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HNO3/NaNO3预处理对桉木常规KP浆脱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在脱木前,用HNO3/NaNO3对浆料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后续脱木段的脱木效率,提高脱木的选择性.但HNO3/NaNO3用量有一最佳值,且宜采用短时间高温预处理的方式进行.若将HNO3/NaNO3预处理与H2O2强化脱木相结合,可取得进一步降低氧脱木浆卡伯值、提高纸浆白度和保持较高纸浆粘度的良好效果.

  • 标签: 桉木 KP浆 RDH浆 氧脱木素 HNO3/NaNO3预处理 纸浆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青霉烯类抗生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方法 : 利用 excel表格对我院 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青霉烯类抗生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青霉烯类抗生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 30.12、 29.52、 28.55、 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结论: 青霉烯类抗生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
  • 简介:目的合成青霉烯类抗菌药厄他培南。方法以(4R,5S,6S)-3-(二苯氧基)磷酰氧基-6-[(1R)-1-羟基乙基]-4-甲基-7-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酸对硝基苄酯(MAP)为起始原料,经缩合、氢化还原、精制三步反应制得厄他培南。结果制得厄他培南,总收率为66.5%。结论该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为厄他培南的工业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工艺。

  • 标签: 厄他培南 碳青霉烯 合成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青霉烯类抗生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方法 : 利用 excel表格对我院 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青霉烯类抗生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青霉烯类抗生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 30.12、 29.52、 28.55、 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结论: 青霉烯类抗生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烯类抗生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1月-2022.12月480例采用青霉烯类抗生进行治疗的患者,对药物品种使用情况、临床用药合理等情况展开研究。结果:青霉烯类抗生临床应用中,美罗培南占比最高,其他药物有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比阿培南、帕尼培南。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合理用药占比22.50%(108/480),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及配伍不当、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不合理等,其次包括适应证不合理、品种选择不当、处方权及会诊不规范等。结论:青霉烯类抗生临床应用不合理情况较为常见,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用药管理,确保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抗生素 临床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环二十三烯酸(EETs)主要由细胞内花生四烯酸在细胞色素P450环氧化酶催化下产生,并可由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降解为活性较低的二羟基二十四烯酸。近年来研究发现,EETs在神经组织中具有抗炎症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已成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的新靶点。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继发性脑损伤是其重要损伤机制之一。目前研究证实EETs对脑出血后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成为了脑出血防治研究的新热点。笔者现围绕EETs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脑出血治疗中新的研究方向及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 脑出血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 花生四烯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去肾上腺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将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参照组开展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麻黄碱,研究组开展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去肾上腺,比对两组患者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呕吐、恶心、低血压等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肾上腺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改善预后。

  • 标签: 去氧肾上腺素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硫嘧啶与甲状腺片治疗老年甲亢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甲状腺片治疗,观察组65例采用丙硫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临床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53.8%,总有效率为95.4%高于对照组33.8%、78.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悸、多食、多汗临床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悸、多食、多汗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硫嘧啶较甲状腺片治疗老年甲亢临床效果佳,其临床有效率较高,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丙硫氧嘧啶 甲状腺素片 老年甲亢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甲亢患者在使用丙硫嘧啶与甲状腺片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2-2018.2收治的90例老年甲亢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5例治疗1组采用丙硫嘧啶与甲状腺片治疗,另45例治疗2组采用甲状腺片治疗。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97.78%)与治疗2组相比(84.44%)显著较高(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ADL)、生活质量测量量表(QOL)上,治疗1组显著比治疗2组高(P<0.05)。结论将丙硫嘧啶与甲状腺片治疗应用于老年甲亢患者时,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进而改善生活质量,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素片 老年甲亢 丙硫氧嘧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蒜对四嘧啶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四嘧啶建立小鼠糖尿病病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大蒜灌胃21天,测定血糖、胰淀粉酶、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变化,同时,观察胰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小鼠四嘧啶中毒后血糖和甘油三脂升高,胰淀粉酶降低,总胆固醇变化不大。病理切片显示,MC组小鼠胰岛小叶基本正常,但胰岛内形态欠规则,其中的细胞数量也减少,可见单核细胞浸润。大蒜的使用可以对抗四嘧啶所致的的上述变化,尤其是HG组最为明显。结论大蒜对四嘧啶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保护受损的胰腺组织,同时,还可纠正高血糖并发的脂代谢紊乱。

  • 标签: 大蒜素 四氧嘧啶 糖尿病
  • 简介:对NS-AQ法杨木高得率化学浆(粗浆得率63.70%,细浆得率59.23%)的脱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适宜的脱木条件是:浆浓11%,氧气压力0.6MPa,温度85℃,时间80min,用碱量5%,硫酸镁用量0.3%.适宜条件下的脱木结果是:卡伯值约下降3/4(由37.3降至9.1),粘度约下降1/3(由1340mL/g降至873mL/g),白度提高14.9(由50%ISO提高至64.9%ISO)个百分点,返黄值大幅度(由4.53降至0.90)下降,浆的损失率为6.7%(得率为93.3%),总得率为55.26%.

