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例71岁男性患者发热3周及夜间盗汗,伴背部疼痛1周,体重下降7蚝。磁共振显示胸椎和腰椎多处病变。髂嵴前部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非坏死性肉芽肿,培养获非结核分枝杆菌,经测序证明为嗜血分枝杆菌。给予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利福平,得以治愈。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自身抗体 播散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坏死性肉芽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患者感染菌种、组织病理特征与CT影像特点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来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检查及治疗的57例NTM肺病患者,男性18例,女性39例,年龄18~72岁。回顾性分析其菌种鉴定、病理组织检查及CT影像学等资料。结果57例NTM肺病患者包含25例胞内分枝杆菌、22例龟-脓肿分枝杆菌、5例鸟分枝杆菌、3例堪萨斯分枝杆菌和2例蟾蜍分枝杆菌感染者;其中小叶结节状影、支气管扩张影、空洞影发生的例数分别为10、7、8,5、10、7,2、1、2,0、2、1和1、1、0;肉芽肿、多核巨细胞、钙化灶、纤维包裹性结节发生的例数分别为25、25、3、3,22、22、1、0,5、5、1、1,3、3、0、0和2、2、0、0。在51例坏死性肉芽肿、6例非坏死性肉芽肿、36例以郎汉斯巨细胞为主、21例以奇异形巨细胞为主等病理改变中,发生小叶结节状影、支气管扩张影、空洞影发生的例数分别为16、17、18,2、4、0,10、10、16和5、7、9,钙化灶、纤维包裹性结节等病理学改变则仅见空洞CT影像。结论不同NTM肺病其病理改变、CT影像各有其特点且相互关联,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 病理特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2017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并发布了第1版《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HIV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第1版共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新版共识更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结核病的分子诊断、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启动时机与方案、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诊断及处理、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进展。本共识将根据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

  • 标签: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诊治 共识
  • 作者: 王庆文 陈秋奇 钟剑球 吴文琪 赵岩 邓国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 深圳市炎症与免疫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36,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肺二科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5180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风湿性疾病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治疗上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等,其应用往往会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增加潜伏结核被激活的风险。为进一步规范风湿性疾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筛查、诊断和预防性治疗等问题,共识组组织国内结核病和风湿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共识,重点阐述了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流行病学、筛查的重要性、筛查方法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策略等,旨在降低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 筛查 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体外免疫学方法,也是我国肺结核诊断标准中用于活动性结核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近年,IGRA的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在国内的临床应用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专家意见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编写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中国应用的建议》基础上,根据最新发展和临床经验进行修订和完善,从原理和技术进展、质量控制、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应用、活动性肺结核辅助诊断应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以及常见药物对IGRA结果的影响六个部分提出专家意见,以期为IGRA在中国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全球估计有结核病患者1 000万,结核病仍然是单一感染性病原体导致的最常见死因。巨噬细胞作为抗结核分枝杆菌(MTB)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它既可通过多种机制清除MTB,也可为MTB的生长提供有利场所。在MTB感染巨噬细胞时,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巨噬细胞存活及MTB生长。本文就MTB感染巨噬细胞时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改变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线粒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并探究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经检查确诊的63例非结核分支杆菌的肺病患者展开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与两肺叶患者最多,占总病例的58%,双侧同时患者的患者占总病例的51%,空洞占25%,涂阴培阳患者占44%,涂阳培阳患者占56%。菌型经鉴定龟分支杆菌最多,占了总量的44%。耐药中,耐多药所占的比重最大为77%,只存在3例患者对一二线抗结核药敏感,占13%,耐单药占5%,排名是单药<耐二药<耐多药。47例患者是初治病例,占总病例的75%,16例患者是复治病例,占总病例的25%。结论环境的改变可能使非结核分支杆菌的活动产生变化,导致到目前为止,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了不一样的改变。

