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适应环境刺激的表观遗传变化可能在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6-甲基腺苷(m6A)是最具代表性的可逆性mRNA甲基化修饰之一。m6A通过影响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蛋白激酶B-胰岛十二指肠同源盒1信号通路,在胰岛β细胞的细胞周期和胰岛素分泌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对近年来m6A及其甲基化调节蛋白对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综述。

  • 标签: mRNA甲基化 N6-甲基腺苷 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 简介:目的针对纯镁微弧氧化涂层存在孔隙,研究纯镁经过微弧氧化-氢氟酸-硅烷偶联和微弧氧化-氢氧化钠-硅烷偶联后处理的材料细胞相容性。方法试验材料分为组,A组纯镁微弧氧化涂层,B组为微弧氧化-HF-硅烷偶联剂处理涂层,C组微弧氧化-NaOH-硅烷偶联剂处理涂层。采用CCK-8检测成骨细胞增值情况,碱性磷酸酶检测细胞活性,激光共聚焦检测成骨细胞粘附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附着情况。结果组试样随着时间增加,细胞的粘附、增殖、分化能力均得到提高;在相同时间内,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结论纯镁微弧氧化经后处理材料细胞相容性好于纯镁微弧氧化材料,其中纯镁微弧氧化-NaOH-硅烷偶联处理的材料,生物相容性最好。

  • 标签: 微弧氧化 纯镁 成骨细胞 酸碱处理 硅烷偶联剂
  • 简介:硅烷化玻璃酸酯复合物(silanolhyaluronatecompound,SHAC)是一种透明质酸衍生物。类人胶原和肌肽是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抗皱成分。本研究将SHAC用于皮肤抗皱剂中,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SHAC分别与类人胶原和肌肽复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检测正常细胞的增殖活性和UVB损伤细胞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1)肌肽能促进L929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UVB照射细胞引起的氧化损伤的能力。类人胶原蛋白没有明显效果。(2)SHAC分别与类人胶原、肌肽制备复配制剂,均能够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UVB照射引起的细胞损伤。SHAC能增强类人胶原和肌肽的功效,在开发皮肤抗皱功能的产品领域前景良好。

