官无干扰、非限制活动时间、恢复早等,并且在处理复发疝和双侧疝上有一定的优势。在脐下做第一孔,不进入腹腔,通过不同的操作途径从腹直肌后鞘开始,游离腹膜后进入腹膜前间隙,在腹横筋膜与腹膜问游离腹膜前间隙。处理疝囊,使精索腹壁化,完成补片的放置和固定。在总体并发症上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比开放式手术明显低,但是费用相对较高,并且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患者。通过手术技巧的进步、器械的更新等,该术式必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 腹膜前 疝修补术 耻骨肌孔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腹膜透析患者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经济负担,增加依从性。方法 我科 2017年 3月至 2017年 9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住院腹膜透析患者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本期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质量改善。 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引起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缺陷率从14.73%降至 7.08%。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降低住院腹膜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充分透析,快乐生活,更好地回归社会透析患者腹透相关。同时增加了圈员们的责任心和团队的凝聚力。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腹膜透析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腹透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至患者退出腹透或研究终止日期2019年12月31日。收集患者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疾病及腹膜炎发生情况,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比较胃肠道疾病组与无胃肠道疾病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筛选腹透患者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71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87例(82.2%)患者出现至少1种胃肠道症状,142例(30.2%)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患者总体腹膜炎发生率为0.094次/患者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34次/患者年,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27次/患者年。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OR=1.852,95%CI 1.252~6.369,P=0.002;OR=3.324,95%CI 1.616~6.836,P=0.001);腹泻症状得分较高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32,95%CI 1.616~4.963,P<0.001)。结论腹透患者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腹泻症状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胃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腹膜透析患者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经济负担,增加依从性。方法我科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住院腹膜透析患者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本期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质量改善。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引起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缺陷率从14.73%降至7.08%。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降低住院腹膜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充分透析,快乐生活,更好地回归社会透析患者腹透相关。同时增加了圈员们的责任心和团队的凝聚力。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腹膜透析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碘伏帽外壳预防腹膜透析管相关性腹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肾内科维持性腹膜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常规组由腹膜透析专科护士行常规护理培训,如术后腹膜透析换液操作技术,饮食宣教,导管出口处换药等,培训合格后出院回家自行腹透治疗。改良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培训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操作中用上次腹膜透析换液后的碘伏帽外壳折叠保存,下次使用时将其外壳包裹连接短管外边并用夹子在碘伏帽外壳固定腹透操作技术,预防腹透管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措施。经理论与实践考试合格后出院自行腹膜透析治疗,分析对比一年后两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常规组腹膜炎发生8例,总发生率为26.7%。改良组腹膜炎发生3例,总发生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组病人经过培训后采用此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

  • 标签: 碘伏帽外壳 腹膜透析 腹透管相关性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8.1%,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中,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 相关性腹膜炎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腹膜透析患者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期间收治的82例腹膜透析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透析液病原菌,探讨其高危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82例患者中有7例感染了腹膜炎,占8.54%、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经分析感染腹膜炎的主要因素操作不当、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结论感染性腹膜炎的患者主要是由于透析过程操作不当以及患者自身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差,我院呼吁应加强护理干预以预防腹膜透析患者并发感染性腹膜炎。

  • 标签: 腹膜透析 并发感染性腹膜炎 高危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透析龄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腹膜组织中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的差异,以及研究高糖处理对原代HPMCs内SGLT1、SGLT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透析龄将PD患者分为4组:0年组、>0~2年组、>2~4年组和>4年组。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PD患者腹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腹膜HPMCs及血管内皮细胞SGLT1、SGLT2的表达。从腹透液中提取并培养原代HPMCs,高糖、高渗培养液处理HPMCs 0 h、12 h、24 h、48 h、72 h及96 h,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PMCs的SGLT1、SGLT2蛋白含量,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0年组PD患者壁层腹膜光滑连续,可见一层扁平HPMCs;>0~2年组PD患者HPMCs较0年组减少;>2~4年组PD患者HPMCs体积增大,数量减少;>4年组PD患者腹膜明显增厚、纤维化明显,HPMCs几乎不可见。免疫组化显示,随着透析龄增加,HPMCs内SGLT1、SGLT2蛋白表达逐渐下降(P<0.05);腹膜上血管壁增厚,但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血管内皮细胞SGLT1、SGLT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60 mmol/L葡萄糖处理原代HPMCs,可以先上调(0 h、12 h、24 h),后下调(24 h、48 h、72 h、96 h)SGLT1的表达(P=0.029);高糖处理对原代HPMCs中SGLT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高糖和透析龄的增加可导致HPMCs数量减少,活力下降,SGLT1、SGLT2表达下降,但对腹膜血管内皮细胞SGLT1、SGLT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质类 钠-葡萄糖转运体1 钠-葡萄糖转运体2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危险因素。方法抽取许昌市中心医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7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腹膜透析未发生相关性腹膜炎患者70例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累计透析时间,腹膜透析1个月内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腹膜快速转运及高糖腹膜透析液使用情况,糖尿病、肠道感染及分期。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透析时间、BM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高糖腹膜透析液使用情况及分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血钙、hs-CRP、糖尿病、腹膜非快速转运、肠道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hs-CRP、糖尿病、腹膜转运、肠道感染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肠道细菌感染hs-CRP、腹膜转运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治疗,控制炎症,能有效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

  • 标签: 腹膜炎 腹膜透析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膜透析后的相关抗炎和饮食指导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为89.29%(25/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效果。方法: 40 例进行腹膜透析发生腹膜炎的患者 , 分析发病原因 , 总结具体护理方式。结果: 1 次腹膜炎者为 31 例 , 2 次腹膜炎者为 5例 , 3 次腹膜炎者为 4 例。引发腹膜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腹透操作不规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和透析导管出口皮肤感染等。结论:在腹膜透析操作中要严格预防感染、保证足够营养 , 同时对于相关护理知识要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 , 才能达到降低腹膜炎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腹膜透析 相关性腹膜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随访方法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肾病学科长期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19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将周二门诊随访患者分为对照组95例,周四固定门诊随访的患者分为观察组96例。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随访时进行腹透液常规检查,发现肉眼可见问题及检验结果异常立刻干预,比较两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腹膜炎24例,发生率为25.26%;观察组发生腹膜炎9例,发生率为9.38%。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2,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重视腹透液常规检查和观察腹透液颜色,强化无菌换液操作,对患者的追踪随访,能够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随访研究 腹透液常规检查 危机干预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肠道感染所引起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肾脏病科特定时段内接收的30例因肠道感染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详细询问患者感染前病史从而分析肠道感染原因,后期给予相关护理措施。结果便秘、腹泻等因素均会引起肠道感染。结论认真并详细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致病因素,而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患者腹膜炎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道感染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常见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预防性作用。方法对照组调查病例选自我院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2014年8月-2015年7月接收的30例腹膜透析病人,实验组调查病例选自我院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2015年8月-2016年7月接收的30例腹膜透析病人,比较两组病人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验组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经比较,P=0.008。结论对腹膜透析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保证腹膜透析的顺利完成,临床意义较大。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预防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感染性腹膜炎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并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腹膜透析 感染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