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特点.方法对南京市胸科医院实验室培养阳性的10389例菌株,经菌性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的223份样本,共70例患者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互为先后顺序感染,也可以同时感染,以先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为多.结论对于特殊人群和治疗效果欠佳的的患者,应定期、多次的进行相关的培养、菌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尽早发现存在混合感染及时调整治疗.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混合感染 病例分析 培养结果 药物敏感试验 治疗效果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可引起多种不同系统和器官感染,主要受累器官为肺、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骨,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多及免疫抑制剂等使用的增加,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皮肤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全世界约有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尽管该病原可感染并引起许多动物疾病,但人类是其中心宿主。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宿主对本病原的保护性和免疫病理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结核病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及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实验模型的合理应用将促进我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从中获取的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动物模型 组织培养模型
  • 作者: Behr Marcel A Edelstein Paul H Ramakrishnan Lalita 张日兰(译者) 岑来健(译者) 关伟杰(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20年第06期
  • 机构:Department of Medicine, McGill University, McGill International TB Centre, Montreal, H4A 3J1, Canada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 19104, USA; Molecular Immunity Unit, Department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Cambridge CB2 0QH, UK ,Molecular Immunity Unit, Department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Cambridge CB2 0QH, UK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简介:摘要对结核病具有免疫反应性的人被认为是处于终生无症状的感染状态,并且仍有患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Marcel A Behr和他的同事认为,其实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已经不再是感染状态。

  • 标签:
  • 简介:复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动物模型是进行结核病研究的基础。本文分别对小鼠、豚鼠、兔和非人灵长类结核(TB)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综述,由于潜伏性感染结核病的重要特征,因此慢性持续性感染模型是TB动物模型研究的重点。Animalmodelisessentialfortuberculosis(TB)research.Thereportedanimalmodelsincludingmice,guineapig,rabbitsandnonhumanprimatemodelwerereviewedinthiscuurentpaper.MTBcanpersistwithinthehumanhostforyearswith-outcausingdisease,inasyndromeknownaslatentTB,soMTBchronicpersistenceinfectionanimalmodel(Cornellmodel)shouldbepayattentionto.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师长宏$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感染动物模型 结核分枝杆菌
  • 简介:摘要日趋升高的结核病患病率,以及耐药菌株的增多和扩散,使结核病成为危害全球民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杆菌可以侵害人体各个器官,主要损害肺脏,引起肺结核病。在单一传染病导致人类死亡的名单中,结核病致死率排名第二。近年来,结核病在大多数国家中出现流行回升的趋势,每年约有900万例新发患者和200万例死亡患者。为了给该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概述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最新检测方法及其耐药机制。

  • 标签: 结核病 分枝杆菌 耐药机制
  • 简介:多内分泌腺瘤病(MEN)是一种以同一患者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内分泌腺体肿瘤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过去曾被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和“多腺体综合征”,现在统称为多内分泌腺瘤病。多内分泌腺瘤病主要分为两类:多内分泌瘤病1型(MENl型,Wermer综合征)和多内分泌瘤病2型(MEN2型,Sipple综合征),

  • 标签: 分枝杆菌 病原菌 肺结核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 MEDICINE 1999 27(1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的死亡模式主要为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细胞凋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宿主细胞采取的免疫策略,能限制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并迅速启动针对病原体的适应性免疫。而程序性的坏死则为细菌的增殖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对组织器官造成免疫病理性损伤。细胞的死亡模式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就结核分枝杆菌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的机制,宿主细胞的死亡的机制,以及这些损伤与宿主细胞死亡模式之间的关联进行综述。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损伤 细胞死亡
  • 简介:葎草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葎草的5种不同提取部位对结核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葎草的正丁醇提取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及临床分离的敏感菌株都具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结果葎草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及临床分离的敏感菌株具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

  • 标签: 分枝杆菌研究 抗结核分枝杆菌 草抗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本院120例涂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抗酸杆菌标本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结果 120例患者中,总计40例阳性,男性阳性率较女性高,而且老中年比青年高。痰液标本中,男性检出40例阳性,女性检出7例阳性;组织穿刺标本中,男性检出4例阳性,女性检出5例阳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生活习惯、年龄、卫生情况及自身免疫力有关。结论 痰液内细菌学检查在化学方案制定中尤为重要,同时是化学治疗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

  • 标签: 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 简介:摘要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一直是业界焦点。编写组专家对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的微生物学检查进行了讨论,撰写了专家共识,并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推荐。本文包括涂片、培养、药敏试验等技术内容,希望能为临床处置、实验室工作提供合理、实用的帮助。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结核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部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纳入本单位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50例确诊NTM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统计患者菌种分布情况,并经微孔板药敏试验检测耐药性。结果:50株NTM由胞内分枝杆菌(60.00%)、鸟分枝杆菌(18.00%)、龟或脓肿分枝杆菌(12.00%)、堪萨斯分枝杆菌(10.00%)构成;胞内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龟或脓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对一线抗菌药物耐药范围在80.00%~100.00%,对二线抗菌药物耐药范围在55.56%~73.33%。结论:NTM肺部感染好发于合并肺部疾病的患者,胞内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为主要菌种,对一线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对二线抗菌药物耐药性略好;针对疑似NTM肺部感染者进行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部感染 耐药性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奈诺沙星对MTB、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纳入MTB、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28、80和50株。以微孔板倍比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对3种临床常见的分枝杆菌菌种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28株MTB中104株(81.2%)对左氧氟沙星的MIC≤1 μg/ml,112株(87.5%)对奈诺沙星的MIC>1 μg/ml,其中88株(68.8%)对奈诺沙星的MIC≥4 μg/ml。胞内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的MIC的中位数分别为16和32 μg/ml,而脓肿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的MIC的中位数分别为16和8 μg/ml。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比值范围在0.126~1.000。结论奈诺沙星对MTB的抗菌活性明显弱于左氧氟沙星,但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左氧氟沙星。

  • 标签: 奈诺沙星 结核 分枝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assay,T-SPOT.TB)在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海珠分所2018—2019年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行T-SPOT.TB检测的实验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将病例分成结核病者(A组)、其他肺部疾者(B组)和最后临床诊断为正常或陈旧性肺结核者(C组),应用χ2检验比较分析各组间以及各组不同性别、年龄组间T-SPOT.TB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结果A组606例、B组104例和C组114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核病患者与非结核病患者(B组+ C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10%和4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07,P<0.001);按青年(≤44岁)、中年(45~59岁)、老年(≥60岁)年龄组分类分别予以比较,A、B、C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704例以ESAT6、CFP10分开报告阴阳性的实验结果中,报告双抗原阳性、ESAT6阳性、CFP10阳性和双抗原阴性的病例数分别为497例、55例、23例和129例。结论可疑结核病症状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目前全球约为1/4,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44.5%),而且T-SPOT.TB检测指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阴性。

  • 标签: 结核 潜伏感染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存在于环境中,为条件致病菌,近年发病率逐渐增高,主要累及肺部、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播散性感染,消化道受累很少见。本例患者表现为反复不洁饮食史后,出现高热、便血、结肠多发不规则溃疡,粪便和结肠活检组织萋尼法和荧光法抗酸染色阳性,经三联药物治疗6个月后基本达到结肠黏膜愈合。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结肠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