  • 标签: 硅烷化玻璃酸酯(SHAC) 类人胶原 肌肽 复配 增殖活性 紫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NA上m6A甲基化修饰在氧化二砷(ATO)抑制肝癌细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外购肝癌HepG2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经用20 μM的ATO作用不同时间并取样,进行不同时间段四甲基偶氮唑蓝(MTT)细胞活力、RNA m6A甲基化水平检测,同时利用Western blot对m6A修饰蛋白METTL3、METTL14、FTO、YTHDF1及迁移蛋白Cdc4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随ATO(20 μM)处理时间(0~24 h)增加,HepG2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HepG2细胞的RNA m6A甲基化水平显著上升(P<0.05),METTL3、METTL14、FTO、YTHDF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0.05),Cdc4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METTL3和FTO在ATO处理的12~48 h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 h[(0.43±0.07),(0.38±0.06)](均P<0.05),METTL14和YTHDF1在ATO处理的6~48 h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 h[(0.44±0.08),(0.44±0.07)](均P<0.05),Cdc42在ATO处理的6~48 h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0 h[(0.76±0.08)](均P<0.05)。结论随着ATO作用时间增加,HepG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且RNA m6A甲基化水平显著增加,其中m6A调控酶METTL14、YTHDF1及迁移蛋白Cdc42的早期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其对肝癌治疗效果早期评定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RNA m6A 三氧化二砷 甲基化 肝癌
  • 简介:为了明确苹果倍体杂种后代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的变化特征,本文以‘金冠’ב四倍体嘎拉’苹果的6l份倍体后代为试验材料,采用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1份倍体杂种后代的总甲基化率在10.74%~28.86%之间,全甲基化率在7.87%~24.22%之间,半甲基化率在2.10%~11.84%之间。与母本相比,总甲基化和全甲基化呈上升趋势,半甲基化呈下降趋势;与父本相比,均呈下降趋势。(2)在苹果倍体杂种的基因组加倍和重组过程中,发生了大量过或超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变异,少量发生了次甲基化现象,极少部分的甲基化状态介于双亲之间。(3)共获得4条DNA甲基化差异片段,有3条能够在苹果基因组中检测到,且同源性较高,分别位于第1条和第12条染色体的叠连群上,但是具体功能没有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倍体杂种后代的DNA甲基化水平与倍性相关性不大,在其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过或超甲基化变异,为苹果倍体育种中表观遗传变异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苹果 三倍体杂种 DNA甲基化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间苯酚、诺昔康对输尿管结石导致的肾绞痛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两组:A组62例,给予诺昔康治疗;B组60例,给予间苯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h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间苯酚治疗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效果优于诺昔康,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肾绞痛 输尿管结石 间苯三酚 氯诺昔康
  • 简介:1,1,1-乙烷作为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起着广泛的作用,但对人体有许多危害,尤其是含有该物质的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饮用水的污染。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灵敏度高、样品处理简便、分析速度快的检测方法。本文参考有关资料,立足于本实验室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 标签: 三氯乙烷 工业废水 气相色谱法测定 实验室条件 工业生产 化工原料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天津地区级医院门诊用药调查,分析吡格雷的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收集天津地区级医院2011~2014年门诊处方.提取含吡格霄的处方,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调查的门诊处方中,含呲格雷的处方共67397张,处方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50-79岁.且多数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偏瘫、高脂血症、脑梗塞等疾病。用法为每次75mg/d(79.09%)、50mg/d(19.52%)或25mg/d(0.99%)。其他用法用量出现较少。结论:使用吡格雷的患者多为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男性.部分临床医师在使用吡格雷时,医嘱用法用量未遵循说明书和相关临床应用指南.应用25mg/d的维持剂量存在不合理性。部分门诊处方出现无诊断用药。建议加强医师对用药知识的了解和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和监督,规范门诊处方.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氯吡格雷 门诊处方 剂量 应用分析
  • 简介:借鉴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方法,在田间网笼中比较了棉铃虫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及其杂交F1代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净增殖率(R0)指标。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状态下,抗性品系的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14粒,20.1%和22.9天,敏感品系分别为438粒,28.8%和19.0天,两品系间差异显著,说明抗性品系在这些特征上存在较明显的不利性,F1代的幼虫发育历期介于抗性和敏感品系之间,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0.46,杂交F1代为1.46。

  • 标签: 棉铃虫 三氟氯氰菊酯 抗药性 田间适合度 种群 杀虫剂
  • 简介:摘要:采用了一种使用微反应器中连续产生来制备1,1,1-氟-2,2-二乙烷的方法,并通过绝热量热法在8.55~297.52 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氟利昂R-123 (CF3CHCl2)的热容。异常温度Ttrs=125.5±0.1 K,相点温度Ttp=145.68±0.02 K,熔融焓和熵ΔfusHm=5.51±0.01 kJ mol-1和ΔfusSm=37.83±0.05 J mol-1K-1。

  • 标签: 绝热量热法 热容 热力学函数 氟利昂R-123
  • 简介:摘要 采用正丙醇衍生化法,应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测定乙酰的有关物质。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方法的回收率为107.1%,应用GC-MS对衍生体系的产生的衍生峰进行定性,并通过衍生空白进行扣除,可准确检测乙酰的有关物质。

  • 标签: 气相色谱 衍生法 氯乙酰氯 有关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地平与沙坦钾氢噻嗪联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氨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坦钾氢噻嗪,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P、DBP、血肌酐、尿微量蛋白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肌酐清除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地平与沙坦钾氢噻嗪联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老年患者 氨氯地平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
  • 简介:目的探讨p7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s,NHL)中的分布,去甲基化p73基因的再表达。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MSP)方法检测2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使用反转录PCR(Reversetranso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CdR药物作用前后P7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7.3%(6/22),高度恶性比低度恶性更易发生甲基化,其发生率分别为42.8%和0%,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2’-deoxycytidine,CdR)在4.0~8.0μmol/L时可诱导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p73去甲基化。结论p73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原因之一,去甲基化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P73基因 甲基化 去甲基化 MSP 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