  • 标签: 非结核分支杆菌 肺病 流行病学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TB)16kD-38kD-19kD融合基因重组质粒,并对融合蛋白进行表达及纯化。方法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16kD、38kD及19kD基因,经过双酶切依次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pET28a-16kD-38kD-19kD融合基因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株BL21中,经IPTG诱导获得目标蛋白,并进行镍柱纯化。结果经过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pET28a-16kD-38kD-19kD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并经原核表达及纯化获得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纯化16kD-38kD-19kD融合蛋白,为结核病特异性诊断抗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16kD蛋白 38kD蛋白 19kD蛋白 融合蛋白
  • 简介:目的评价线性探针杂交技术(简称HAIN技术)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传统罗氏培养及药敏试验和HAIN技术同时对开封市2010年4~10月份登记的453例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耐多药检测,以传统罗氏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金标准对HAIN技术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具有完整耐药检测结果的430例患者纳入分析。HAIN技术对新涂阳患者(P=0.589)和复治涂阳患者(P=1.000)耐药的检测效果与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初治涂阳患者耐多药灵敏度为66.67%,Kappa值为0.56,阳性预测值为50.00%;检测复治涂阳患者耐多药的灵敏度为69.23%,Kappa值为0.61,阳性预测值为69.23%;所有检测结果的特异度均〉91.00%,阴性预测值均〉91.00%。结论HAIN技术同传统方法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AIN技术对初治涂阳患者耐多药的阳性预测值偏低,检测效果有一定局限性,可能会在实际应用中造成过度诊断。

  • 标签: 分枝杆菌 结核 基因型 评价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疗药物并用冻干治疗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9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卡。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3个月和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症状改善率分别是40.0%、58.0%,54.0%、72.0%,66.0%、76.0%,对照组分别是19.0%、35.7%,33.3%,42.9%,38.1%、4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卡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改善临床症状,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药物。

  • 标签: 冻干治疗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 化疗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 荧光染色法与萋 - 尼染色法检测 对 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 影响 。方法:选取某 院 2018 年 2月至 2019 年 2月间收治的疑似结核病且出现症状的患者痰液标本共 120 例样本 ,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荧光染色法 进行检测的设定为荧光组 ,给予萋 - 尼染色法 设定为染色组 ,每组 60 例检测样本。分别对痰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并对两组检测以后相应的效果以及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对两组实际检测查出率进行对比发现,染色组即采用 萋 - 尼染色法 检测的查出率为 63.33% ( 38 例) ,荧光组即采用 荧光染色法 的组别检测查出率为 95% ( 57 例)。两组对比,采取 荧光染色法 的染色组检测查出率明显高于采用 萋 - 尼染色法 的染色组,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实际临床检测过程中,采取 荧光染色法 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准确查出率要高于 萋 - 尼染色法 ,因此在满足正常条件下,可以推广使用 荧光染色 法进行相关检测,以提高检测率 。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萋 - 尼染色法 结核分枝杆菌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resolutionmelting,HRM)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位点的可行性。方法:对218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药物敏感性测定,并进行耐药基因位点的PCR扩增和测序,同时采用HRM方法检测RFP和INH耐药基因位点情况,分析HR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18株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106株(48.6%)对RFP耐药,100株(45.9%)对INH耐药,81株(37.4%)对RFP和INH均耐药。测序发现,101株(46.3%)存在RFP耐药基因的突变,107株(49.1%)存在INH耐药基因的突变。HRM检测结果显示,100株(45.9%)存在RFP耐药基因的突变,103株(47.2%)存在INH耐药基因的突变。分别以药敏试验和测序结果为标准,HRM检测RFP耐药的敏感性为94.3%(100/106)和99.0%(100/101);特异性为97.3%(109/112)和100%(117/117);INH耐药的敏感性为97.0%(97/100)和98.1%(103/105);特异性为97.3%(109/112)和100%(113/113)。结论:HRM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结核 耐药 特异性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草分枝杆菌注射液(乌体林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及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8例,随机分成乌体林斯治疗组及激素对照组,观察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乌体林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经乌体林斯治疗后疗程缩短至9个月,随访二年无复发,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草分枝杆菌注射液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肯定。

