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转录组技术,对UVA照射后的白念珠菌丝及生物膜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ATCC90028)生物膜,采用UVA-LED抗菌设备(复旦大学光电所制,波长365nm,强度13mW/cm2,频率100Hz),照射白念珠生物膜5min、10min、15min,对照组不光照.用转录组技术分析UVA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KEGG遗传差异富集分析.结果UVA光照组相对于对照组有大量差异表达基因,核糖体合成RIO2基因、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相关基因MCR1、CBR1、内质网蛋白加工途径相关基因SHP1显著上调;RNA降解途径相关基因MPP6和细胞内吞作用相关基因CHMP6显著下调.结论UVA直接或间接调节白念珠菌丝及生物膜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参与诱发细胞凋亡过程.

  • 标签: 白念珠菌 UVA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评价的大量具有潜在诊断价值标志物,尤其是应用念珠特异性抗原的血清抗体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病有了长足进展。如HWP1、ENO1等IgG抗体的单个或多个组合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念珠病,不仅适用于免疫正常患者,而且适用于免疫受损患者,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侵袭性念珠菌病 抗体 IGG 早期诊断 HWP1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霉唑栓治疗孕期念珠阴道炎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36例孕期念珠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4%碳酸氢钠液治疗)和研究组(4%碳酸氢钠液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每组各1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常规组患者有5例治疗无效,总治疗有效率为72.22%,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4.44%,(P

  • 标签: 念珠菌阴道炎 妊娠期 克霉唑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中药坐浴配合达克宁栓治疗念珠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念珠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不同组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单一药物治疗,即达克宁栓。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坐浴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状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坐浴 达克宁栓 念珠菌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热带念珠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热带念珠,用ATB Fungus3筛选氟康唑耐药菌株,Yeastone测定耐药株对棘白菌素类等9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提取耐药菌株及2株敏感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ERG11 基因并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ERG1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97株热带念珠中共筛选出31株氟康唑耐药株,氟康唑耐药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卡泊芬净、阿尼芬净均100%敏感,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分别为74.19%、80.64%;耐药菌株主要有2个位点发生改变:A398T( Y133F),A464T(S155F),其中54.2%耐药菌株ERG11 mRNA 高表达。结论:热带念珠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交叉耐药,其耐药机制与ERG11位点突变和相对高表达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口腔念珠病中探西比氯铵含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始于2021年7月,结束时间节点为2022年7月,在该时间段内对研究对象及相关方法进行明确。从本研究收治的口腔念珠病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的资料统一纳入到计算机软件,并完成序列编排,同时使用相应的分组软件完成小组划分。采用西吡氯铵含片治疗的40例患者命名研究组,采用碳酸氢钠含漱液(2.5%)治疗的40例患者归入参照组。小组之间的研究时间详细记录,并加以分析和对比。结果:依据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人数计算出有效率为(95.0%),参照组采用同样方法所计算的有效率为(75.0%),相比差异十分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口腔念珠病临床中采用西吡氯铵含片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直接借鉴并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口腔念珠菌病 西比氯铵含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念珠性阴道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降低复发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将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0例念珠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念珠菌性阴道炎 针对性护理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念珠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乳酸胶片胶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像,数字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0例,分别给予乳酸阴道胶囊与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治疗后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分析,实验组患者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95.0%;常规组患者总有效27例,总有效率67.5%。组间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χ2=13.24);复发率分析,实验组复发率为0.0%,优于常规组复发率10.0%,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χ2=9.51)。结论采用乳酸阴道胶囊治疗念珠性阴道炎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临床复发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念珠菌性阴道炎 效果体会
  •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昆合感染的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癣念珠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为7.89%,多见于股部(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癣中以红色毛癣为主(75.00%),念珠中以非白念珠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癣念珠的混合感染,多见于股部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癣和非白念珠为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混合感染 红色毛癣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达克宁栓治疗念珠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病例,其中30例使用200mg的达克宁栓,阴道给药,七天为一个疗程,标记为对照组,另外30例使用400mg的达克宁栓,阴道给药,三天为一个疗程,标记为治疗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效果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4例,其中阴道灼烧感2例,局部红疹2例,治疗组阴道灼烧感1例,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3.3%远高于治疗组3.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0mg达克宁栓缩短了医治的时间,操作简便,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不同剂量 硝酸咪康唑 达克宁栓 念珠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伊曲康唑治疗念珠性包皮龟头炎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念珠性包皮龟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患者。为两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伊曲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75%(15/1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12/16),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念珠性包皮龟头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理想,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伊曲康唑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 简介:摘要念珠是人体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在社会进步、医疗手段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侵袭性念珠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临床上致病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亟需研发新的抗真菌药物。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多种致病性念珠中都有发现,不仅参与念珠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耐药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该酶的抑制剂有望发展成为新型抗真菌药物,解决目前抗真菌治疗的难点。