  • 标签: 杨木 NS-AQ法 高得率化学浆 氧脱木素 造纸 制浆
  • 简介:文献报道鬼臼脂在@H3)3SiCl/Nal/MeCN反应体系中得到氧化产物4-去-C环芳构化鬼臼脂.而本文作者采用α-不饱和苦鬼臼脂在同样的反应体系中却得到了部分还原产物C环氧化鬼臼脂.根据鬼臼脂和苦鬼臼脂的结构差异,作者对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 标签: 鬼臼 CH CN CI 反应体系 原因
  • 简介:摘要CMM理论主要包括一些概念和一些应用模型。通过利用CMM理论可以让交际者在交流之前对交流做好预期,并且在交流过程中随着场景的变化做出改变,从而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 标签: 概念 调整 交际 社会现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其中没有公共顶点的一对角按它们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类,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三类角是学好平行线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在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呢?这是很多同学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文现将这个问题作深入的分析.……

  • 标签: 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内错角 识别同位角
  • 简介:考察了自制的印刷电极活化后对去甲肾上腺的电化学催化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3×10-7~1.0×10-4mol/L的浓度范围内,响应电流与去甲肾上腺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7mol/L.该修饰电极可直接应用于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的样品分析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印刷碳电极(SPCE) 去甲肾上腺素 微分脉冲伏安法 电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去甲肾上腺(NE)与去肾上腺(PE),防治剖宫产术分娩中椎管内麻醉(IA)所致低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资料、论文集中,关于比较剖宫产术中使用NE与PE防治IA后低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检索策略,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RCT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NE和PE预防剖宫产术中IA后低血压的主要结局指标为产妇低血压发生率及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pH值,次要结局指标为产妇的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碱剩余等。各研究间异质性采用Q检验进行分析,同时采用I2值对异质性大小进行定量评价。利用Mantel-Haenszel(M-H)法计算风险比(RR)或危险差(RD)及其95%CI,采用逆方差(IV)法计算均数差(MD)及其95%CI,模型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①共计12篇文献(12项RCT)纳入本研究,产妇为1 590例,新生儿为1 647例。②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高和低质量文献分别为8、2篇,其余2篇无法评价。③本研究主要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RR=1.031,95%CI:0.925~1.149,P=0.58)与2组产妇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MD=0.003,95%CI:-0.002~0.009,P=0.2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次要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产妇心动过缓发生率(RR=0.454,95%CI:0.327~0.629,P<0.001)和2组产妇分娩新生儿PaO2(MD=0.736,95%CI:0.033~1.440,P=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产妇高血压发生率(RD=-0.008,95%CI:-0.039~0.023,P=0.62),心动过速发生率(RD= -0.001,95%CI:-0.059~0.056,P=0.96),恶心呕吐发生率(RR=0.933,95%CI:0.714~1.220,P=0.61),以及2组产妇分娩新生儿脐动脉PaCO2(MD= -0.359,95%CI:-1.113~0.396,P=0.35)、碱剩余(MD=0.179,95%CI:-0.107~0.465,P=0.22),生后1、5 min Apgar评分(1 min:RD=-0.001,95%CI:-0.015~0.013,P=0.89;5 min:RD=0.006,95%CI:-0.003~0.016, P=0.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剖宫产术分娩产妇,采用NE和PE预防其IA后低血压的疗效相当,但是NE较PE所致产妇心动过缓发生率更低,二者对分娩新生儿的妊娠结局方面影响无差异。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脱氧肾上腺素 剖宫产术 麻醉,产科 低血压 血气分析 系统评价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液指标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血红蛋白(COHb)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其中ABO溶血病67例,Rh溶血病5例),将同期收治的67例非溶血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儿入院时的胎龄、体重、COHb、总胆红素(STB)。结果病例组平均胎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体重和入院时STB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入院时CO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OHb可作为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指标,可起到早期诊断以指导早期干预的作用。

  • 标签: 碳氧血红蛋白(COHb) 总胆红素(STB) 新生儿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