  • 标签: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肺/药物疗法 草分枝杆菌菌注射液
  • 简介:结核病仍然困扰着人类健康,我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早期正确的诊断以及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我国结核病流行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新的诊断方法由于没有良好的生物标志物而受到了限制。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在结核病中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在此就IL-6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白细胞介素6 感染 诊断
  • 作者: 罗微 王倩 杜岩青 袁纯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300052 ,天津市海河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052 ,天津市海河医院检验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05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检验部,武汉 430016
  • 简介:摘要目的甘露糖修饰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nose-capped lipoarabinomannan,ManLAM)是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本研究拟探究ManLAM对CE蛋白诱导B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磁珠分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细胞,ManLAM协同CE蛋白离体刺激,CFSE检测增殖,流式检测B细胞凋亡及活化,ELISA检测细胞因子及抗体亚型分泌水平,酶联斑点试验检测B细胞分化抗体分泌细胞的水平。结果ManLAM抑制CE蛋白诱导的B细胞增殖、活化、促炎因子释放和分化为CE蛋白特异性IgG分泌细胞,但对凋亡和分化为IgM分泌细胞无显著影响。ManLAM可通过TLR2抑制CE蛋白特异性IgG1和IgG3的分泌,诱导IgG4的分泌。结论本研究证实ManLAM可抑制B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为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ManLAM B细胞 TLR2 IgG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马鞍山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为本地区肺结核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从临床收集的60例结核菌株进行培养,通过可药敏实验对菌株进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单耐药菌株为18株,多耐药菌株占15株。单耐药菌株以利福平和异烟肼占多数,分别为15和13株;多耐药菌株以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最多,占32株。结论马鞍山地区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率较高。

  • 标签: 结核杆菌 耐药 药敏试验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多通道荧光探针的滚环扩增技术应用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多通道荧光探针(HEX/FAM/ROX)对滚环扩增产物精准捕获与信号放大,实现对三种突变基因的单管多重检测。结果:通过应用多通道荧光探针的滚环扩增技术,同一反应体系中中katG315的响应范围为1.5 pmol/L至0.1 5nmol/L, rpoB531和rpsL43的响应范围为1.5pmol/L至60.0 pmol/L和1.5 pmol/L至25.0 pmol/L,特异度与灵敏度较高,可精确识别单碱基突变;模拟血清样本回收实验中,回收率95.3%-105.5%。结论:多通道荧光探针的滚环扩增技术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耗时短,灵敏度高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多通道荧光探针 滚环扩增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本地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基因多态性和基因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2019-2020年宁夏第四人民医院参比实验室经过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培养后的临床分离株,提取分离株DNA,针对9+3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PCR扩增,毛细管电泳,使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72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9+3位点分辨力存在差异,但各位点等位基因的多态性(𝒉)均在0.5以上,整体分辨率指数HGI为0.995。72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67个基因型,其中65株为独特基因型,其余7株组成3个簇(分别包含3、2、2株菌),成簇率为9.72%。结论 本地流行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存在明显的VNTR基因多态性。

  • 标签: [] 结核分枝杆菌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融合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3881c突变子抗原,以便与其他已知的免疫显性抗原联合使用,有效增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血清学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克隆的来源干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的Rv3881c突变体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4b,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高效表达;由于重组的Rv3881c突变子抗原片段同C端的6xHis标签融合表达,使用Ni-柱进行快速纯化。结果:Western印迹表明,重组的Rv3881c突变子抗原同选取的6例结核病阳性临床血清标本均能发生明显的反应。结论:重组Rv3881c突变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提示该抗原可能成为检测结核的有效抗原之一。

  • 标签: Rv3881c抗原 结核分枝杆菌 融合蛋白 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为靶标的新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即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PCR荧光探针法,简称IP-10.TB)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性能,及该检测技术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T-SPOT.TB)技术的一致性。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前瞻性纳入疑似结核病患者,并募集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所有入组者同时行外周血IP-10.TB检测和T-SPOT.TB检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测技术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IP-10相对表达量和释放γ-干扰素的斑点形成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纳入结核病患者235例、非结核病患者110例、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153例进行最终分析。IP-10.TB检测(3/498,0.60%)和T-SPOT.TB检测(6/498,1.21%)获得的不确定结果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2)。在489例有效检测标本中,IP-10.TB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95%CI 86.8%~94.6%)和81.1%(95%CI 75.8%~85.7%),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中的诊断特异度为98.0%(95%CI 94.4%~99.6%);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95%CI 88.9%~96.0%)和83.8%(95%CI 78.7%~88.1%),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中的诊断特异度为100%(95%CI 97.6%~100.0%)。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技术的阳性符合率为91.0%(95%CI 87.5%~94.5%),阴性符合率为88.9%(95%CI 84.9%~92.9%),总符合率为90.0%(95%CI 87.3%~92.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0(95%CI 0.75~0.85,P<0.001)。结论IP-10.TB检测具有与T-SPOT.TB检测一致的诊断性能,可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结核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γ-干扰素释放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