  • 标签: 念珠菌属 抗真菌药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念珠性角膜炎的发病特征和临床表现,并评估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明确诊断为念珠性角膜炎的患者29例(29眼),其中男18例,女11例,均为单眼发病;1例患者为7月大女婴,其余28例患者年龄为29~91(59.0±13.5)岁;发病时间为2~90 d,中位数12 d。分析其发病趋势、感染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角膜念珠培养阳性共29例(其中白念珠10例,近平滑念珠6例,其他菌种13例),占同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感染前患者最常见的情况是眼部手术史26例(90%),其次是局部糖皮质激素使用史24例(83%)、全身疾病9例(31%)和眼部外伤2例(7%),25例(86%)患者合并2个或更多上述因素。念珠性角膜炎结膜充血一般较轻,不伴有典型的伪足、苔被、免疫环等体征。4例早期患者角膜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孤立圆点状病灶,角膜病灶切除联合药物治疗治愈。病变进展后病灶表现多样,最常见为散在多灶性浸润灶(10例,占35%)。最终23例(80%)患者需行手术治疗。结论:念珠性角膜炎患者的眼部手术史和局部激素使用史是感染前常见的情况,发病早期特征性表现为孤立圆点状病灶,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预后好,晚期病灶表现多样,多数患者需要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 标签: 念珠菌 角膜炎 临床特征 共聚焦显微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育龄期女性白色念珠性阴道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白色念珠性阴道炎的育龄期女性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实施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规律运动、卫生护理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育龄期女性白色念珠性阴道炎患者行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且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 育龄期女性 护理措施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膜能力白色念珠入侵后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免疫损伤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分离培养的25株白色念珠,质控菌株SC5314为标准菌株。建立白色念珠生物膜体外模型,利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板法检测不同白色念珠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酶标板法测定570 nm处的吸光度值(A570):A570≥0.5为强产膜(SBF),0.25<A570<0.5为中产膜(DRF),A570≤0.25为不产膜(WBF)。在体外分离培养并建立人气道上皮细胞的气液相培养模型,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20)、标准菌株组(n=20)、强产膜组(n=19)、不产膜组(n=17)、耐氟康唑组(n=18)。扫描电镜观察气液相培养上皮细胞的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气液相培养上皮细胞体外模型标志蛋白的表达。通过微孔板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内β-防御素(hBD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的分泌情况。结果强产膜菌株以菌丝相互交错生长,能看到极少数酵母细胞包裹于其中。扫描电镜观察气液相培养的上皮细胞菌丝能够主动入侵上皮细胞;纤毛乙酰化的微管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也被下调。空白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中LDH含量分别为(12.21±5.68)、(46.35±6.35)、(18.69±4.38)、(12.56±3.69)、(13.48±4.2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标准菌株组相比,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内LDH含量均降低(均P<0.01)。空白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内hBD2的含量分别为(26.14±0.77)、(56.18±0.83)、(30.66±2.59)、(29.22±0.48)、(28.28±1.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只有标准菌株组的上皮细胞可诱导细胞内hBD2表达量增加(P<0.001)。不同组别间细胞内GM-CSF、G-CSF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产膜白色念珠可通过下调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诱导细胞损伤。

  • 标签: 念珠菌,白色 人气道上皮细胞 生物膜 损伤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培养念珠阳性对临床治疗肺部感染是否有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88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痰培养,以是否行抗真菌治疗为依据,分组各144例,观察念珠阳性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意义。结果本组288例患者,经痰培养,念珠105株,其中白色念珠55株、光滑念珠23株、热带念珠12株、克柔念珠9株、近平滑念珠6株。未抗真菌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抗真菌治疗组,患者满意度高于抗真菌治疗组,差异显著。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对比,无明显差别。结论痰培养念珠阳性患者,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经综合分析后,为其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痰培养 念珠菌 阳性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阴道念珠病采取不同检验方法所获取的效果,并将其进行对比,选择合理检验手段。方法收治的阴道念珠病者入院检验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12月间,共240例,皆采取手工法、显色法、凝聚法及CTB染色法(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加以检验,比较不同检验方法所获取的效果。结果手工法检验出阳性共47例,检出率为19.58%;显色法检验出阳性共82例,检出率为34.17%;凝聚法检验出阳性共147例,检出率为61.25%;CTB染色法检验出阳性共227例,检出率为94.58%。结论对于阴道念珠病的检验,采取CTB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手工法、染色法和凝聚法,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率高,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不同检验方法 阴道念珠菌病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吸道患者念珠院内感染情况及相应的监护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80例呼吸科念珠感染的住院病人,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从感染者中抽取80例作为前后监护结果对比观察。结果监护前后效果监护前念珠感染率为35%,监护后为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率明显下降。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院内感染的39.7%,所以了解呼吸道念珠院内感染情况及相应的监护措施意义较大,应被临床治疗重视和推广。

  • 标签: 呼吸道患者 念珠菌院内感染 调查与监护